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420、550和600℃下非间断应变疲劳和有保持时间的应变疲劳试验,对316L钢高温环境下疲劳、蠕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疲劳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保持时间增加,试样中蠕变损伤增大,循环应力松弛更多,裂纹扩展机制由穿晶方式向沿晶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设备运行时,由于操作需要或其它一些偶然因素,载荷幅值常会发生变动,不同幅值的载荷先后加载会产生载荷历程效应,导致材料响应发生改变.通过316L不锈钢高温环境下单级、两级应力和温度载荷的疲劳蠕变试验,研究了载荷历程效应对316L不锈钢疲劳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低高两种两级加载模式的作用下,载荷历程效应使得材料疲劳蠕变行为在载荷转变时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幅值、不同寿命分数的第一级载荷作用将使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或软化,进而影响后继第二级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循环行为.  相似文献   

3.
叙述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的应变能区分法的数值计算方法(简称SEP-NCM),SEP-NCM是采用SEP的数学模型;寿命预测的方程常数由数值计算确定,它主要用于蠕变-疲劳行为的分析和寿命预测。由于它的试验程序简单,试验类型单一,预测精度好,因而易于使用,并使处一拉-拉循环应力下的一批构件寿命预测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550℃下对核电用316L不锈钢进行应变控制(应变幅在0.3%~1.2%)、应力控制(应力幅在230~300 MPa)低周疲劳试验和应变控制蠕变疲劳试验(3种波形,拉伸保载60,180,600 s,压缩保载60,180 s,拉压对称保载180 s),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响应特征和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试验钢的疲劳变形行为;构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评估了Manson-Coffin-Basquin模型、SWT模型和能量法模型对不同控制模式下试验钢疲劳寿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控制模式的疲劳循环载荷下,316L不锈钢的循环应力响应均包括循环硬化、循环软化和失效断裂3个阶段;在低周疲劳试验中,疲劳寿命随应变幅或应力幅的增大而缩短;在蠕变疲劳试验中,疲劳寿命随拉伸保载时间的延长而缩短,随压缩保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与动态应变时效和蠕变对疲劳损伤的综合作用有关;在相同保载时间下,压缩保载下的疲劳寿命比拉伸保载下的短,这与不同加载方向引起的氧化层致裂机制有关。能量法模型对316L不锈钢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最高,预测精度在1.5倍误差带以内,Manson-Coffin...  相似文献   

5.
6.
1.25 Cr0.5Mo 钢高温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寿命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1.25Cr0.5Mo钢光滑试样540℃环境下应力控制的梯形波加载试验,对1.25Cr0.5Mo钢高温环境下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寿命预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次试验的情况下,频率分离法、频率分离法的应变能修正法可以变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型表达式。用此模型对1.25Cr0.5Mo钢540℃环境疲劳蠕变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寿命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弹性分析的方法进行高温结构的损伤分析和寿命计算时,首先要进行弹性分析计算,本文建立了求解机械和温度载荷共同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有限元求解格式。并作为工程实例,对某电厂中调峰发电机组过热器联箱处的接管三通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损伤分析和寿命计算。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P91钢的蠕变-疲劳试验,以及前人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开展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研究和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以下结论:应变控制的蠕变-疲劳试验,试验过程中保载时间会发生变化;应变控制的蠕变-疲劳试验认为蠕变与疲劳互相促进作用,应力控制的蠕变-疲劳试验认为疲劳抑制了蠕变;修正的延性耗损模型较适用于预测P91钢的蠕变-疲劳寿命;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CF(Creep-fatigue)试验与RF(Re-laxation Fatigue)试验,CF寿命明显小于RF寿命;利用ASME规范预测的寿命偏于保守,利用RCC-MR/DDS规范预测的寿命稍高于试验值。  相似文献   

9.
孔洞型损伤是延性金属材料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对于材料疲劳蠕变破坏过程,文中提出等效孔洞体积概念,从微观唯象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疲劳蠕变对孔洞体积长大的影响,得到一种微孔洞型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模型.以此模型对1.25Cr0.5Mo钢540℃应力控制下疲劳蠕变寿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高温多轴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能  尚德广 《机械强度》2004,26(5):576-582
介绍国内外疲劳一蠕变交互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微观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的研究、高温多轴疲劳一蠕变实验的发展。对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疲劳一蠕变损伤累积模型及寿命预测方法,即线性损伤累积模型、损伤率法、延性耗竭法和过应力法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这几种方法在多轴领域的改进和推广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温疲劳中蠕变和氧化因素的影响,提出高温循环加载下时间相关疲劳损伤模型.根据材料高温疲劳微观观察和疲劳过程,充分考虑拉压应变率和循环周期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损伤,提出高温影响折算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损伤理论和高温对疲劳损伤的影响,把无保载时间的高温疲劳损伤分为纯疲劳损伤、时间相关损伤和交互损伤,损伤模型经高温2.25Cr-1Mo钢单多轴疲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误差在两个因子之内.  相似文献   

12.
高温构件蠕变损伤的概率计算及概率损伤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昌玉  涂善东 《机械强度》2002,24(2):243-245
由于材料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的随机性 ,高温构件的蠕变损伤也同样具有随机性。文中根据概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高温构件蠕变损伤确定性解 ,得到蠕变损伤的概率方程。探讨各参数的分布规律 ,利用K S检验方法 ,对高温材料数据进行全面的检验 ,包括高温材料的蠕变系数和指数、损伤系数和指数 ;同时 ,对操作温度以及高温构件的蠕变损伤进行检验 ,认为这些参数分别符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在全面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和相关性基础上 ,最终获得高温构件的概率蠕变损伤解。为了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期最终达到高温构件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的目的 ,考虑两个参数 ,确定性时间t和随机性的炉管损伤值D。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成为t—D—f(D)图 ,形成高温构件的概率损伤图 ,清晰地勾画出不同时间D值的概率分布关系 ,为高温构件的可靠性分析和概率寿命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1103~1163°K下测量HK40钢时辰变裂纹扩展速率,分析了温度对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求出的裂纹扩展激活能接近蠕变激活能,这表明裂纹扩展由蠕变的某种机制控制。在1144°K下,研究了铸态(NL),运行21000小时(YB2)和运行50000小时(DB1)三种材料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指出,铸态材料和蠕变损伤的材料的蠕变损伤的材料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是不同的,DB 1蠕变空洞数量多是其裂纹扩展速率高于YB2的主要原因,细小二次碳化物使裂纹扩展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材料IMI834高温蠕变和蠕变断裂的连续损伤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飞  郭万林 《机械强度》2005,27(4):530-533
对工作在650℃下的航空发动机用高温钛合金材料IMI834的高温蠕变和蠕变断裂行为进行连续损伤力学分析研究,预测结构件的蠕变断裂寿命,得到的结果和试验数据相吻合。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半圆形缺口圆棒试样的应力应变状态,得到应力三轴因子,进而考虑多轴应力状态对材料蠕变断裂寿命的影响,表明多轴应力显著地降低结构的蠕变断裂寿命。分析结果显示,文中所用的蠕变损伤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材料蠕变损伤的累积发展过程,并正确地预测结构件的蠕变断裂寿命。  相似文献   

15.
沈为  彭立华 《机械强度》1994,16(2):52-57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阐述了有关损伤和疲劳损伤的某些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性,损伤度,损伤演变和脆性破坏过程等。关于低周和高周疲劳,分别扼要说明了若干疲劳伤理论模型与方程。最后,依据疲劳过程中损伤演变与残余强度关系,作者建立了实用的疲劳损伤演变方程(包括四种函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分析了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及低周疲劳寿命对应变路径依赖性的微观机理,基于微观机理的研究结果,以位错结构特征参量的统计平均值给出了加载路径的非比例度定义,建立了新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高温结构应力松驰和蠕变损伤分析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讨论了包含持续阶段的循环载荷作用下高温结构的应力-应变历史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决定多轴应力松弛过程的简化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着重介绍了其简化方法。本文对该简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此改进形式对典型结构进行了应力松弛和蠕变损伤分析,与详细非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证实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2Cr13钢低周疲劳损伤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涛  杨晓华 《机械强度》1999,21(2):118-121
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研究了工程材料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变过程,在热力学基础上基于连续损伤变量D,并根据有效应力的概念,提出了低周疲劳各向同性连续损伤模型,用该模型分析了汽轮机叶片材料2Cr13钢在控制应变低周疲劳过程中的损伤演变律,模型得到了实验的验证,损伤变量选择了方便测量的循环应力与初始应力之比与1的差,模型中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测量容易,文中还对不同循环下的疲劳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透  相似文献   

19.
以薄壁管试样为研究对象,在高温下进行拉扭组合的比例与非比例循环加载,对GH4169镍基合金材料的循环硬化软化特性、塑性应变特征以及蠕变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GH4169材料的循环硬化软化与等效应变幅值、温度、应变加载路径和加载频率相关,在无保持时间的高温疲劳试验中仍然存在蠕变现象.微观结构分析显示在等效应变为0.8%的试件断口中有混合断裂特征,说明材料承受着疲劳和蠕变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