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承重托架参数化设计和强度分析的CAD/CAE集成设计系统,它包括三维参数化造型、有限元强度分析及工程图和材料清单自动生成3个子系统.应用UG软件提供的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三维模型参数化和二维图纸的自动生成.用有限元软件来实现对托架的强度分析,其关键是合理布置受力点并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参数化CAD/CAE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数化建模和基于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比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鼠笼式弹性支承为例,讨论了参数化建模、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在商业软件二次开发语言UG/OPEN GRIP和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中的实现方法,并且利用VC程度对参数进行控制,实现参数化建模、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集成,使得设计分析成为一个整体。结果表明,该法实现了CAD/CAE的结合,缩短了机械产品的设计分析周期,减少了设计分析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李春通  任芳  杨兆建  丁华 《制造业自动化》2014,(10):131-132,156
本文将常用的CAD、CAE软件NX和ANSYS结合起来,基于CAD参数化建模和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思想,以NX为平台,利用NX和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结合VS2010中的VC++模块和动态库技术,定制开发了基于NX和ANSYS的CAD/CAE集成系统,实现CAD参数化建模和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集成。开发了摩擦式矿井提升机主轴CAD/CAE集成系统,实现了CAD/CAE的结合,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洪沁 《机电工程》2008,25(6):85-88
基于UG、ANSYS和VC 开发平台,开发了模板的集成设计软件HTFXS1.0.提出了模板参数化CAD关键技术,建立了模板参数化模型和参数驱动机制,开发了模板参数化CAD软件、CAE分析程序和优化设计程序.实现了CAD软件和CAE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以及调用机制,对CAD软件和CAE程序进行了集成.最后,给出了HTF530调模板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5.
大型天线结构CAD/CAE集成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型天线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CAD/CAE集成建模方法.首先在参数化零件的CAD模型上添加分析特征,然后基于带分析特征的参数化零件构建产品的CAD模型,再从CAD模型中提取分析特征并在CAE环境下重构其几何模型,最后应用基于分析特征的网格,自动划分技术快速建立天线整机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复杂产品CAE建模的速度、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UG的注塑模具的设计及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UG作为模具开发的平台,利用其强大的CAD/CAE/CAM功能,在建模(Modeling)、注塑模向导(Mold wizard)、加工(Manufacturing)三大模块下完成的模具设计与加工工作,并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提出物理仿真.UG这种先进的CAD/CAE/CAM一体化软件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减少了模具设计制造的周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CAD/CAE集成中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CAD/CAE集成中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的重要性和实际存在的问题。阐述几何模型转化为有限元模型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VC 和ANSYS接口技术建立参数化有限元模型方法,并以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例,描述了参数化有限元建模过程,并设计了便于用户操作的参数输入界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传统的车架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所带来的问题,以车架动力学分析为目标,首先对车架参数化动力学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动力学建模分析所需的各类参数等信息,然后对基于UG平台的车架模型数据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找到车架数据提取的方法。基于UG/Open和VC6.0二次开发平台开发车架CAD/CAE集成分析系统,能够自动提取UG平台下的车架特征数据信息,以INI文件格式进行存储,并自动将数据文件信息翻译为APDL标准代码,通过后台调用ANSYS,从而实现车架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及结果查看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UG、Auto CAD的二次开发工具CRIP、VBA语言与大型分析软件ANSYS的APDL模块编写接口程序,实现CAD三维模型到ANSYS有限元模型的自动转换,并通过对ANSYS和Pro/Engineer专用数据接口的研究,实现了两个专业软件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CAD/CAE行业具有代表性软件问的数据共享.该工作对于复杂模型的有限元建模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UG/WAVE的产品参数化建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参数化建模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UG软件的WAVE参数化设计功能,以及如何实现参数化设计理念--自顶向下装配设计及网络并行工程等概念,并通过推进器的外壳设计说明UG/WAVE的产品参数化建模实现过程,为实现利用UG软件进行产品快速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值分析的塑料挤出模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比例间隔法和射线法相结合的办法建立面向CAE的挤出口模的参数化模型,在对其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得出流道内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基础上,以口模出口处型材截面上各子区域平均流速相等为优化目标,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参数化流道模型建立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对模具的一些重要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优化,优化结果可以直接映射到参数化模型,实现了CAE/CAD的直接集成。通过一个算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三维CAD/CAE一体化的参数化动态有限元建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一种基于CAD参数化技术与CAD/CAE一体化技术的参数化动态有限元建模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三维实体有限元建模中几何模型的描述与驱动、参数联动、模型自动更新等一系列问题,为先进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基础;阐述了三维参数化动态有限元建模方法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基于AutoCAD/MDT二次开发环境ObjectARX的CAD/CAE集成方法、复杂三维组合曲面网格全自动生成算法、复杂三维实体的四面体网格全自动生成算法、面向对象的有限元模型描述方法,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参数驱动方法等;建立了一个三维参数化形状优化设计应用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真空发生器研究存在的CAD/CAE数据转换精度损失和重复建模的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开发面向真空发生器的全流程CAD/CAE系统,建立结构设计和仿真分析相关联的参数化模型,降低了模型的精度损失,避免了三维模型优化变更造成的重复建模问题,分析了真空发生器拉瓦尔喷管喉部直径、出口直径、扩张管直径、扩张段长度等结构参数对真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流程CAD/CAE系统可实现“建模-仿真-修改-优化”的闭式循环,提高了仿真及优化的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方法。推导了在CAD/CAE软件中建立齿轮齿面的方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由于齿面复杂而引起的技术难点。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生成齿轮轮廓的主要关键点,结合实体造型功能建立生成齿轮模型的宏文件,完成参数化程序建立。最后,给出了一对齿轮的实体模型以及基于实体模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5.
洪杰  杨磊  龚子彬 《机械》2014,(4):1-4
以中央空调配管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为目的,对基于UG/ANSYS二次开发的中央空调配管系统数据提取和模型重建技术进行讨论。分析配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并对其进行参数化,对所需要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实现对模型参数的自动提取,开发出中央空调配管数据提取交互系统。以INI文件格式进行存储与交换。基于自行开发的中央空调配管CAD/CAE集成系统可读取INI数据文件,实现中央空调在ANSYS中建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Pro/E的Program对涡旋盘的特征参数编程建立了涡旋盘的参数化设计模型,同时利用ANSYS的ADPL对涡旋盘的结构参数编程建立了涡旋盘的参数化分析模型.设计结果表明,基于Pro/E及ANSYS的涡旋盘参数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利用三维CAD设计软件,建立的涡旋盘模型导入ANSYS中作为分析模型无法再生的问题,提高了涡旋盘的设计及分析效率,对实现涡旋压缩机的CAD/CAE一体化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的构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基于三箱式轿车结构共性的参数化分析模型,并根据车身概念设计的流程和特点构建了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开发平台,实现了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和车身开发平台的信息集成,使设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操作环境下基本实现对汽车车身概念设计过程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车身早期开发CAD与CAE的集成,提高了结构方案选择的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乔凯  舒小平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21):2895-2900
针对薄壁件数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力致变形误差,提出了一种将变形误差预测与误差补偿进行集成的方法。在提出高效的误差计算迭代算法基础上,采用APDL的方式开发了集迭代计算、刀具走刀、材料去除于一体的误差动态仿真程序,实现全过程加工误差的自动计算。借助UG二次开发工具UG/Open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了UG和ANSYS之间的数据通信,根据预测变形误差自动修正CAD模型,继而利用UG CAM生成考虑误差补偿因素的加工代码。研究了涉及误差离线预测及补偿的集成方法的多个关键技术。算例表明:误差预测值逼近实验值,精度可靠;集成软件能够自动生成误差补偿的加工代码,实现了误差离线预测和补偿全过程的CAD/CAE/CAM集成,集成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