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局部应力应变法及其设计数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单轴载荷下的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损伤计算式。并以修正Neuber法为例,说明了其寿命估算过程,。还提供了10种常用国产机械材料的低周应变疲劳性能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局部应力应变法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少汴 《机械设计》2000,17(3):11-13
对多轴载荷下的局部应力应变法 ,以及局部应力应变法如何应用于高周疲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多轴载荷下的应变 -寿命曲线和高周疲劳的修正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局部应变法寿命估算中几种算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晓飞 《机械强度》1993,15(1):45-47,33
局部应变法是一种有效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然而,当采用的算法不同时,寿命估算结果往往差别很大。本文对局部法寿命估算中常用的四种组合算法进行系统地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国产某强击、机机翼主梁根部疲劳危险孔的寿命估算实例进行方法评价。计算和分析表明:瞬态循环σ—ε曲线和当量应变(ε_(eq))—寿命(N)曲线是局部法寿命估算中值得推荐的一种组合算法。  相似文献   

4.
多轴疲劳寿命工程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一种预测受多轴交变载荷工程构件的低周疲劳寿命的方法。该方法以实例的应变计响应作为输入,通过一个循环塑性模型计算测量点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分量,然后用多种多轴临界面疲劳损伤模型计算寿命。所发展的程序可处理一般的自由表面疲劳问题,它的应用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汽车零部件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可靠性寿命当量累积损伤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多级(复杂)应变载荷情况,提出了应变疲劳可靠性寿命估算方法.算例利用P—ε—N曲线和应变疲劳统一方程,估算了累积当量损伤和应变疲劳可靠性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桥式起重机的提升作业安全性,以32t×42 m双梁桥式起重机用钢丝绳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其承载从自由状态到额定载荷的两个载荷步时的疲劳寿命。通过有限元数值算法得到钢丝绳的应力分布,由此确定可能发生疲劳破坏的危险部位在钢丝绳与绳芯接触处,应力大小为1 060.3 MPa,寿命为7 233.6次。根据Manson-Coffin公式,通过平均应力修正,得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疲劳寿命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疲劳寿命为7 937.4次,与有限元数值算法得到的寿命相差8.87%,阐明了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钢丝绳疲劳寿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工业发达为解决机械零件局疲劳问题所用的局部应变法的原理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弹塑性有限元法与材料的应变──寿命理论结合起来计算膨胀节的低循环疲劳寿命,即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波纹管的最大应力应变(局部应力应变),根据局部应力应变利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应变──寿命关系计算出波纹管的疲劳寿命。本文同时编写了该方法的Fortran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膨胀节的低循环疲劳寿命。本文还把计算结果与膨胀节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估算膨胀节寿命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缸盖受到较高温度的周期载荷,应力较大。对此,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发动机缸盖进行瞬态循环温度场分析,进而估算其低周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缸盖低周疲劳寿命最小值为2 139。在3 000次冷热冲击耐久试验中,发动机缸盖发生开裂,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YL-12 000 kW烟气轮机传动膜片进行了应力分析,给出了膜片工作中存在的4种应力的计算结果,并分析比较了4种应力对膜片疲劳寿命的影响。其结果对烟气轮机金属膜片疲劳寿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临界面法的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德广  王大康  李明 《机械强度》2003,25(2):212-214
基于多轴损伤临界面原理,根据多轴疲劳损伤和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特点,在所建立的统一型多轴疲劳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缺口件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中,经多轴疲劳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多轴疲劳损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缺口件的多轴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中碳钢多轴循环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德广  王德俊 《机械强度》1999,21(1):51-53,25
针对拉扭薄壁疲劳试样,在控制总应用拉扭循环加载下对中碳钢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试对称与存在平均拉扭应变情况下,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时,拉与扭的应力响应值随循环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注循环载荷作用下晶体滑移变形中的非线性硬化现象,用改进的晶体塑性模型刻画单晶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机理.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单晶铜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Bauschinger效应、滞回特性和循环硬化等循环塑性现象.所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单晶金属在循环载荷下的非线性变形过程,可以与有限元方法结合,用数值模拟再现试样在循环加载中的Bauschinger效应、滞回特性和循环硬化等塑性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4.
袁良信 《机械强度》2019,(1):202-210
使用临界平面法计算多轴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寿命时,对平行于临界平面且相互垂直的剪应变历程应当选择合适的循环计数方法。针对该问题,对基于Wang-Brown方法的MWB方法进行了讨论和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面的多轴载荷循环计数方法,以材料变形的记忆性为物理基础划分计数区间,剪应变为主计数参量,正应变为辅助计数参量,逐步将计数区间分解为子计数区间和独立计数区间直至提取出所有载荷循环。对新方法、Wang-Brown方法和MWB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对比后认为新方法能够准确的提取多轴载荷历程中的损伤事件,然后将新方法应用于推耙机工作装置疲劳寿命预测中,获得的预测寿命与实际寿命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在20℃,200℃,300℃和400℃下对15CrMoR进行了循环塑性行为和棘轮效应—疲劳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全寿命内循环塑性实验表明,非对称循环加载的大部分时段棘轮应变率基本保持稳定,后期接近失效阶段才急速增大。各温度下棘轮应变随平均应力、应力幅的增大而增大。低周疲劳寿命受平均应力和应力幅的共同影响,但应力幅的影响更大。与Coffin-Manson模型及Morrow修正模型相比,各温度下MSRS模型对材料疲劳寿命的预测更为准确。采用含温度参数的MSRS模型可较方便地预测不同温度下材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6.
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对碳素钢疲劳寿命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对拉压载荷下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测试,建立了表达式σ=kεp^m中常数κ、m与材料的静抗拉强度间的经验式,并用该方程式可以直接由材料的静抗拉强度比较简便地预测材料的疲劳强度。最后与国外常用的拉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经验式σ=1.73σbεp^0.16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两种材料疲劳寿命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采用解理断裂局部法模型预测任意应力-应变关系材料断裂韧度的新方法,并预测了国产A508-Ⅲ钢及16MnR钢在不同解理断裂概率时的断裂韧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于大多数压力容器所使用的C-Mn钢,62%的解理断裂概率相对应的载荷是最有可能引起结构解理断裂的载荷,此时对应的断裂韧度值也最有可能接近材料真实的断裂韧度值.国产A508-Ⅲ钢及16MnR钢三点弯曲试样62%的解理断裂概率相对应的断裂韧度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网络的塑性成形模拟系统方案,将网络信息传递快捷、直观的特点同塑性成形模拟技术的科学预测作用结合起来,改善目前塑性加工生产中存在的信息交流方式落后、生产周期长、适应性差、不能满足现代生产和市场需要等问题。构建的系统方案应用到发动机连杆锻造过程中。应用物理模拟技术研究连杆、曲轴等锻件的成形过程,揭示出锻造过程中坯料的流动和充填情况;测定成形力、错移力等重要工艺参数,为合理制定锻造工艺方案和设计可靠的模具结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设计、制造和模拟仿真等部门之间信息和图像的快捷传递。  相似文献   

19.
基于B样条曲面裁剪计算的局部协调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反求工程曲面重构中,为了对跨多张曲面的局部矩形拓扑裁剪区域进行重新设计,提出了两种基于矩形拓扑区域的曲面局部协调设计方法:自动截面线蒙皮和最小二乘逼近。两种方法均插值于边界曲线和跨界切矢,保证了模型的整体G1连续性,并逼近或插值裁剪区域数据,具有较好的保形性,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A concept of an intelligent optimal design approach is proposed, which is organized by a kind of compound knowledge model. The compound knowledge consists of modularized quantitative knowledge, inclusive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case-based sample knowledge. By using this compound knowledge model, the abundant quantity in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nd the symbolic knowled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be united together in this model. The intelligent optimal design model based on such a compound knowledge and th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decomposition principles based on it are also presented. Practically, it is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process schedule and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refining & chemical work and a great profit is achieved. Specially,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are adaptable not only to continuous process industry, but also to discrete manufacturing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