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国现行结构设计中可靠度水平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远椿 《建筑科学》1999,15(5):18-18,29
就现行规范的设计可靠度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1)当前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不是结构设计可靠度设置水平不够引起的;(2)定时对规范进行修订,调整其中的一些参数(包括可靠度调整)是正常的,这不说明原来设置的可靠度水平有问题;(3)保证规范设置的可靠度水平能够得以实现;(4)提高可靠度与设计中节约材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相关文献对我国近几代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比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既有结构中最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统一校核了砌体轴压和偏压构件、混凝土轴压和受弯构件的综合安全系数和可靠指标。结果表明:与现行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目标可靠指标相比,我国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现行设计规范和2000s系列规范的实际可靠度超过0.5以上,80s系列规范的实际可靠度比较接近目标可靠度,而70s系列规范各类构件的实际可靠度差异较大。将2000s系列规范的综合安全系数乘以0.9后,安全性水准仍达到现行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和80s系列规范的要求;将2000s系列规范的综合安全系数乘以0.85后,安全性水准总体上仍达到70s系列规范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供制定既有结构的可靠度分级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设定水平的分析与改进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顺 《建筑科学》1999,15(5):26-29
简要回顾了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国际的发展趋向,对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设计可靠度设定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明确的基本估计与出发点,从我国当前经济技术水平出发,并考虑今后发展,提出了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水平的八点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建筑结构可靠度的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容柏生 《建筑科学》1999,15(5):8-10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讨论了以下问题:(1)对现行规范可靠度的看法;(2)结构可靠度水平设定的标准问题;(3)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的实际情况;(4)目前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有必要作适当提高;(5)关于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问题;(6)建筑结构的抗震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明管可靠度水平,对现行《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D144-85)》中的明管进行了可靠度水平校准分析。考虑到管内水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最大值分布为极值Ⅱ型分布,分析计算了A3和16Mn钢管在不同荷载效应比时的可靠指标β;讨论了现行规范明管的可靠度水平;结果表明厂内明管可靠指标明显偏高,建议在修订规范时宜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率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特点,着重分析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承载能力的可靠度。在校准现行抗震规范可靠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优化方法导出了设计表达式中的地震作用系数,抗力的抗震调整系数,以及荷载组合系数;同时对以概率为基础的多系数表达式和现行抗震规范设计表达式的构件荷载效应计算上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考虑钢筋锈蚀对混凝土结构的抗力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结构可靠度设计规范设计原理,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预期使用期可靠度设计的实用方法。首先,考虑三种荷载组合以及不同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效应比影响,给出了代表性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给定环境下、不同使用期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提出了预期使用期结构设计可靠度水平的确定原则,即预期使用期内结构构件可靠度指标不能低于现行规范的标准;在我国结构可靠度设计表达式基础上引入耐久性折减系数,给出了该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该系数在设计阶段保证和实现预期使用期内结构构件可靠度指标不低于现行规范的标准。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朝晖 《安徽建筑》2003,10(5):54-55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讨论了以下问题:对现行规范可靠度的看法;结构可靠度水平设定的标准问题;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的实行情况;目前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有必要作适当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9.
项林 《四川建筑》2011,31(1):138-139
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及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上,对我国的砌体结构设计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的可靠度、无筋砌体承载力计算进行了几点探讨,并论述了砌体结构的几个重要的稳定性构造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顾贵林  李静军  刘太 《建筑节能》2002,30(4):10-11,9
本文根据修定的规范内容中建筑材料强度变化对建筑结构安全度水准的影响 ,提出了结构可靠度所受的影响 ,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新规范内容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规范中房屋材料强度变化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修定的规范内容中建筑材料强度变化对建筑结构安全度水准的影响,提出了结构可靠度所受的影响,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新规范内容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按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受剪可靠度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梁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梁“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性较低,需提高剪切增强系数,来满足设计需要。在分析梁的可靠度时,采用了MonteCarlo随机模拟法。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中异形柱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应的可靠度水平是否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的相关规定,利用概率论原理、经验校准法及弯矩分配法、反弯点法推导了异形柱抗剪承载力的均值、变异系数及其与荷载的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釆用可考虑随机变量相关影响的改进的JC法,分析了三种荷载组合情况下异形柱抗剪承载力可靠度水准,指出了不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可靠度水准要求的工况。以此为基础,采用双系数调整方法建立了可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可靠度水准要求的异形柱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给出了双系数的高精度计算公式,可供修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设计角度扼要介绍对最近陆续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基本特点的认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β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性;继承老规范可靠度水准确定今后设计所采用之可靠度指标;通过分项系数来体现可靠度指标的实现,采用习用之多系数表达式进行计算;从而认识新规范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结构特点浅析及启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目前我国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需要,文章对澳大利亚现行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总体的介绍,分析了该规范的结构特点,并和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作了比较,对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性能化设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修订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肇元 《建筑科学》1999,15(5):23-25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的修订,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看法;(1)规范中的安全度设定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2)关于可靠度设计理论;(3)关于设计规范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7.
邵斌  邵宇 《中州建设》2010,(17):71-72
从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和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送电线路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处于应用探索阶段,其杆塔结构设计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基于杆塔结构的设计基本表达式和功能函数,对影响杆塔结构可靠度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JC法)评定了现行相关杆塔结构设计规程的可靠度;依托某实际典型特高压送电线路设计资料,分析了结构重要性系数和设计风速取值等参数对特高压杆塔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规律,指出了按现行规程设计的不同风速地区杆塔结构可靠度的不均衡性等问题。分析结果可供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规范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现行规范(TJ10—74)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冲切强度的可靠度校准计算,分析了影响基础冲切强度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与建筑安全等级相应的抗力分项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肇元 《建筑技术》2001,32(10):682-687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现行规范采用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并没有使结构的安全性有所改善;相反,这一方法本身尚需改进和探讨。增加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需要从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度、结构整体牢固性和结构耐久性等多方面努力,这三者都应提高;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还应适当考虑人为差错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人员在结构的安全性上更应考虑业主与使用者的要求和利益。并向他们负责,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后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