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海油田唐105X1断块为封闭背斜构造油藏,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由于封闭断块能量下降较快,为补充地层能量,后期转为注水开发。不同于常规注采受效方式,唐105X1断块低部位油井先受效,高部位油井后受效,形成类似"宝塔形状"的注水受效方式。针对这种现象,通过研究该断块构造类型及储层特性,总结出该断块注水受效特征,并对该注水受效特征命名为"塔式"注水受效。通过对该受效特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积累了封闭小断块的注水开发经验,对其他同类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化工》2021,50(9)
油房庄油田T9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上升,油藏水驱不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储层非均质性入手,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注水见效情况及水驱规律,研究认为T9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受效明显;油井见水主要受边水侵入、注入水突进、底水锥进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条带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局部水驱不均;为封堵高渗层段、均衡油藏水驱实行堵水调剖、优化注水等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油田高效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3.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我们将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2年油砂山油田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0.92t,油田油井低产低效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由于近两年新井均产低于油田平均水平,油田稳产必须依靠控制老井递减,促进新井上产。因此注水工作是油田稳产、上产的重中之重。油田油井提高单井产量下步工作必须解决油田水驱控制、动用程度低,提高油田注水受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S断块位于A油田东南部,四周被断层切割成长方形的断块。沉积相主要以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和内、外前缘相为主。它于1987年投产,是目前A油田唯一一个采用350m×350m井网开发的区块。由于砂体发育规模小,储层物性差,井距较大,连通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开发过程中表现为注水受效差、调整困难。本文针对S断块的含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含水分级对油井进行分类,主要分析油井含水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潜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锦98块杜家台油层储层物性差,地层倾角大,井网欠完善所造成高部位井注水受效差,油井低产低液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该断块开发效果,对断块实施注采井网调整可行性研究。通过实施切割行列式注水开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块开发矛盾,提高了断块水驱驱油效率,改善了断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在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直井截然不同的开发特征。本文主要致力于明确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水驱见效的规律。基于长庆油田典型的三种超低渗透储层,结合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水平井边缝易受效、中缝难受效,注水受效后,油井转为稳产或缓慢递减,总体产量呈现分段递减的特征;同时,短水平井段、小注采单元条件下开发,注水见效程度更好。这为油田生产指标的预测和开发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欧力坨油田属低渗透油藏,随着天然能量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地下亏空严重。针对断块天然能量不足及地层压力较低的特点,采取注水开发方式,并对注水区块实施综合治理,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水驱效果,油田油井注水见效明显,区块日产液量油量稳中有升,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 ,井与井之间是否被油砂体连通 ,将会直接影响注水的波及系数和油田的开发效果。濮城油田断层发育 ,大部分断块面积小于 0 .5平方公里 ,在复杂断块甚至更少 ,因此 ,以油砂体面积入手研究井网密度和储量控制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泣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油砂山油田为了解决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差,一线油井供液能力弱等问题,水井全面进入细分层系、细分层精细注水调整阶段。力求通过精细注水工作的实施达到控制及降低油水井间层间矛盾,改善吸水状况,做到"层层控制,层层水驱",全面提高油田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由于细分层精细注水在工艺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等问题,使得油砂山油田精细注水工作开展后开发工作出现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4.
庙125X1断块2005年投入开发,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为补充地层能量,2007年逐渐转变开发方式,先后有5个井组投入注水开发,注水后,通过周期注水、动态调控、调剖、调驱等手段取得一定效果,挖潜剩余油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油井见效时间短、增油量少的特征。为此,在注采井组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率先在M125-P6井组开展了吞吐与周期注水相结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及认识,为浅层同类井组下步治理提供了借鉴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南油田自1998年在乌4-5井间歇试注水,2002年在乌4断块开展规模试注水。虽然该油田已注水开发近10年,但该注水开发效果不是很理想,油井见效缓慢、稳产效果差。本文根据乌南油田近些年的动静态资料,提出几个影响该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为油田确定合理的水井措施、注采井网的局部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大洼油田开始投入开发后,注水后期的开采阶段综合含水已达到87.1%。针对高含水的问题,我厂大洼油田自2011年起实施深部调驱,随着注水油田的开发调驱不断深入,目前受效油井也日渐增多,与此同时,油田的采出度也相应的得到提高而剩油的分布也日渐变得复杂起来、并附带一系列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给油田的后期开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调驱区块选择部分井实施提液技术,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8.
贝尔油田于2007年投入开发,2009年7月实施注水开发,截止目前,累计注采比达到1.0,部分油井呈现出产量恢复、含水上升等受效特征。本文运用动、静态资料,分析油井受效特征,总结水驱特征与注水强度关系,摸索出通过控制合理的注水强度,提高水驱效果为中心的水驱调整技术,对提高水驱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鹏敏  于光临 《辽宁化工》2013,(10):1229-1231
一些低渗透油田在投入开发一段时间后产量递减快,为了稳产,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来补充地层能量,但注水后部分井水淹、水串严重,而大部分油井注水不受效或受效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储层内部,认识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了解注水过程中基质渗流与井间水淹机理,为开发后期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在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油田排液量是强化开采的主要方法。而合理选择井点井区进行提液增排有利于实现注水引效,均衡水驱效果。辽河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采取了这一方法,有效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应用该技术后,已有12口油井见到良好的增油效果。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注水开发油藏后期高含水开发探索出了一条稳油控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