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激活剂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永胜  谢曦  唐玉斌  陆柱 《净水技术》2004,23(3):3-5,17
生物激活剂促进污染水体的自净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投加量为1mg/L时,COD、NH3-N的最终去除率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21.3%、38.4%,密闭条件下投加3mg/L生物激活剂后,水样中的溶解氧有所提高;水样初始pH在6.5~10.0时COD去除效果明显;漕河泾、青春河、颐景园、文化园四个不同水质水体的修复效果差别明显,COD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40.3%、11.7%、1.5%、39.6%,NH3-N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1.9%、27.0%、58.5%、85.4%。  相似文献   

2.
孙向荣  杨学福  王蕾 《广州化工》2011,39(19):80-83
生物修复是处理水体中石油污染较好的一种方法,本文简述了水体中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对水体中石油的可生物降解性,微生物种类、降解机制和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石油污染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设计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生态修复功能的生物栅处理装置。采用中试处理装置,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水和出水,处理量为6米3(/天·池)。试验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温度维持在20~28℃、pH值为7.0~7.5的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水体CODCr、NH3-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与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9.2%、62%、50%和74%。  相似文献   

4.
杨涛  许云峰 《广州化工》2007,35(5):64-68
针对目前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在岸边布置生物反应器为主,虽然效果明显,但处理水量少、耗能大,对于较大面积的水体修复不太适合。本实验以抚顺某公园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填料直接布设在公园水面上,并只在挂膜期进行100L/小时的间歇曝气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直接修复研究。生物填料以公园水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挂膜期间进行间歇曝气,白天曝气八个小时,晚上停止曝气。在缓流水体的自然流量的条件下在河道中经过大约15天的动态培养,填料丝上生物膜的外观也经历了无色、淡黑绿色、黑黄绿色、淡黑色、黑色的变化过程,同时填料丝上的生物也对应出现从无到以藻类为主、直至出现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标志着新型生物填料在河流中动态挂膜的成功。在实验的八月到十月期间,进水COD在33.27~160.03mg/L之间,COD平均去除率为40.00%;氨氮进水浓度在3.66mg/L~18.08mg/L之间,平均去除率为36.43%;总磷进水浓度在0.16mg/L~4.21mg/L,平均去除率为43.02%。可见本法对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率,为城市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并为进一步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参数。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燕  李寅  堵国成  陈坚 《水处理技术》2003,29(5):249-252
生物修复是处理石油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石油的组成、生物修复的概念及类型,对石油烃的微生物摄取、降解机制、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及强化途径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石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水域中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对石油烃的微生物摄取、降解机制、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及强化途径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石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依靠长距离明渠引水补给的城市供水水库,由于明渠水被污染而水库呈现富营养化,经兴建大型生物氧化工程处理明渠原水后,显著改善了水库的进水水质。生化工程的延伸效应明显提高了水库的自净能力,水库得到了显著的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论述生物修复技术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得出该技术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且具体分析了影响生物技术的各种因素,提出该技术实施时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实施较多的几种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每项研究技术的特点.因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与植株残体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是湖泊环境和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讨论了利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后的植株残体进行厌氧发酵产气,并通过实验表明此方法产气量多、甲烷含量高,不失为一种资源化利用的手段。通过对产气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讨论,表明在接种600mL/L污泥浓度时产气效率最好,同时控制系统的pH值以及使用经过驯化的污泥有利于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特点,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总结了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对景观水体的修复效果,并提出了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方面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
景观水原位修复的生物激活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酵母膏、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组成的生物激活剂,能刺激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微生物的活性.配制模拟废水研究生物激活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投加生物激活剂后,CODCr、氨氮和磷等的去除都有显著的增加.还对实际景观水样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生物激活剂的水样,与空白相比,CODCr去除率增加了27.3%,溶解氧提升21.2%,浊度的去除率增加了23.6%,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1.5%.生物激活剂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预期在住宅小区的人工湖、园林池塘等封闭或半封闭的景观水体修复方面,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激活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与磁化抑藻曝气技术集成的多自然生态技术对江苏省太仓市樊泾河进行生态修复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激活剂对存在点源污染的感潮河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NH3-N、TP、CODCr和叶绿素α去除率分别达到61.8%、50.4%、31.3%和75.2%以上。多自然生态技术可以发挥不同技术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水质并稳定修复效果,强化对藻类的控制,明显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重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三致性"、难降解性,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严重危害着土壤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界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对二者的界定和检测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方法,这直接影响了生产应用和检测分析。为此,作者对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做了不同酸浓度絮凝沉淀试验和分析检测.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试验情况,提出了对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新的界定方法和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文章介绍了土壤污染的基本情况,主要阐述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并总结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化黄腐酸与常见抑菌药品的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化黄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和苯酚、高锰酸钾、乙酰螺旋霉素片及头孢拉定胶囊4种药品对上述4种菌的抑菌效果的比较,发现生化黄腐酸对上述4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效果比其他4种药品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化黄腐酸新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煤腐植酸(Humic Acid,简称HA)和煤黄腐酸(Fulvic Acid,简称FA)在我国80年代就开始在农牧和医药方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90年代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非煤资源)类黄腐酸物质,即生化腐植酸(Biochemical Humic Acid,简称BHA)和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 Fulvic Acid,简称BFA)在农、牧、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世纪初,利用生化技术相继开发的类似HA或FA的物质,较早期利用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BFA又有重大改进和突破,实现了生化肥源开发和产业化同步发展,从而获得了稳定和高效优质的类腐植酸或黄腐酸新肥源。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慧  李宁  戴友芝 《化工进展》2004,23(5):562-565,574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一个很有潜力的新领域。综述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一般原理、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其在重金属治理中的一些应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