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物联网的RFID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尤其在物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RFID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增强RFID的安全性能够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在讨论目前RFID的安全问题以及物理安全机制和加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加密机制的几种安全协议的特点,并对这些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RFID安全策略,设计了一种混合方式的安全模型-Hybrid-Encryption.经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应用环境中的RFID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软件》2017,(3):1-5
电力物联网中部分电力设备可采用RFID方式接入,RFID需要设计一个满足高效、安全、低成本要求的RFID安全协议。论文在对现有RFID安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静态ID机制可证明安全的RFID协议,以解决现有静态安全协议的不足,同时对所提协议与现有协议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对比,并对所提协议进行了GNY形式化分析和证明。  相似文献   

3.
射频识别(RFID)系统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问题直接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很少有考虑到RFID系统的计数攻击问题,也大都不符合EPC Class1 Generation2 (EPC C1G2)标准.通过对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和现有协议的分析,提出一种抗计数攻击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EPC C1G2标准,具有前向安全性及抗追踪性,除了能抵抗计数攻击之外,还能有效抵抗常见的安全问题,此外,它在阅读器中设有过滤功能,这些保证了协议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前向隐私安全的低成本RFID认证协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昌社 《计算机学报》2011,34(8):1387-1398
标签成本和隐私安全是制约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隐私安全且标签生产成本低的RFID认证协议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追求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利用只需要实现伪随机数发生器的标签构造了简单的RFID认证协议SFP,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SFP协议具有前向隐私安全性.为了说明在保证前向隐私的条件下S...  相似文献   

5.
RFID技术因其操作便捷等优点在当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安全模型的缺陷,使得RFID技术在高安全需求的领域仍未得到应用。提出了一个改进的适用于RFID的多证明者交互证明模型,其相对于单证明者交互模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分布式RFID环境的基于椭圆曲线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的RFII)安全协议。经理论分析证明,该协议可以较好地解决克隆攻击、重传攻击、标签跟踪等几种常见的RFID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RFID(无线射频识别)搜索协议作为RFID领域的一种新兴协议存在着标签成本高以及易遭受攻击等问题.针对于此,着重从降低标签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角度,通过在协议的整个过程中完全采用伪随机函数、引用秘密信息更新机制和增加搜索标志位机制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所需标签成本较低的RFID搜索协议,并在通用可组合(UC)模型下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指出该协议是UC安全的,实现了机密性、匿名性、不可追踪性、防窃听、防重放、并发安全等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环境下通用可组合安全的RFID通信协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供应链管理是RFID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但是目前该领域对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机制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供应链环境的特定安全需求决定了无法直接应用已有的各种RFID安全机制.该文定义了供应链环境下RFID通信协议必须满足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一个可以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设计了一个可以实现该模型的轻量级RFID通信协议.协议的设计和证明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并可以保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文章进一步对不可链接性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并根据安全属性对典型的RFID通信协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回顾了已有的各种RFID安全机制,重点介绍基于密码技术的RFID安全协议;分析了这些协议的缺陷;讨论了基于可证明安全性理论来设计和分析RFID安全协议的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供应链环境下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流动所涉及的节点隐私和供应链可见性管理问题,定义了供应链环境下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需求,提出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基于所提出的RFID认证协议,设计了一个能实现该模型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安全性证明和效率分析表明该协议通过利用授权机制和哈希函数的单向性,很好地解决了可见性和不可追踪性问题,采用索引机制和标签端轻量级的计算方式提高了执行效率。与同类方案相比,该协议降低了标签端的计算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做为物联网最底层的感知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RFID系统开放式的应用环境以及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RFID系统面临许多隐私安全问题。对RFID系统进行概述,并且对现有的RFID安全协议和安全模型进行综述和评价,并给出RFID系统隐私保护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