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 ,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第四系 ,其最大厚度达 12 0 0 0 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 ,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充分了解万安盆地基底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了解万安盆地基底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万安盆地是一个剪切拉张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渐新世时期的沉降幅度与总沉降幅度的45%-60%,在盆地中、北部发育了两个沉降中心,βmax为1.84。中新世时期的沉降作用与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启有关,盆地发育了3个沉降中,βmax为1.60。上新世-第四纪时期沉降作用与南海区域沉降有关。该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压扭和区域沉降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北部和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安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由渐新统—中中新统烃源岩、前第三纪基岩—中新统储集岩和上新统—第四系区域盖层组成。圈闭类型以断块、背斜和礁隆为主;主要烃源岩从中中新世末开始进入生、排烃高峰,现已达到高—过成熟,且以产气为主;各类圈闭大多在中中新世末前定型,并在上新世未基本成藏;油气运移方式为短距侧向运移与垂向运移并重,油气捕集方式以高阻系统为主,油气充注量达到过—正常充注。由此证实,万安盆地为一生油期较长、成藏较晚、生运聚匹配适宜、保存条件较好、油气蕴藏量丰富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6.
南海万安盆地热演化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演化史研究是盆地模拟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烃源岩成熟史,生烃史,非烃史模拟提供必要的参数,以便准确地评价盆地的油气资源,本根据局部均衡回剥技术所获得的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用现今地壳厚度作为条件限制,采用综合反演法将构造沉降曲线与岩石圈均匀拉张模式的理论构造沉降进行拟合,并且考虑地壳和沉积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的生热量,研究了盆地的热演化史,此外,本根据上述热演化史,采用David A.Wood法计算烃源岩的R0值,研究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自从晚始新世以来,除局部地区地幔热流逐渐增温外,万安盆地地幔热流和基底热流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并有北高南低的特征,渐新统烃源岩在盆地中部与北部地区处于过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刚刚 成熟,下中新统烃源岩在盆地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处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南沙万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收集万安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勘探资料和地反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出关系的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在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从事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万安盆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安盆地为新生代发育于减薄陆壳之上的走滑拉张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类与变质岩组成,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与晚第三纪裂后两个发育阶段,张裂阶段断陷期沉积了厚达6100m的河湖相-海陆交互相与半封闭浅海相沉积,裂后期为大规模海进期,沉积了厚达4000m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奠定了形成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基础。盆地内大规模的基底块断活动形成了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发育,以与基岩有关的继承性圈闭最为重要,具有极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南海万安盆地沉降作用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万安盆地是一个剪切拉张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渐新世时期的沉降幅度占总沉降幅度的45%~60%,在盆地中、北部发育了两个沉降中心,βmax为1.84.中新世时期的沉降作用与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启有关,盆地发育了3个沉降中心,βmax为1.60.上新世一第四纪时期沉降作用与南海区域沉降有关.该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压扭和区域沉降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北部和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0.
万安盆地为新生代发育于减薄陆壳之上的走滑拉张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类与变质岩组成,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与晚第三纪裂后两个发育阶段,张裂阶段断陷期沉积了厚达6100m的河湖相—海陆交互相与半封闭浅海相沉积,裂后期为大规模海进期,沉积了厚达4000m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奠定了形成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基础。盆地内大规模的基底块断活动形成了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发育,以与基岩有关的继承性圈闭最为重要,具有极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热演化史研究是盆地模拟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烃源岩成熟度史、生烃史、排烃史模拟提供必要的参数,以便准确地评价盆地的油气资源。本文根据局部均衡回剥技术所获得的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用现今地壳厚度作为条件限制,采用综合反演法将构造沉降曲线与岩石圈均匀拉张模式的理论构造沉降进行拟合,并且考虑地壳和沉积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的生热量,研究了盆地的热演化史。此外,本文根据上述热演化史,采用David A.Wood法计算烃源岩的R_0值,研究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自从晚始新世以来,除局部地区地幔热流逐渐增温外,万安盆地地幔热流和基底热流具逐渐减小的趋势,并有北高南低的特征。渐新统烃源岩在盆地中部与北部地区处于过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刚刚成熟,下中新统烃源岩在盆地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处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是中国近海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文章主要采用地质类比方法,从常规的石油地质综合分析入手,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发育多套有油气潜力的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该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其中遭受构造运动破坏比较弱的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南部含油气区圈闭类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万安盆地的地震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潜山构造、张性断块构造,盖层内的挤压背斜构造、骨牌式断裂构造、反转构造、捩断层及勺形构造,其中潜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和骨牌式断裂构造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而张性断块构造、反转构造、捩断层及勺形构造亦是有利的油气富集部位。万安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礼乐运动(TG)造就了现今盆地构造格局的最初雏型;稍后发生的西卫运动(T5)使早期的陆缘张裂断陷范围进一步扩大,转化为渐新-中中新统的断坳沉积;而最终万安运动(T3)则导致盆内地层强烈挤压、隆升剥蚀,产生构造反转、断块及褶皱,这是盆内圈闭构造最发育的时期。伴随万安盆地主要的构造运动的发生,盆内形成了基底构造层(Tg或T5以下)、主体构造层(T3-T5)和表层构造层(T3以上)等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内均发育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其中主体构造层内构造圈闭最发育,构造样式最丰富。综合分析认为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奠定了盆地沉积格架,而万安运动则对盆内圈闭构造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带,对其它区块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也集中于该带,因此应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这也是在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与盆地结构及勘探程度相对应的多层次性,其基本单元是以单一生烃凹陷(洼陷)为中心的子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的基础是在盆地中存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活跃烃源岩,它是强烈的多期块断运动和高地热场的产物。断层的活动强度及活动时间和期次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系统的分布及特征。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可以划分系统并确定其分布范围,从而进一步研究成藏规律。以济阳坳陷中的沾化凹陷为例说明复式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及特征。盆地中三套主要的生油层系分别是始新统的沙河街组第三段、第四段及渐新统的沙河街组第一段。这几套生油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不同的成熟演化阶段并形成了各自的原油。三类原油的特征明显地反映在其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上。以这三套生油层系为核心,三个成藏期为标志,形成了复式含油气系统。这些系统有着各自的生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及分布范围,它们在空间中叠置或交叉,在时间上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