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在完整的Bonoli-Englade模拟模型基础上,编制了一组即适合用于稳态,又适用于准稳态低混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模拟计算代码。它包括平衡计算,环形射线追踪和福克-普朗克计算。其中采用了Shafranov平衡位形和热等离子体波色散关系。福克-普朗克计算考虑了由Pitch角散射引起高垂直温度造成的二维效应,同时还考虑了相对论效应。代码能重复以往文献显示的结果。结合阵列天线计算代码,完成了真实低混杂波功率注入时LHCD的静态模拟(未包括场演化、输运过程),获得波传播、功率沉积、驱动电流和电流驱动效率等LHCD主要宏观、微观物理量。文中给出了与HL-1LHCD实验相关的计算结果。对AlcatorC和HL-1装置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所得数值模拟结果有助于LHCD物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提高LHCD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是托卡马克反应堆非感应电流驱动的主要选择方案之一,近期已在较高密度下获得好的驱动效率。LHCD也是我国的两个主要托卡马克实验装置HL-1M和HT-7长期研究项目,在建的两大装置HL-2A和HT-7U也将其列为主要研究内容。LHCD理论研究已开展多年,已有多个计算编码可用于确定波功率沉积和驱动电流剖面。但由于波功率是在多次穿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了在等离子体中的低混杂波的动力过程,对剩余电场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增大剩余电场,可使波驱动的电流增强,但波消耗的功率增大更多,因此电流驱动的效率是随着剩余电场的增大而减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在等离子体中的低混杂波的动力过程,对剩余电场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增大剩余电场,可使波驱动的电流增强,但波消耗的功率增大更多,因此电流驱动的效率是随着剩余电场的增大而减小的。  相似文献   

5.
在DⅢ-D托卡马克上已测得因电子回旋波吸收而产生的局域非感应电流。从利用动态斯塔克效应光谱学测得的内磁场可看到非感应电流的清晰迹象。通过比较有和没有电子回旋波功率的情况下的总放电电流分布与欧姆放电电流分布,估算了非感应电流的大小和位置,在磁轴附近测得的电流与福克-普朗克计算是一致的,但是当电流驱动的位置移到1/2半径处时电流则超过了预计的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讨论了电流驱动效率和电流分布控制与等离子体参量及入射波谱的关系,强调了波传播在确定功率沉积分布区域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控制电流密度分布的方法,探索在HL-2A装置上实现中心负磁剪切位形的可能性。 早在80年代,实验和理论研究就奠定了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物理基础。在理论上,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和Fokker-Planck方程的不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关于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物理设计的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析计算等离子体截面变形及由截面拉长引起的垂直不稳定性,提出对HL-2A极向磁场线圈电流和控制系统的要求;研究通过中性束注入加热(NBI)和低混杂波电流驱动(LHCD)实现等离子体剖面控制,模拟并设计HL-2A的高性能的运行模式;分析HL-2A先进约束位形(RS位形)下的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为实现高性能模式稳态运行的等离子体控制指出方向;同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HL-2A偏滤器等离子体性能,为偏滤器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硅烷(SiH_4)加氦(He)的混合气体直流辉光放电和在He辉光放电中蒸发锂对HL-1M托卡马克内壁进行了硅化和锂涂覆。在这种壁处理后的托卡马克放电中,杂质和辐射功率损失一般比硼化后更低,出现了强烈的壁抽气效应和低氢再循环特性。这些优异的壁条件导致了多发弹丸注入、低混杂波电流驱动(LHCD)和长脉冲放电等物理实验的重大进展。实验表明:这些涂层可以用氢加氦直流辉光放电清洗掉。  相似文献   

9.
从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机制出发,理论推导出了Boozer-Fisch电流与Ohkawa电流的计算表达式,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子回旋波的波功率沉积在托卡马克高场侧的离轴位置时,Ohkawa电流较小,Boozer-Fisch电流能达到较大值;波功率沉积在低场侧的离轴位置时,通过调整波参数,有效抑制Boozer-Fisch电流,能充分利用Ohkawa电流的优势使离轴驱动电流同样能达到较大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述了为未来实验铺平道路的低混杂电流驱动(LHCD)实验里程碑。讨论了电流驱动效率随电子温度的定标。强调了波传播在确定功率沉积分布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控制电流密度分布的方法。报道了用LHCD从实验上获得的负中心剪切位形的模拟。结果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良好一致,因而证明对LHCD理论的了解已达到一定高度。  相似文献   

11.
LHCD实验是托卡马克途径为实现稳态运行而进行的重要科研项目。我国的两个主要托卡马克实验装置HL-1M和HT-7已进行多年研究,在建的两大装置HL-2A和HT-7U也将在更高波功率下进行LHCD研究。虽然LHCD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驱动电流,但波功率平衡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问题,因为波功率最终不是被电子或离子吸收,就是通过某种机制损失了。  相似文献   

12.
EJoffrin  晨亮 《国外核聚变》2001,(4):40-47,10
产生稳态非感应放电是Tore Supra首要目标之一。在此托卡马克上,分别用快波电子加热(FWEH)和低混杂电流驱动以可重现方式实现了各种类型的放电。在第一种情形中,用5MW的FWEH功率获得了50%的自举电流。在第二种情形下,电流由3MW的LH功率产生并持续几乎两分钟。用取决于时间顺序平衡和平行传导率预测的实验方法确定这些情形下的非感应电流密度分布。用这种方法,自举电流预测是有效的。然后用射频和电流驱动加热确定改善的约束状态下的不同类型的非感应电流分布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从托卡乌克工程试验增殖堆(TETB)的设计工作点出发,运用微扰法,考虑当等离子体电流是由外界非感应式低混杂射频功率驱动并维持的情况下,对目前的能量约束经验定标关系作适当的变动。讨论了加料偏差对堆芯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β值(定义为等离子体热压强与约束它的磁压强之比)和聚变中子功率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有电流驱动条件下,对Neo-Alcator定标,ASDEX-H模定标及Kaye-Goldston定标(不管L模还是H模),TETB设计没有工作在奇异点上,对短时间的加料偏差不会出现非常恶性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EAST超导托卡马克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LHCD)是在该装置中维持长脉冲等离子体和改善其等离子体约束的重要手段之一.LHCD要求一台低相位噪声、高稳定度的频率源.使用锁相环技术,通过良好的方案设计和合理的电路布局,研制了一台4.6G频率源,作为该系统微波驱动电路的信号源.  相似文献   

15.
ITER中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将相对论Fokker-Planck方程与波迹方程联合求解,对ITER(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参数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波的环向发射角度不太大时,波功率沉积将发生在ITER的强场侧。当环向发射角度为21°时,电子回旋波的能量在等离子体中心区域被吸收并驱动起等离子体中心区域的电流。当发射角度变大时,电子回旋波将在弱场侧沉积功率。当发射角度为20°~30°时,能够驱动归一化的径向位置(r/a)小于0.35区域内的等离子体电流,并有较高的电流驱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JET托卡马克内钻运垒(ITB)情况下已实现了准稳态运行,其放电时间只受到装置制约的限制。在整个高性能阶段使用低混杂电流驱动获得了全电流驱动,分别用中性束和离子回旋波实现了对总压力和电子温度分布的首次反馈控制。虽然杂质累积在稳态ITB中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些实验会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Petty  CC 火苗 《国外核聚变》2001,(1):36-45,27
在DⅢ-D托卡马克的H模式和VH模式等离子体中首次测量了由快阿尔芬波驱动的电流。对极向通量演变的分析表明,快波电流驱动分布是中心峰化的,但有时比理论预计的宽。尽管对于很少发生ELMs的等离子体,测得的电流驱动效率与理论一致,但是对于有快ELMs的等离子体,电流驱动效率为一个数量级,则太低了。功率调制实验表明,电流驱动随ELM频率的增大而降低是由于中心吸收的快速功率的份额降低引起的。当等离子体分界面外侧的电子密度上升到大于ELMs引起的快波截止密度时,吸收和电流驱动是最弱的,从而可能允许边缘损失机制耗散快波功率,因为对于脱离等离子体的快波,截止密度是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8.
用可近性和参量不稳定性条件,结合Brambilla功率耦合谱形状,分析低杂波电流驱动。为了分析方便,定义了与等离子体参数和泵浦波参数有关的N_(‖)——等值曲线和运行曲线。利用这两类曲线进行分析,定量地得到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密度极限和驱动效率与磁场B_0,电子密度n_e,电子温度T_e,泵浦波频率f_0,功率P_T的关系。这些关系与大多数托卡马克上的实验结果比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9.
为在EAST装置中优化电子回旋波与低杂波双波协同的电流驱动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协同驱动电流以维持长脉冲运行,本文以双波协同驱动电流的物理机制为基础,运用模拟程序C3PO/LUKE对EAST参数下电子回旋电流驱动与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协同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协同电流和协同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当两波驱动电流密度峰值的位置一致时协同效果最佳;而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增加可能导致两波重叠区域的变化进而影响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HL-1托卡马克装置上,采用不同频率的微波外差接收机测量欧姆放电下和低混杂波驱动下的非热辐射。文章描述了在欧姆放电下,由磁化等离子体波辐射,相对论电子的契伦柯夫辐射,以及非麦氏分布电子的回旋辐射(ECE)所表现出的反常多卜勒不稳定性特征,即主要表现为磁化等离子体波扰动,以及契伦柯夫辐射迅速下降所对应的ECE增加。这种不稳定性是由于电子分布各向异性所引起的,在低混杂波驱动下不稳定性受到抑制,同时等离子体粒子约束得到改善。讨论了反常多卜勒不稳定性被低混杂波驱动所抑制的可能机制以及与等离子体粒子约束改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