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济阳坳陷油溶气的释放规律与有利含气区带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溶解相态是济阳坳陷天然气的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并从油和地下水溶解天然气模型出发,首次定量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油溶释放气的起脱气深度,分析了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建立了济阳坳陷油溶解放气的脱气模式,不同洼陷起始脱气深度略有差异,一般在1700-2000m之间,平均1900m,埋藏深度小于起始脱气深度,是气藏2气存在的主要区域,在起始脱气深度至1200m之间,以气顶气和夹层气藏为主,深度小于1200m,以纯气层气藏为主,在3900m至起脱气深度之间,天然气在油田处于欠饱和状态,以溶解气的赋存形式为主,深度大于3900m,烃源岩开始进入游离气生成阶段,可开甩深层原生气藏,另外,本文浓度性地提出了“饱和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预测了济阳坳陷天然气的有利含气区带。 相似文献
2.
贝尔凹陷西部斜坡带南屯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贝尔凹陷断块油藏形成条件研究表明:该油藏成藏条件优越,其断层的封堵性、构造背景、砂体类型等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并具有受连通砂体输导层、不整合面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控制的3种油气成藏模式。文中系统分析南屯组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了完善的油气成藏模式,从而指导南屯组地层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多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展现出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的特征,显示出富油气区带的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三台地区及其周缘多层系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结合钻井、录井、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对研究区多层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成藏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三台地区紧邻富烃凹陷,受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多源供烃,其中,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其他层系在低凸起构造背景下,沟槽体系发育,主槽区发育规模砂体,具有“沟槽控砂”的特征。石炭系—白垩系发育多套正旋回沉积组合,储-盖条件优越。不同层系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存在差异:石炭系受断裂和构造控制,多源供烃,多发育断块或地层型油气藏;二叠系受断裂、古地貌及岩性尖灭控制,单源供烃,发育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三叠系—侏罗系受断裂和岩性尖灭控制,发育断块或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三台地区南部及吉南凸起的构造活动强烈,南部阜康断裂带断块群大型断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多层系立体勘探的重点领域,预测资源量约为2.45×108t。 相似文献
6.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内幕勘探程度较低,以全凹陷高精度叠前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文安斜坡潜山内幕系统开展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研究认为斜坡带潜山内幕地层西侧对接洼槽区沙四段一孔店组烃源岩,供油窗口大,油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向潜山内幕灌注,可以在斜坡带背斜、断鼻、断块等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故在该区构建了文安斜坡“新生古储古堵古盖潜山内幕层状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古盖潜山内幕背斜层状成藏模式”,综合评价认为斜坡南段发育的背斜、断鼻、断块圈闭形态较好,埋深较浅,紧邻霸县、鄣州生油洼槽,双洼供油,是下步勘探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7.
8.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纪水文地质条件与生物气成藏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柴达木盆地东部昆仑山脉的那仁格勒河水系在乌图美仁-台南东-涩北-驼峰山地区上新统-更新统形成了那-驼地下水循环系统,其两侧的达布逊湖洼陷和一里坪洼陷区属汇水盆地性质的停滞水文地质特征。台南构造以南的那-驼地下水循环系统控制区,地层水显著咸化期在3×104a左右的晚更新世晚期。该期地层水溶解气量基本达到饱和。其生物气成藏机制有两种:(1)地层水显著咸化期溶解气析出、运移、聚集成藏;(2)那-驼地下水循环系统携带南部较淡水区溶解的生物气向北部咸水区运移、析出、聚集成藏。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油气系统特征确定船形丘构造东侧-鸭南-台南-涩北为第四系生物气最有利富集区,其南北两侧及驼峰山-盐湖、别勒湖南斜坡为较有利区带;船形丘-鸭南-南陵丘-盐湖构造带为第三系生物气有利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9.
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后备接替储量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但其已有的油气成藏认识成果过于宏观,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精细勘探需求。为进一步优选勘探目标,以功能要素组合理论为依据,结合研究区的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综合分析断块类、岩性类油气藏的各项主控因素,选取烃源灶、沉积相、势能、区域盖层及断裂带5个因素作为成藏要素,并分别进行定量表征,计算综合控藏概率。结果表明:92%的油气藏分布在距离排烃中心小于30 km的范围内;5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油气藏均分布在势指数小于0.8的区域内;40%的油气藏分布在厚度为70~80 m的区域盖层之下;油气藏均分布在距断裂小于1.6 km的区域内;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存在3个Ⅰ类成藏区。统计表明,85%以上的已发现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在Ⅰ类成藏区。研究成果可为齐家-古龙凹陷的深化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煤型气为主,含有部分油型气和少量生物气。中国主要油型盆地具有油多气少的特点,与鄂尔多斯等以产气为主的盆地相比,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也远远不足。全球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且大型油型盆地表现出油气资源俱丰的特征,这与中国天然气类型与勘探现状有明显差异。通过国内外油气勘探成果与认识的调研,在总结油型气勘探领域认识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的成藏条件,对中国油型盆地油型气的生气潜力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油型盆地具有巨大的油型气勘探潜力,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歧北斜坡油气富集,成藏控制因素复杂,通过对构造演化、生排烃期次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以及构造发育史的恢复,对大港滨海地区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沙河街组油气藏具有两期构造运动充注、差异聚集、两期成藏的特点,油气成藏期次特征为埋藏较浅构造的高部位为一期成藏(晚期),埋藏较深构造低部位为两期成藏(早期和晚期)。油气充注形式存在两种类型:即连续型(单峰)多次充注一期成藏、非连续型(双峰)多次充注两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不同期次的包裹体其均一化温度、产出特征及成因特征不同:一期形成的烃包裹体主要沿石英次生加大边内侧呈带状分布,或沿加大边早期的裂缝呈带状分布;二期形成的烃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碎屑及次生加大边外侧和晚期的裂缝中,多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油溶释放气量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影响石油中天然气溶解能力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油溶相天然气释放的地质条件,讨论了油溶释放气成藏的特点.根据付晓泰等建立的油溶气量计算公式①,建立了一套油溶释放气量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喇麻甸气田的油溶释放气量研究.据此,齐家和三肇凹陷嫩一段油溶释放气量为3.35×108m3,约占该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的6.13%,表明油溶释放气对该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构造、沉积体系、储层成岩作用、储集性能、烃源岩发育特征及输导体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过程中砂体受到大气和水的淋滤作用,从而促使了次生孔隙的大量发育。改善了砂体的储集性能;博兴洼陷生成的油气通过高青断裂带附近的输导体系向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运移并聚集成藏。该研究为高青油田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有利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高北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精细研究的基础上,从油气运移、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和油气控制因素等方面入手对该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高北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控于含油砂体,含油砂体的油气分布又受控于烃源岩分布,高部位局部圈闭与有利沉积相带的有机配置才能使油气富集成藏,最终形成具有工业油流的含油区块。 相似文献
16.
冷家—雷家地区沙三段以下的深层勘探程度非常低。文章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与邻区的现有资料,对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冷家—雷家地区北东向的主干断层控制了区域构造与沉积格局,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深部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在陈家洼陷发育有沙四段和沙三段2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强度大于500×104t/km2,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沙三下亚段、沙四段、中生界和太古宇都具有良好的储集岩;沙三中亚段发育良好的区域盖层;深层的圈闭成因多样,油气运聚条件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该区油气藏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油气藏多为复合型,应该以潜山、岩性油气藏作为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顺北奥陶系、塔中寒武系、塔河深层等油气新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台盆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原油物性变化大,显示出成藏的复杂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样品分析和模拟实验及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研究成果,在烃源岩分布及其演化、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海相油气藏分布特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明确了塔里木台盆区海相油气主要来源于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特别是台盆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并明确了超深层海相油藏后生改造主要有TSR、热裂解2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判识指标;二是在建立玉尔吐斯组缓坡型优质烃源岩沉积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正演模拟和区域测线地震相解释、三维区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预测了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展布,并明确其演化特征:燕山期以来长期低地温背景下的“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延缓了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顺托果勒地区仍具晚期高成熟液态烃形成条件;三是通过台盆区油气成藏特征对比,明确了奥陶系油气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在台盆区寻找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原地烃源岩与燕山期以来晚期活动走滑断裂相匹配的、以晚期供烃为主的轻质油藏—天然气藏,是塔里木台盆区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国内外致密油气聚集成藏特征的分析,提出致密大油气田存在3种成藏模式,即连续型(深盆气型)、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常规圈闭型)。与连续型油气藏相似,准连续型油气聚集也表现为:油气分布面积较大,无明确边界,也无边底水;源、储邻近,广覆式分布;油气运移主要为非浮力驱动,运移动力主要为异常压力、扩散作用力和毛细管压力,浮力作用受限;运移的方式主要为非达西流,以涌流和扩散流为主。所不同的是: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由多个彼此相邻的中小型油气藏组成,油气呈准连续分布;油、气、水分布比较复杂,无显著油、气、水倒置;油气充注以大面积弥漫式垂向排驱为主,初次运移直接成藏或短距离二次运移成藏;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或边致密边成藏,且非均质性较强;圈闭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以深盆气或盆地中心气为代表的连续型油气藏与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圈闭油气藏,分别代表了复杂地质环境中致密油气藏形成序列中的两种端元类型,二者之间应存在不同的过渡类型。准连续型油气藏就是这样一种过渡类型的致密油气聚集,并且可能是致密储层中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方式。事实上,典型的连续型油气聚集应是那些形成于烃源岩内的油气聚集(如页岩气和煤层气),典型的不连续型油气聚集则是那些形成于烃源岩外近源-远源的常规储层中、受常规圈闭严格控制并且具有边底水的油气聚集;而形成于烃源岩外并且近源的致密油气藏则主要为准连续型油气聚集,其次为非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圈闭型)油气聚集,而像盆地中心气或深盆气那样的连续型聚集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川西坳陷广泛发育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天然气以低含非烃气为特征,不同气藏天然气干燥系数差别明显,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只有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为油型气,并含有少量H2S气体。川西坳陷经历了多期成藏,但主要成藏期发生在燕山期,后经过喜马拉雅期的逆冲断裂作用,浅层储集层被改造,形成次生气藏。气藏分布明显受古隆起控制,并且在构造强活动带发育浅层次生气藏,隐伏断裂在次生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上组合,受储集条件控制,气藏形态主要呈透镜体。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20.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