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La0.67Ca0.33MnO3和La0.67Ba0.33MnO3中用Dy对La进行了置换研究。结果发现,随掺Dy量的增加,两类材料的居里温度和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单调下降,峰值电阻率单调增加。在Ca系样品中,掺入13%的Dy后,在5T的磁场下,最大磁电阻比达到7900%。在Ba系样品中.掺Dy对磁电阻的影响要小得多。掺Dy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可以用晶格效应来解释,但晶格效应产生的作用与碱土离子的品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了Ti掺杂对La0.67Ba0.33MnO3颗粒材料磁性、电性和磁电阻效应的影响,随着T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快速下降,电阻率急剧增大,电阻率的峰值逐渐向低温移动。Ti的掺杂对材料低温下低场磁电阻影响不大,主要是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本征磁电阻。1%的Ti掺杂使材料的室温磁电阻得到显著增强,1T磁场下,室温磁电阻达到-8.4%,比未掺杂的La0.67Ba0.33MnO3材料增强了50%。  相似文献   

3.
用Dy和Yb部分替代La0.67Ca0.33MnO3中的La使材料的居里温度单调下降,掺Dy使材料的相变温度单调下降,峰值电阻率迅速增大,磁电阻比急剧增大,掺入13%(原子分数)的Dy可使材料的最大磁电阻比增大近40倍,而掺Yb对磁电阻的影响要小得多,用自旋团簇理论可以解释庞磁电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将Bi2O3掺杂到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0.6Sr0.33MnO3(LSMO)微粉中,XRD测量结果证实有过量的Bi析出。随着Bi掺杂量的增加,LSMO/(Bi2O3)x/2材料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在x=(0—0.10)摩尔比的掺杂范围内,电阻率先上升后突然下降。当X=0.1时,电阻率比未掺杂样品下降了一个数量级。Bi掺杂对低温和室温磁电阻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低温下,随掺杂量增加,磁电阻下降;室温下Bi的微量掺杂可以使磁电阻增大,掺入x=0.03Bi使室温磁电阻由-4.4%提高到-5.6%。  相似文献   

5.
将La0.67Sr0.33MnO3(LSMO)、Ag2O及TiO2粉混合经高温烧结后制备了钙钛矿相/xAg两相复合体系(x是Ag与钙钛矿材料的物质的量比),系统地研究了Ag-Ti的共掺杂对LSMO电性和磁电阻效应的影响.0.07摩尔比Ti4+离子的B位掺杂使LSMO的居里温度降至室温.Ag的掺入对Tc影响不大,Tp逐渐升高.由于钙钛矿颗粒属性的改善和金属导电通道的出现,材料的电阻率明显下降.Ag掺杂使室温磁电阻得到显著增强,室温下从x=0.30样品中得到最大的磁电阻,约为32%,是La0.67Sr0.33MnO3样品的8倍,La0.67Sr0.33Mn0.93Ti0.07O3样品的1.6倍.  相似文献   

6.
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0.67Sr0.33MnO3(LSMO)微粉与(Nb2O5)x/2粉在1100℃下混合烧结,形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与LaNbO4的复合体系,x是掺入的Nb5 离子与母体材料的摩尔比.在x=0.07的样品中得到最大电阻率为23.74 Ω·cm,比LSMO 高三个数量级.Nb5 离子的掺杂使样品的低场磁电阻(LFMR)和高场磁电阻(HFMR)效应都有所增强.77 K下,0.1 T和1 T磁场下在x=0.07 样品中分别得到24 % 和33.8 %的磁电阻效应,是LSMO样品的2倍和1.7倍.室温下x=0.05样品的磁电阻最大,为9 %.其中,LFMR来源于颗粒晶界处电子的自旋相关隧穿及散射作用,而HFMR来源于表面层的自旋非共线结构.  相似文献   

7.
La0.67Ba0.33MnO3中Ag的掺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0.67 Ba0.33 MnO3(LBMO)微粉中掺入Ag2O粉,制成一系列(LBMO)/(Ag2O)x/2(x=0~0.35,为摩尔比)掺杂材料,实验结果发现Ag掺杂可明显降低材料的电阻率。当掺Ag量为x=0.25时,样品的电阻率达到最低值。同时在居里点附近,样品的峰值磁电阻得到显著增强。微量的Ag掺杂有助于提高样品的自旋相关隧穿磁电阻,使低场磁电阻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0.47Ba0.38MnO3(LBMO)微粉中掺入CuO粉,制成一系列(LBMO)//(CuO),(x=0.01~0.1,为摩尔比)掺杂材料,实验结果发现.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变化不大,材料的电阻率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当x=0.01时在全温范围内电阻率都达到最小值,这与Cu离子的价态变化有关。实验还发现Cu离子的掺入可以使材料的室温磁电阻逐步提高.当掺入10%的Cu时,室温磁电阻比达到-8.4%。比未掺杂的LBMO提高了50%。低电阻率导电陶瓷材料和大的室温磁电阻效应都是应用研究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多晶La0.67Ca0.33MnOx薄膜。研究了薄膜输运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发现薄膜的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Tp(约172K)远低于其居里温度(约247K);在平行于膜面的1T磁场下,77K-302K温度范围内,没有磁电阻(MR)峰,而是在Tp温度以下,有一宽的平台,平台处MR值约为21%-24%,在Tp温度以上,MR随温度上升而迅速降低;在77K温度上,薄膜具有显著的低场磁电阻效应。上述磁输运特性与载流子在晶界附近的输运行为如强的自旋相关散射和晶粒间自旋极化隧道效应等有关。在77K温度下,还观察到退磁效应引起的磁电阻垂直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La0.67-xCa0.33MnO3系列样品的磁热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空位浓度掺杂的La0.67-xCa0.33MnO3系列样品(x=0.00,0.02,0.06,0.10),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态和颗粒大小,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样品为单相钙钛矿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M-T曲线和起始磁化M-H曲线.研究了空位浓度对样品的居里温度Tc和磁熵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空位浓度的掺杂将样品的居里温度Tc提高至室温附近,磁熵变得到增强.对于经历了一级相变的样品La0.67-xCa0 33MnO3(x=0.02),在居里温度Tc(277 K)附近和1T外磁场下,最大磁熵变达到了2.78 J/(kg·K).  相似文献   

11.
报导了La0.67Ca0.33MnO3/YBa2Cu4O8/La0.67Ca0.33MnO3薄膜中超导特性的时间效应.样品在空气中存放11个月后,超导转变温度都降低,而且每个系列样品的临界厚度增加.对用La0.67Ca0.33MnO3作保护层的YBa2Cu4O8薄膜进行时间效应测量,结果表明当La0.67Ca0.33MnO3层的厚度大于40nm时可以防止水对YBa2Cu4O8薄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La0.67Sr0.33-xAgrMnO3(x=0.15、0.20)的多晶样品,发现用Ag部分替代Sr后样品的室温磁电阻比替代前明显增大。在1.8T下,La0.67Sr0.18Ag0.15MnO3样品的磁电阻在330K出现峰值,其峰值为35%;对于La0.67Sr0.13Ag0.2 MnO3样品,磁电阻峰值为26%.且峰的宽度较大,在290~315K之间的磁电阻随着温度变化不大.因此显著提高了室温时样品的磁电阻和磁电阻的温度稳定性,另外.还提高了样品的磁场灵敏度。这对磁电阻的应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Polycrystalline samples of yttrium-doped La0.57Ca0.33MnO3 (LCMO) have been prepare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by X-ray diffraction with Rietveld refinements. The octahedral tilting distor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yttrium content or the decrease of the average radius of La-site cations, 〈L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rystallographically distinct Mn—O—Mn bond angl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Y content. The average Mn—O bond distance is relatively constant across the entire series, but individual Mn-O bond distances and the Mn—O—Mn bond angles show the presence of the cooperative Jahn–Teller effect at room temperature in yttrium-doped LCMO.  相似文献   

14.
钙钛矿型烯土锰氧化物因其特殊的巨磁电阻效应,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用非晶态分子合金为前驱体,在低温下制备了La0.67-xNdxSr0.33MnO3的系列纳米复合氧化物。通过IR,TG-DTA,XRD,AFM等对合成条件及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