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3.
4.
5.
文章分析了虹吸管在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是新型的一种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6.
橡胶坝的坝顶高程控制比较方便,易满足灌区渠首工程对拦河坝的灌溉和行洪的要求,兼有蓄水、泄水功能,施工期短,维修简单,适用于渠首拦河坝工程,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喀群渠首是新疆叶尔羌河上的总引水枢纽,也是新疆目前最大的拦河引水枢纽,设计引水流量为340m~3/s,设计泄洪流量为7,890m.3/s,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万亩。该渠首是一座布置在叶尔羌河S形河段的两岸引水的多级排沙的拦河引水枢纽,是都江堰式与费尔干式相结合的渠首布置形式。左岸引水与右岸引水相结合,天然弯道引水与人工弯道引水相结合,泄洪、排沙与取水相结合是本枢纽的基本特点。该枢纽的主体工程目前已完工投产,运行情况达到了设计标准,社会、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河属于一条多泥沙河流,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渠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要根据水文、泥沙、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更需要结合业主运行管理要求个性化设计,满足渠首的各种功能。玛河一级电站引水渠首为拦河式闸坝结构,根据闸室引水发电、泄洪冲砂、排冰排污、抗冲耐磨、运行管理方便等功能性要求,具体布置有6孔潜孔式泄洪冲砂闸,2孔舍瓣式排冰排污闸,2孔潜孔式进水闸。为了便于解决引水和冲砂的矛盾,使渠首运行更加灵活,进水闸设计征求各方意见,最终设计为三层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冲砂廊道、进水闸、排漂闸。运行表明此结构形式可以为多泥沙河流渠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某渠首是拦河引水费尔干式渠首。由于原设计未能很好地结合河流的水文泥沙特性,加之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实际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引水防沙效果。通过改建,下游灌区的引水得以恢复,同时弯道内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进水口的地形地质条件,着重从进水口位置和型式选择、结构布置与计算等方面介绍了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进水口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新疆巴音沟河渠首自1956年始建。因引水排沙问题多次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引水率从建成之初50%增至目前的74%,引水和排沙的矛盾日益突出。文中在分析巴音沟河渠首引水排沙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已采取的措施分析,对渠首引水排沙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该地区工程实例,给出解决方案的结论,这对该地区类似渠首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库表层取水设施的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应满足水的数量要求,还应满足水的质量要求,人们要科学地利用水库中的水,必须对水库进行生态调度,也就是从水库中取水质良好的表层水,即表层取水。本文简述了表层取水的必要性,表层取水设施的分类。针对国内表层取水技术不成熟,还需提高完善的现状,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多节式取水设施的各种型式,分析了每种型式的布置特点及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对斜卧管式分层取水结构作了简介,联系其在临汾市病险小水库工程中应用,结合典型工程,对斜卧管式分层取水结构的改造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横排头渠首枢纽坝前淤积原因分析,提出了淤积治理意见,认为治理重要的手段还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平原河流上筑坝引水灌溉,要遵循河流流势的基本规律,合理布置枢纽的堰、闸、导流墙、进水闸等建筑物。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分缝分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水利枢纽-字型布置的进水塔群,为结构、体型布置最复杂的混凝土建筑物,由于多层孔道纵横交错,采用了错缝拼缝发缝分块布置。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仿真计算分析,以及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和抗震动力模型试验,验证了分缝分块布置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楼县坪底供水工程的工程概况,从供水量、消能防冲方式、工程量及投资、施工条件这几方面进行分析,详述了石楼县坪底供水工程取水枢纽部分的水工建筑物设计方案比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也日益提高,尤其是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修复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在码头改造工程中如何将碳纤维加固技术运用到水工结构物的主要受力构件,为码头水工结构物的加固修复带来新的举措,保障了码头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水电站在第2次改建时决定在不影响潼关淤积的前提下,利用低水头径流发电。为满足汛期低水位正常发电,并解决汛期泥沙、水草的淤堵,电站在改建设计中采取了降低进水口和引水道高程,在坝体内进行大孔口开挖和加固;增设新的拦污栅和在蜗壳上开设排泄淤泥和水草的叉管等新技术和新措施。厂房内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0MW机组,由于含沙水流对机组的磨蚀十分严重,为改善机组工况,1980年改为非汛期发电,汛期作为调相用。年平均发电量为10亿kW·h。但电站装机容量偏小,非汛期仍然存在大量弃水,为增加发电量并为1~5号机组更新改造和恢复汛期发电创造条件,扩建了2台单机容量为75MW机组,现已投入运用,并正着手对1~5号机组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