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测定了金、银硫脲络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它给结晶法分离金、银提供了理论依据。所测得的溶解度曲线指出,金硫脲络合物一般都比银硫脲络合物易溶解,硫脲合金(或银)的硫酸盐较其它的盐(如氯化物和硝酸盐)难溶解。还进一步指出金、银的结晶分离中硫酸是较为有利的介质。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脲与烯丙基硫脲在1mol·dm~(-3)盐酸中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20℃的缓蚀作用。证实了硫脲与烯丙基硫脲的加入能提高1Cr18Ni9Ti在盐酸中缓蚀能力。对两种缓蚀剂的缓蚀能力的原因作了理论探讨,认为硫脲对1Cr18Ni9Ti不锈钢是阴极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即是阴极缓蚀剂又是阳极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显微技术等方法,研究了活性炭(AC)自溶液中吸附金硫脲络合物的机理。研究发现,溶液中络合离子被活性炭表面的≥C-OH和≥C-H官能团还原为零价金Au(0)而吸附;提出了氧化还原吸附机理可能的步骤,并用Nernst公式证明该氧化还原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酸性硫脲溶液中金较银易于形成硫化物沉淀的性质,利用硫脲的酸碱分解性,恰当地控制溶液pH值,在存有添加剂条件下,原作为浸出剂的硫脲可转作为沉淀剂。文中给出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pH为6~7,硫脲浓度为40~45克/升,室温,适中搅拌15~20分钟。分离因子3850。  相似文献   

5.
选用ASPENPLUS软件中的严格精馏模型 (Radfrac) ,模拟计算了烷烃分离的常规精馏过程 ,得到了常规精馏输入总热量为 3 .0 2× 1 0 7kJ·h- 1 ,分离过程的力学效率为 2 8.6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分离物系的热偶精馏系统 ,并利用ASPENPLUS软件中的多塔精馏模型 (Multifrac)对热偶精馏的多解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探讨 ,再由灵敏度分析模块 (Sensitivity)确定了能耗最小、操作稳定的最佳设计条件 ,即当回流比为 5 .0时 ,取内连气相流股流量为 2 1 9.3kmol·h- 1 ,内连液相流股流量为 1 75 .6kmol·h- 1 。在以上设计条件下该热偶精馏输入总热量为 2 .0 7× 1 0 7kJ·h- 1 ,热力学效率为 37.2 %。结果表明 ,烷烃分离的热偶精馏可以节约供热量 31 .5 % ,热力学效率可以提高8.6 %。  相似文献   

6.
利用工业废硝酸制取硫化氢同时副产硝酸钠,并合成了硫脲。结果硫脲收率达85%,硝酸钠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却结晶的方式,通过改变搅拌器形式、搅拌器搅动速牢、搅拌器相对于结晶器内壁的间距大小等结晶器装置的工艺参数,以提高硫脲堆密度。实验结果表明,三层三叶片的桨式搅拌器对于硫脲溶液有均匀的搅拌效果,选择搅拌器速率最佳值为135r/min,硫脲晶体可以达到0.75g/ml的堆密度。  相似文献   

8.
提供了一种尼龙化工甲基环戊烷废油中直链烷烃吸附分离的方法。通过对5分子筛在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不同的吸附热条件以及不同的固液比例对废油中正构直链烷烃的分离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分子筛400℃下活化2h,90℃下,分子筛和废油的比例应控制在4(g):5(mL),吸附时间为2 h的优化条件下,可有效完成废油体系中正构烷烃的分离去除。  相似文献   

9.
选用ASPEN PLUS软件中的严格精馏模型(Radfrac),模拟计算了烷烃分离的常规精馏过程,得到了常规精馏输入总热量为3.2×10^7kJ.h^-1,分离过程的力学效率为28.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分离物系的热偶精馏系统,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中的多塔精馏模型(Multifrac)对热偶精馏的多解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探讨,再由灵敏度分析模块(Sensitivity)确定了能耗最小,操作稳定的最佳设计条件,即当回流比为5.0时,取内连气相流股流量为219.3kmol.h^-1,内连液相流股流量为175.6kmol.h^-1,在以下设计条件下该热偶馏输入总热量为2.07×10^7kJ.h^-1,热力学效率为37.2%,结果表明,烷烃分离的热偶精馏可以节约供热量31.5%,热力学效率可以提高8.6%。  相似文献   

10.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正异构及碳数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5m×0.2mm石英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用高温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石蜡中异构及相应的碳数分布,并与分子筛吸附法测定石蜡正异构烃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很好.本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H-1型费-托 蜡上,使费-托蜡的硬度等性质得到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0min,反应温度140 ℃,马来酸酐质量5.0g, 引发剂质量4.0g时,接枝率达到1.53%,所得产品的针入度达到1.6(0.1mm)。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马来酸酐确 已接枝到费-托蜡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和助剂正戊醇,对石蜡微乳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选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对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进行设计与调优,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乳化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OP-4(82.47%),MOA-3PK(11.11%),正戊醇(6.42%)。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固含量为25%,搅拌速度600~800r/min,乳化时间为40min时,可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石蜡微乳液。  相似文献   

14.
蜡染印花含蜡废水的处理与蜡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染印花含蜡废水蜡质含量高,应预处理进行蜡回收。对蜡染印花生产废水清浊分流,分流后的机械洗蜡废水采用双级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和废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皂化脱蜡废水经酸化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可达92%以上,回收蜡质可重复利用。蜡回收后处理水再与其它废水混合进行综合处理,出水易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石蜡催化氧化反应的实现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石蜡、微晶蜡为基础原料的改性技术与调和技术是石蜡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依据烃类氧化反应机理,采用一种有机金属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得到了可以代替天然蜂蜡的氧化蜡样品,然后再通过物理调和的方法提高氧化蜡样品的熔点,使其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4%,助剂的质量分数为 1.60%,空气流量为3L/min,反应温度为165 ℃,反应时间为8 h;或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08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60%,空气流量为2L/min,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为10h。同时结合氧化反应机理对催化剂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肯定了催化剂在促使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氧化蜡研制氧化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乳化温度、搅拌速率、乳化时间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氧化蜡乳液的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以及乳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蜡质量分数15%、乳化剂质量分数3%、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12.0、乳化温度85℃、搅拌速率800r/min、乳化时间35min时,可得到稳定性好、分散性为一级的乳白色的氧化蜡乳液。  相似文献   

17.
以氧化蜡和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的乳化剂,在其质量分数为3.0%,增稠剂质量分数为3.0%,在乳化温度为85 ℃、乳化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1 000 r/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W型石蜡乳液的粒径在1 μm左右。该石蜡乳液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泡沫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氧化蜡制备皮革用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经催化氧化反应研制出氧化蜡,其质量和性能与天然巴西棕榈蜡相似。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氧化蜡为原料,水作为溶剂,经乳化反应制备出皮革用上光、去污乳化蜡。同时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制备乳化蜡的搅拌速度,乳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乳化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蜡、乳化剂、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3∶0.000 2,乳化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500~1 000 r/min,乳化温度为85~90 ℃时,得到的皮革用乳化蜡产品涂层均匀、性能优异,与使用天然巴西棕榈蜡相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9.
石蜡乳状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有机性值相近相溶的原则,参照有机概念图,选择乳化体系。考察了构成乳液的各种蜡及助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最佳配比及乳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定型蜡和结晶蜡复配,加入适量固体乳化剂以及乙二醇单甲醚助剂,所得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桐油、松节油等植物油为原料进行预聚,复配制备木蜡油。产品采用红外光谱,金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物质基团的变化和反应的温度有关;耐化学介质性能较好;采用桐油与其它预聚原料的混合物的比例为:1:1、2:1、3:1质量之比反应得到的产物,在添加0.5%环烷酸钴的作用下表干时间缩短到4h-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