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症状多为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感染,同时该病毒也可感染成年人,通常不引起发病,但可作为病毒携带者传播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腮腺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但近年来许多国家腮腺炎在疫苗免疫人群中再次暴发,亟需研制有效疫苗来控制腮腺炎的流行。为了解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流行情况、腮腺炎再次暴发流行的可能原因和腮腺炎疫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F基因型SP-A株腮腺炎病毒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方法选取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细胞上传至15、20、30代的活病毒作为实验组,在Vero细胞上传至第2代的病毒作为野毒株对照组,分别接种恒河猴腮腺。观察实验动物体温和临床体征。活体取双侧腮腺,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检测腮腺炎病毒中和抗体。结果对照组动物出现了明显的体温升高,一般状况较差,注射后第5天出现腮腺肿大,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淋巴细胞大量浸润。而各实验组动物均未出现腮腺炎症状和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各组动物接种病毒后均能产生抗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但对照组的中和抗体GMT水平均高于各实验组。结论腮腺炎病毒SP-A株传至第15代次,已无致腮腺炎发病能力,为开发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松江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为控制相应疾病,完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松江区15个镇/街道中随机抽取泗泾镇和新浜镇2个镇作为监测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被抽中的泗泾镇及新浜镇的本市和外来户籍人群中随机抽取8月龄~40岁共9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抽取360人静脉血各3 ml,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同时开展含麻疹成份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调查。结果 360名监测对象中,不同户籍、男女构成及各年龄组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4%、86.39%和93.6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1 152.23 m IU/ml及375.36和157.23 IU/ml。本市及外来户籍人群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免疫史及抗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腮腺炎和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海现行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程序有效、合理,既有助于消除麻疹,又有利于控制腮腺炎、风疹发病;拟对成年人群的不同对象开展MMR的补充免疫活动,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上海市宝山区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控制相应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4家社区作为监测现场,在本市和外来户籍人群中随机抽取12个年龄组共363人作为监测对象,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结果 363名监测对象中,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4.08%、71.63%和67.4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469.21 m IU/mL、27.73 IU/mL和152.28 U/mL。本市及外来户籍人群的麻疹类疫苗免疫史及抗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及龄儿童抗体水平最低,接种疫苗后几年内麻疹抗体水平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抗体水平下降之后复升。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均以成年人抗体水平较高。结论目前本区人群中对相应疾病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进一步加强成人麻腮风疫苗的接种工作,尤其重视对育龄妇女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有助于减少麻疹的两个高发人群,利于控制腮腺炎、风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腮腺炎毒种制备工艺,控制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中腮腺炎分型基础滴度和稳定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提高鸡胚活细胞计数精度,确定MOI并按最适MOI制备腮腺炎病毒工作种子批,选取病毒最适收获时间,优化腮腺炎病毒工作种子批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后的毒种连续制备3批次腮腺炎病毒原液,检测原液病毒滴度及由其制备的MMR中腮腺炎病毒分型基础滴度与(37±1)℃1周热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毒种制备的腮腺炎病毒原液滴度稳定在6.5~7.0 lg CCID_(50)/m L,较优化前提高了0.5~0.7个log。采用优化后腮腺炎病毒原液制备的MMR中的腮腺炎病毒分型基础滴度在5.2~5.8 lg CCID_(50)/m L,热稳定性在4.8~5.5 lg CCID_(50)/m L;80%的MMR中麻腮风各组分病毒比均能达到1∶20∶1。结论优化后的腮腺炎病毒工作种子批制备的MMR中腮腺炎病毒分型基础滴度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笔者近5年接诊的213例脑梗死病人四季发病情况,从而揭示脑梗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四季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春季39%、冬季33%、秋季17%、夏季11%;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排序: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冬春季总发病率大于夏秋季总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改进MMR(麻疹-腮腺炎-风疹)和MRu(麻疹-风疹)联合疫苗中麻疹病毒的滴定方法。方 法 在滴定MMR中麻疹病毒时,将中和腮腺炎、风疹病毒改为只中和腮腺炎病毒;在滴定MR中的麻疹病毒时,不 中和风疹病毒,直接滴定。结果 中和与不中和风疹病毒对滴定联合疫苗中的麻疹病毒滴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简化了滴定方法,并解决了无合用的风疹抗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SP株腮腺炎病毒液经灭活、浓缩、裂解后,采用SP SepharoseTM Fast Flow阳离子层析柱及Sepharose CL-4B分子筛层析柱纯化,收集各峰样品,经12%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及HPLC检测。并取第1峰样品免疫ICR及BALB/c小鼠,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及CTL杀伤活性。结果所收集的第1峰样品为单一的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免疫ICR小鼠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其免疫后各检测时间点的GMT水平与减毒活疫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HN肽段的CTL杀伤活性,而减毒活疫苗组则未能诱导此特异性CTL反应。结论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疫苗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新型腮腺炎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麻疹、腮腺炎、风疹病毒传染性极强,在全球范围内对幼儿及成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相应的疫苗仍是控制其发病、传播,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1-2]。由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在病原体的特点、免疫原性和流行病学等方面具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且3种疫苗在联合使用时,各组分间无明显的免疫干扰作用。因此,为了既能获得免疫效果,又尽量减少针次,降低疫苗漏种率及接种成本,提高免疫覆盖率,WHO建议全球范围内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经不同途径免疫动物制备抗腮腺炎病毒血清。方法将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经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皮下+肌肉注射的三种途径免疫雌性家兔和雌性豚鼠,均于0、7、14、28和35 d免疫,每次7.5 lgCCID50/mL,于每次免疫后7 d采用微量滴定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利用抗体效价较高血清对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进行干扰试验。结果不同免疫途径均可诱导动物产生抗体,皮下+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单独皮下及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同等免疫剂量下,家兔产生的抗血清效价明显高于豚鼠。家兔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滴度均无干扰。结论经皮下和肌肉注射结合的途径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血清抗体,对制备高效价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血清抗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麻疹、腮腺炎、风疹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中麻疹可引发高烧和皮疹,并造成失明、脑炎或死亡。腮腺炎病毒可导致腮腺炎症、发烧、头痛和肌肉酸痛,并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风疹在儿童中通常症状较轻,但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进而导致严重的大脑、心脏、眼睛及耳朵的先天缺陷。由于儿童作为极易感人群,感染麻疹、腮腺炎、风疹可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针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株S79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荧光探针;以05008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S79株成品作为参考品,将参考品或供试品稀释后,接种于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中,采用低渗合并冻融法将细胞破碎,吸取上清,进行荧光定量RT-PCR。优化病毒感染时间,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病毒感染的最佳时间为18 h;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法只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具有特异性扩增,对灭活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水痘病毒、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Vero细胞均无扩增曲线出现;该方法检测4个浓度(1、1:5、1:52、1:53)样品6组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5%,不同操作人员于不同日期检测4个浓度(1、1:5、1:52、1:53)样品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R2均大于0.97,RSD均5%;该方法与细胞病变法测得的11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成品的病毒滴度值之差均≤0.2 Lg CCID50/ml,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特异性较强,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且快速方便,可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内部质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肠道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肠道病毒5′UTR基因、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麻疹病毒M基因、风疹病毒E基因和腮腺炎病毒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应用5种引物可分别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152、429、111、352和274 bp特异基因条带。对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的敏感度分别为62.5 CCID50/ml、250 PFU/ml、125 CCID50/ml、125 CCID50/ml和125 CCID50/ml。结论初步建立了5种脑炎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该法敏感性良好,可用于5种脑炎相关RNA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冻干甲型肝炎 腮腺炎联合疫苗。方法 采用L A 1株和S79株减毒株制备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腮腺炎活疫苗原液 ,按一定比例配比 ,加入适宜保护剂制备成冻干制剂 ,参照 2 0 0 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进行全面检定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两种抗原检定结果符合规程单价疫苗质量标准 ,37℃和 2~ 8℃放置不同时间稳定性良好 ,联合疫苗中两种抗原无干扰。结论 成功制备了冻干甲型肝炎 腮腺炎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细胞工厂上生产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质量稳定性。方法将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中传代,待细胞长为单层时,将腮腺炎病毒SP-A株按MOI 0.02接种于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上连续制备6批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对病毒收获液、原液、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其中成品还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及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细菌内毒素、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绘制2倍标准差及3倍标准差质量控制图,进一步分析其质量稳定性。结果不同阶段产品的病毒滴度、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值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在2倍标准差控制限范围内波动;无菌试验、异常毒性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要求。结论利用细胞工厂在人二倍体细胞基质上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工艺,能持续稳定地获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可靠的疫苗成品,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要求。本研究为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作为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发生和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我国已被应用多年。由于婴幼儿接种的种类及次数越来越多,WHO倡议使用联合疫苗或多价疫苗,以减少接种针次,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减少交叉感染机率,降低费用。由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病毒学特性及免疫原性与流行病学特性极为相似,疫苗生产工艺也接近,在成功应用单价疫苗后,美国于1971年批准上市了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分Ⅰ、Ⅱ、Ⅲ期进行,分别选择7~15岁和8~18月龄儿童接种国产MMR疫苗,同时设进口MMR疫苗、单价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照,进行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Ⅰ期7~15岁接种国产MMR疫苗的11人中,仅3人发生局部弱反应,反应率为27.3%;8~11月龄接种国产MMR疫苗的26人中,发热率和皮疹反应率分别为11.5%、15.4%,其中高热率为3.8%。Ⅱ、Ⅲ期观察的1188名8~18月龄儿童中,接种国产MMR疫苗发热率为10.69%,皮疹反应率为3.64%,局部反应率为0.44%,其他反应率为0.22%。与对照疫苗比较,仅发热率高于腮腺炎疫苗及风疹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种国产MMR疫苗后,麻疹、腮腺炎、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分别为99.5%、85.9%、100%和1∶57、1∶4.2、1∶890。与对照疫苗比较,麻疹抗体GMT国产MMR疫苗高于进口MMR疫苗和麻疹疫苗,抗体阳转率国产MMR疫苗高于进口MMR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腮腺炎抗体GMT国产MMR疫苗低于进口MMR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疫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MMR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正>注射剂中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对疫苗类生物制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研究的深入,《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中增加渗透压摩尔浓度为疫苗的质控项目,其标准由各生产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制定符合要求的限度范围,并经批准后执行~([1])。本文通过测定多批次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渗透压摩尔浓度~([2]),确定其限度标准,为制定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临床口漱液样本一步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腮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免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份采集自中国南部3个省、自治区(云南、四川、广西)的临床疑似腮腺炎患者口漱液样本,分别采用细胞培养-MuV特异的巢式PCR法及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uV的灵敏性。结果细胞培养-MuV特异的巢式PCR法共检出31份MuV阳性样本,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31株MuV均属于F基因亚型;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法共检出41份MuV阳性样本,其中包含了细胞培养-MuV特异的巢式PCR法检出的31份阳性样本,TaqMan探针Real-time RT-PCR法对MuV的检出率(40.59%)高于传统细胞培养-巢式PCR法的检出率(30.69%)。结论 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简便性均优于传统的细胞培养-MuV特异的巢式PCR法,可应用于腮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免疫防控。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已有部分冻干疫苗使用无明胶、无人血白蛋白保护剂,如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而现行的冻干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仍以明胶和人血白蛋白作为保护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无明胶和人血白蛋白的保护剂配方。本文对3种不同保护剂配方的冻干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