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示例介绍了用动态坐标法直接计算薄壁构件的空间变形,并将其用到弯心不共线的薄壁梁的计算分析中,给出了相应的单元柔度矩阵和力法求解过程。从而突破了弯心不共线薄壁杆件体系计算困难的问题,显示了这种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薄壁楔形构件单元刚度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3(1):12-19
利用近似截面惯性矩代替楔形杆的实际惯性矩,从而可直接得到楔形构件的单元刚度矩阵,便于计算带楔形构件的刚架的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梁-柱理论,推导出空间梁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该矩阵是用超越函数表示的,对于位移的高阶项没有任何省略,因此可以认为是精确的,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网壳结构的大位移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空间薄壁结构的研究发现:利用矩阵位移法和有限元法得出的单元刚度矩阵在实际计算中存在应用范围的差异.对此问题引出的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为薄壁空间结构计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工字形截面薄壁楔形构件的稳定计算中的单元刚度矩阵,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在楔形构件的稳定计算中,如果是弯扭失稳,则必须采用楔形单元矩阵。本文推导出的楔形杆件在任意荷载下的弹性稳定单元刚度矩阵,可用其直接形成总刚度矩阵,解算楔形杆的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真实描述结构二阶弹性分析中可能出现的侧扭屈曲变形和翘曲扭转变形,精确满足增量虚位移原理,结合梁柱法和有限单元法,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构形的增量虚位移原理和三维空间薄壁构件理论,提出采用拉弯、压弯、纯弯及扭转状态下薄壁构件平衡微分方程的解作为插值函数,详细推导了考虑截面翘曲影响的空间薄壁梁柱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推导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双向弯曲和扭转及其各耦合项对刚度矩阵的影响。并通过算例证实了文中方法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符拉索夫的开口薄壁杆件理论推导了一种新的开口薄壁杆件单元刚度矩阵。该单元刚度矩阵是建立在形心坐标系下的,它不仅消除了某些文章中由于混淆了形心坐标与扭心坐标所产生的错误,而且具有实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引进弹性地基梁单元特征矩阵和积分常数矩阵的概念,揭示了特征矩阵和积分常数矩阵互为逆矩阵这一事实,使得求解弹性地基梁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提出的求弹性地基梁单元刚度矩阵的方法以及求其上作用均布荷载的固端内力的方法,物理概念明确,编程简单,可用于有限元的结构分析程序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状态平衡方程推导出用超越函数表示的空间索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的精确表达式。该矩阵考虑了对索结构施加预应力以及温度荷载的影响;该矩阵不受小变形的限制,允许结构产生任意大的结点位移。 相似文献
10.
充分考虑了钢筋混凝土板中钢筋实际发挥的抗弯作用,将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平面梁单元,既考虑了钢筋的轴向作用,也考虑了钢筋的横向作用、抗弯作用,推导得到了钢筋钢筋混凝土板中钢筋对板单元的贡献矩阵,得到了钢筋混凝土四节点板单元的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11.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整体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典型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整体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模态,并获得了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变形和墙体剪力。通过改变楼板平面内刚度,验证了相对刚度法中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性假设的合理性;并建议针对形体复杂的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采用有限元整体建模的方法求解墙体剪力。结果表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可以满足承裁力和变形的要求,且安全储备充足。 相似文献
12.
马中兴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995,13(2):35-39
本文从构造含有运行频率ω的形函数矩阵入手,建立了杆系结构动力问题的有限无。经验证、该方法所计算的固有频率有效率高,计算的精度也很高。 相似文献
13.
桩土联合工作性状的研究——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桩侧土的剪切非线性性质,推导了桩 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并以工程实际的层状地基为例,研究讨论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长、桩端土层压缩模量及桩体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此等厚度接触单元工作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接触单元能够很好地模拟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滑移破坏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薄壁杆件力学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讨论了一种把开口薄壁杆的分析拆分为2个较简单部分的方法。针对薄壁中面内荷栽效应的分析问题,首先在适当简化基本应力应变条件的基础上,按平面应力问题分析单肢板件面内荷载效应,然后对其进行向量综合,得到反映开口薄壁杆轴向伸缩、弯曲及翘曲性质的“板件面内拉弯综合抗力体系”及其变形方程;探讨了刚度方程的建立及其计算特点,并与经典理论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板件面内弯矩定义中引入板件间纵向相互作用力,可简化该体系分析过程和结论,使之具备与平面弯曲问题一致的形式。作为应用举例,推导了求解薄壁截面主轴方向、主轴惯性矩、弯心坐标、主扇性惯性矩的线性方程组,剖析了经典理论中这些截面几何特性对于计算的意义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础谐波激励下支承在弹性体
上物体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计算出弹性支承的等效刚度矩阵,用以建立物体运动方程的刚度矩阵,进而建立和求解物理坐标下的物体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土层和半空间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在频域内求解并分析了弹性半空间场地对P波的放大效应.通过将各土层的动力刚度矩阵集整,形成整个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文中控制点选在假想基岩露头,通过直接刚度法求解表面位移与控制点位移的比值,即放大系数.探讨土层不同的刚度排序对平面P波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等参变换推导了平行四边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及等效节点力的表达形式,计算表明它们均为显式积分,等效节点力可通过静力等效原则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