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土景观营造牵涉到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生活空间、精神空间,离不了自上而下的关怀,更不能缺少村民的参与.近年来,福建乡村在美丽乡村策略的指引下不断进行积极探索,从省市科技特派员到驻村设计师的在地指导,乡土景观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从作品构思设计到落地建造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微景观的视角以福建上莲乡一处闲置废弃地空间落地...  相似文献   

2.
程鑫  赵茜  郭建 《华中建筑》2022,40(3):127-131
湖北恩施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社会形态创造了众多鲜明的地域"符号",其特征往往会反映到聚落的空间形态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乡村聚落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找到适宜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日益迫切,舍米湖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文从空间形态的视角下,先从整体格局层面分析舍米湖村建筑布局和功能布局,再从局部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凯  何沁遥  张宝文 《风景园林》2020,27(3):103-106
乡土聚落是国土景观的空间单元,是国土景观多样性、独特性的载体,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云南省元阳县垭口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土聚落。依据文化景观的研究主线,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垭口村哈尼族人以农业为主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最后,从乡土聚落景观格局和文化体系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乡土聚落人文自然系统,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研究。对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的乡土聚落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维持国土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文化多样性等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地区乡土建筑为例,基于湖南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从土地资源约束的视角结合乡土建筑尺度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湖南乡土建筑营造类型特征及其与土地资源的相应关系,其目的在于解读乡土建筑时,不但要看到其物质形态与空间的一面,同时还要对其所依存的土地资源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依托土地资源的湖南乡土建筑的营造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5.
孟福利  岳邦瑞  王军 《华中建筑》2011,29(1):166-168
该文以新疆鄯善县历史文化名村-麻扎村为例,探索了乡土材料与聚落营造的关系;分析乡土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从而揭示乡土材料的低成本、低能耗、低技术等生态特性在传统聚落营造中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乡村水系空间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了人与自然在地共生的生活文化、生态经验与集体记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人类学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对安吉县莫干山山区里蛟河村水系空间原型进行调研归纳,分析以其为代表的浙北山区村自然水系对村落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总结当地人民适应村落水系环境的自发性实践模式,并重新认知乡村小型水系遗产中体现的地域性文化特质、民间智慧与实用价值,这笔经验遗产的当代继承对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地发展美丽乡村特色旅游,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国旅游类型中快速兴起与发展的类型。我国建设的特色旅游乡村,存在周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游客少、管理差、设施简陋的问题,亟须对乡村发展建设提出其他可行方案。以北京琉璃渠村为例,探究适宜性的乡村发展模式,通过立足原有产业基础,优化公共服务配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以期为今后的乡村建设运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域风貌承载着深刻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本文根据浙江省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揭示出的乡村地域风貌特色不足的问题,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聚落生活系统(即"三生"系统)的视角出发,对乡村风貌类型进行划分,分别提出三个系统下的乡村风貌特色规划引导思路和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国乡村地域风貌特色营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贺斌  瞿志 《室内设计》2018,(1):96-100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 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 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 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 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 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 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 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 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 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 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 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 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少数民族乡土聚落作为少数民族的精神标识,承载了独特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研判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大有裨益。【方法】在厘清福建省乡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七核三带”的“川”字形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水系密度、文化因素呈正相关,与交通密度呈微弱负相关,与经济因素呈总体负相关、局部正相关之势。【结论】生态环境与多重文化相互适应、交互耦合是促进乡土聚落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鉴于此,提出乡土聚落的发展路径,为福建省乡土聚落的保护传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空间资源化视角,对乡村规划设计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在确立乡村空间资源化的对象、目标和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项目实例及规划思路的比较来阐释乡村空间资源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勇  刘浩然  李旭  陈欣婧  李放 《室内设计》2023,38(6):115-121
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区域城镇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现阶段主要在县域范围优化村镇聚落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因此把握县域范围村镇聚落体系的空间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是乡村规划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城乡互动的视角,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基于人地关系与用地转化测度建设用地演变的特征,探讨了城乡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发展演变过程分析驱动力,揭示城乡互动发展背景下村镇聚落的演变机制。结果显示城区主要为紧凑型增长,城区边缘及近郊村镇则为伴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外延型增长,远郊村镇大部分为收缩型,有少量空心型。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显示出乡村与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自然条件主导了乡村的发展;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乡村发展又与城镇密不可分,产业协同与转型、人口迁移以及道路港口的建设是永川乡村就地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增减挂钩的相关土地政策则是城乡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应根据村镇聚落发展规律,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可构建与城镇产业协同互补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多元发展引擎;并通过制度改革促进资本、人力、土地在城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乡村人居环境可以解析为秩序与 功能两大属性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秩序可 细分为格局、肌理、形制、形式,功能可以细 分为面域、点域。有机秩序是传统乡村人居 环境的核心特征和差异优势。面对乡村有机 秩序退化、现代功能滞后的现状,应建立有 机秩序修护、现代功能植入的有机更新理 念,实行以低度干预、本土融合、原型调适 为核心的营建方式,以及“乡村更新共同体” 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 聚落的研究进展,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划 分为复兴、发展、多元化3个阶段,乡村聚 落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从定性描述 到定量分析、由空间分析向人文社会范式 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现状仍 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研究内容缺乏创 新,原创理论相对较少;第二是研究对象较 偏传统,普适性研究不够;第三是学科交叉 研究不足,研究视角有待拓宽。最后提出了 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以人为 主体的微观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转型 发展背景下乡村聚落发展与重构研究;对我 国东、中、西乡村聚落和传统村落的研究; 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日本建筑节能对策的介绍,从法规、技术标准、评价制度、节能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日本当前建筑节能状况。借鉴日本的经验,认为我国在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的同时,制定有效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和节能认证制度,实施节能建筑建设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强建筑节能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 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 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 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 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 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 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 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例表明,现阶段大 多数乡村通过外力型路径达成治理目标,内 生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 决,也难以建立长效机制。基于对不同治理 类型的路径与成本的分析,总结乡村治理模 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乡村治理 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静  宋扬帆 《建筑师》2019,(3):100-106
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评价体系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2006年至今的134篇文献的研究思路、方法进行全面综述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评价形式、体系构成、相关信息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并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四个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对既有评价体系的修订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建筑能耗模拟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的关键技术手段。建筑能耗模拟技术较为复 杂,涉及几何建模、能耗计算模型选择、建筑 热工参数设置、建筑运行状态描述、设备系 统建模等环节。因此,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 建筑能耗模拟十分必要,能够确保模拟过程 的可靠性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比较了 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建筑能耗模拟标 准化方法,包括能耗模拟软件、气象文件、几 何建模、热工分区、围护结构参数、运行时刻 表等缺省值。发现尽管核心内容基本相同, 但在很多技术细节的规定上存在差异。进一 步利用三国能耗模拟标准化方法对同一栋案 例建筑进行了能耗模拟分析,发现能耗强度 差异达到12%。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 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 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 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 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 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 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 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 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 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 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 用较少。  相似文献   

20.
贺勇  陈钰凡  赵静 《室内设计》2023,38(5):17-23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拥有独特的发展条件,也面临“非城非乡”的发展困境,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的城乡过渡性、边界不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等特征,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地关系矛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城镇杭州市瓜沥镇为对象,对瓜沥镇64个乡村进行广泛调查,并在其中选择了13个相似自然条件的乡村,从其500 m尺度样本的差异化形态的定性分析入手,探讨瓜沥乡村功能转型与形态演化动态耦合关系。最后,以三个典型样本的多功能转型过程,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城郊乡村聚落多功能转型的实现路径。本研究揭示了瓜沥乡村聚落的功能转型经历了起步、分化、冲突和协同四个阶段。在政策及资金的倾斜作用下,政府引导的治理创新对乡村聚落的多功能协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的演变过程,探讨其未来的规划与发展策略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