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住宅工业化发展的第一理论基础,开放建筑理论是涉及设计理念、体系构建、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文章简述了国际开放建筑发展历程,论述了发展我国建筑产业化需要将开放建筑理论和设计实践相契合。同时应对当前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产业化普遍存在的资源能源消耗、住宅短寿化和住宅工业化转型问题,分析了正值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生产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围绕开放建筑提倡的可持续建设作出适宜调整。本文还提出了构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
CSI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是针对当前我国住宅建设方式造成的住宅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严重和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在吸收支撑体和开放建筑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日本KSI住宅和欧美住宅建设发展经验,确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3.
开放建筑理论作为住宅工业化发展的第一理论基础,是涉及设计理念、体系构建、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体系。简述了国际开放建筑发展历程和工业化建造理论,论述了其对我国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式住宅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产业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装配式住宅建设发展的新模式,结合北京雅世合金公寓、北京光合原筑和上海崴廉公馆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娄霓 《建筑技艺》2013,(1):127-133,126
1开放建筑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西方提出了住宅建设新概念,即"支撑体"理论,之后又发展为"开放建筑"理论。这个概念引进中国后,鲍家声教授就对中国式的开放住宅进行了研究,并在1984年完成了"无锡支撑体住宅"项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适应性住宅、大开间住宅也是根据开放住宅的理论进行的设计实践项目,例如1991年建成的北京华威23号住宅(北京市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周逢、张念曾、周佩珠设计,图1),2004年建成的深圳蛇口花园城三期(华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岳子清、单浩、尹小川设计,图2),2008年建成的重庆玛雅上层住宅(众成禾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李海乐设计,图3),直至2011年我们在北京建成"SI住宅"示范项目——雅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传统住宅建造模式所造成的"能效劣"、"寿命短"、"性能低"、"质量差"等住宅课题,分析了住宅工业化建造模式和住宅建筑体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借鉴SI住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建造设计方法来创建发展我国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创新之路,并系统阐述了示范工程的集成技术研发和设计方法。本文提出,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应积极推动全寿命周期的长寿化住宅的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道路,才能转变粗放型的住宅建造生产方式,以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索健  范悦  布金娜 《新建筑》2012,(4):41-45
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困扰发达国家的居住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开始反思大规模工业化住宅建设模式,并思考居住环境个性化和品质提升这一新课题。在多样化、解体和不确定的"成熟期"新社会文化背景下,各种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不断涌现,可持续建筑思想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其中对既有集合住宅再生实践影响较大的理论,如开放建筑/住宅理论、协作式规划设计理论、再生构法理论等得以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集合住宅的可持续再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针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开放住宅的提出和发展与工业化建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开放住宅的含义和背景出发,概述其方法与工业化建造在理论层面的结合,并以荷兰、日本、中国为例,探讨该领域相关实践成果,总结开放住宅与工业化建造的矛盾和联系,以及国外研究对我国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住宅产品的多样化,提高住宅建筑的可适性,以达到长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以住宅给排水系统为例,综合地比较了欧美和日本开放住宅体系的给排水策略,从对建筑空间的占用、平面布局的灵活性以及更新改造的可能性等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各种给排水策略的优劣及其在中国住宅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外学者在开放建筑的研究中,已经肯定了我国传统住宅在室内空间划分方面的"开放性",而对在不同尺度范围内"开放性"的表现和诱因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开放建筑的"层级"理论为基础,将中国传统住宅及其环境分为群体组织、房屋结构、室内外墙体三个层级,运用实例分析了各层级上所蕴含的"开放性",并对其诱因分别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住宅与开放建筑的比较研究,认为传统住宅组织层面上的"开放性"对当代开放建筑有启发作用,同时重申了容纳变化的能力是开放建筑"支撑体"层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住宅工业化作为其坚强后盾,然而目前中国住宅工业化还没有找到一个较好地发展途径。因此,如何成功推进中国住宅工业化进程,成为建筑领域关注的热点。作者基于在建筑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欲将制造业的发展模型引入到住宅建设行业。通过分析住宅工业化的三个成功关键因素,提出推进住宅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即预制件技术和虚拟施工技术,以期望为中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各地正在研讨住宅产业化的热门话题,而住宅产业化与建筑板材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有关资料,建筑板材要占住宅部品部件的80%左右。为此,讨论建筑板材的发展,对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意义重大。一、什么是"住宅产业化"或"建筑工业化"所谓"住宅产业化"或"建筑工业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住宅部品部件生产要工业化,二是住宅建筑施工安装要装配化,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把住宅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模块在建筑上的应用由来已久,在当代建筑(尤其是住宅)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工业化住宅装饰模块化是发展工业化住宅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对模块、工业化住宅装饰模块、模块化等概念的分析,总结出"工业化住宅装饰模块化"的定义。同时,该文结合其在国内应用现状的简述,指出工业化住宅装饰模块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次装修到位和菜单式装修模式的"全装修"模式。最后,从"全生命周期"特征入手分析工业化住宅装饰模块化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建筑(住宅)工业化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装配式结构是中国建筑(住宅)工业化走向世界的第一块基石,建筑(住宅)工业化将是未来建筑领域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变革,应结合中国实际,立足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对中国正在推行的三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组合及实现建筑工业化(住宅)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干申启  张宏 《住宅科技》2020,(9):23-26+48
工业化住宅建筑的可维护更新性质,对于推进"中国百年住宅计划",改善广大居民居住条件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由此阐述了住宅维护更新面临的巨大社会需求,其产业化运作规模将较大程度地改变先前住宅建设产业链,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业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具有领先的建造技术和装配化施工技术,充分说明我国工业化住宅建筑的维护更新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夏海山  李敏 《建筑师》2019,(6):90-95
中日住宅建筑工业化经历了相似的发展时段,但发展途径和模式却有很大差别。文章围绕中日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技术体系,从技术理念、技术政策以及技术实施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的内在影响因素与作用规律。通过中日比较研究提出支撑住宅技术路径选择的关键要素,面对信息时代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适合我国新型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模式,并从技术理念、技术政策以及技术实施三个层面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CSI住宅是我国在吸收支撑体理论、开放建筑理论和借鉴日本KSI住宅发展经验,采用结构支撑体系和围护填充体系完全分离施工,具有中国自身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在理论基础和对住宅户型的长期实践基础之上,通过对CSI住宅构造可变性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全方面的了解并接受CSI住宅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浩  王英姿 《建筑技术》2010,41(4):372-374
"开放住宅"是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住宅建造新理念,它顺应了身处高速变革时代的住宅可持续发展要求,使住宅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家庭生活的需求和变化、能够与环境更友好、使用寿命更长。"开放住宅"的理论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和应用,在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也备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对"开放住宅"理念和案例的理解,探讨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为实现住宅的"开放",作为建筑设计者应主动运用的若干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情况,从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应用的角度,解读典型开发企业联盟型住宅产业化基地的代表性工业化住宅建筑案例,总结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我国工业化住宅的持续发展,建立符合我国住宅产业化特点的新型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我国传统建筑的灵活性入手,解释开放建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概念.根据时代特点和经济技术背景,将开放建筑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小面积住宅灵活性的尝试;工业化装配的多样性;以及住宅的多适性研究;通过对各个时期典型实例的分析,阐述每个发展阶段的特色,并由此结合我国当今住宅建设的特点,提出当下住宅产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建筑技术上的革新,而是对住宅的观念和设计的改变,即“开放”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资源日益紧张、劳动力日益紧张及成本日益上升的局面,我国的住宅建筑业必须转变生产和组织方式,走建筑工业化之路。本文分析和对比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及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出我国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