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磊 《园林》2010,(8):56-56
岩石园(rock garden)是以岩石和岩生植物为主体,结合地形选择适宜的植物,展示高山、岩崖、碎石陡坡等自然景观和植物群落的一种专类植物园。岩石园起源于园艺发达的英国。  相似文献   

2.
岩石园与岩石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了岩石园和岩石植物的发展简史和岩石植物的特点、种类、配置及栽植养护。  相似文献   

3.
姜敏  卢健松 《华中建筑》2008,26(8):102-106
岩石园是展示高山、岩生植物的一种植物专类园。通过对中外岩石园的历史、现状、建设情况等展开系统研究,并比较岩石园与中国传统假山园之间的区别,提出了岩石园在我国特色化发展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兼容中外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岩石园。  相似文献   

4.
以解决岩石园"如何设计""为何设计"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岩石园,从而得到当前岩石园规划设计依据的类型,确定以高山生境特征作为设计依据。但高山生境在城市中无法完全复制,因此仅以模仿其景观风貌特点作为设计依据。以中国高山生境为例,通过对生长的高山植被景观风貌进行提炼,得到高山植被外观风貌构建模式图;结合外观风貌特点,提取高山植被景观元素特点和设计要点,通过植物种类替换,构建出岩石园基于高山生境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位于辰山植物园西北角、辰山主体东面,由废弃的东采石矿坑遗迹改造而成,占地约2公顷。辰山山体及矿坑区规划定位为:结合山体裸露岩壁的植被恢复进行植物展示,同时建成最具吸引力的精美景区。在山体东西两侧依山而建两个重点专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5):148-149
杭州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杭州植物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园之一。槭树杜鹃园于1958年建成开放,曾经是杭州植物园中一个具有特色的专类园。然而,由于多年来植物的生长变化,再加上疏于管理,植物已经比较杂乱,杜鹃的数量非常稀少,槭树类植物也不多,而且由于树林过于郁闭长势不良,槭树杜鹃园已名不符实。2008年,多义景观完成了杭州植物园的详细规划,继而受委托对植物园玉泉一带进行更新改造设计,杜鹃园为其中的一片较为完整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岩石园从产生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已从最初以收集和展示高山植物的植物专类园转变为了以观赏为主的观赏性岩石园。贵阳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岩石杜鹃园在尊重地形地貌、保留原有岩石及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依据引种的基本理论,应用生态比较法,在充分分析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态条件下,制订科学的引种技术和系统的栽培管理措施,引种千余种园林观赏植物,营造了具有贵阳地域特色的集休闲体验、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岩石园。本文对于我国当前城市受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与岩石园改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位于上海浦东周浦的"印象春城·莫奈庄园"有一处设计风格独特的花园——岩石园.该设计形式起源自17世纪中叶的高山花园,是欧洲植物学家为引种阿尔卑斯山上的植物而修建的花园.后其植物引种拓展到非高山地区岩石缝隙中的矮生花卉与灌木,并模仿高山植物的岩生景观,采用自然布局将植物与岩石结合,形成岩石园. 整个花园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区域为岩石园,北部建以廊架作为背景,紫藤攀附其上,春闻幽幽花香,夏享丝丝荫凉;南部水岸边则建以木平台,放置桌椅、秋千、遮阳伞供游人休憩之用. 岩石园以暖色为基调,采用黄石为基石铺设,地形的布置模仿自然山地的形态,高低错落,跌宕起伏.上部放置具有观赏性的石块,放置时按一定的纹理,呈现出自然山石的纹脉走向,堆叠石块的同时将石头缝里填满土壤基质,作为植物的栽植床,种上植物后,再将裸露的土壤铺上黄金砂,减少土壤流失、水分蒸发,加快雨水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中山植物园历史悠久,拥有面积187万平方米。该植物园系科学研究机构。因而园地建设以服务于科学研究为主,科普教育和游览为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之游览事业日趋兴旺,来园参观的中外来宾络绎不绝。面临这种形势,植物园的园地建设如何更好地面向科普教育和游览,就提到日程上了。中山植物园的分区主要从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区系、植物用途等方面加以布置的,在景观上有花少树多,缺少科普和游览相结合的观赏植物。蔷薇科植物种类丰富,大多数植物具有色彩艳丽并具芳香的花朵;有直立型也有藤蔓型,宜于造景;其中蔷薇属中的月季为世界名花,且色、香、姿兼优,花期长,生长强健,用之造园易见成效。因此,在以上指导思想下,进行了蔷薇园的设计。蔷薇园始建于1982年,1985年竣工。  相似文献   

11.
张海英  王金平 《山西建筑》2006,32(8):336-337
分析了衙署花园的布局与形制,将其特征与其他形式的园林做了比较,介绍了霍州州署花园和绛州绛守居园地两个实例的特征,阐明了衙署花园在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林小峰  关雅明  朱锋 《山西建筑》2010,36(17):348-349
通过对岭南传统园林的研究,对顺德顺风山公园"文心画院"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设计既继承了传统又结合当代的技术和材料及时代要求,从而解决了钢筋混凝土仿古典园林设计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任意 《山西建筑》2014,(26):209-211
通过对欧洲古典园林的考察分析,探讨了意大利、荷兰、德国园林对法国勒·诺特尔式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各国园林的特点进行了论述,从而对于欧洲园林发展体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岭南宫苑园林是岭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岭南宫苑园林研究还并不多,对于如何继续推动岭南宫苑园林的研究,仍处于开放讨论中。通过对建国后至1990年代中期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文献梳理,厘清了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早期历程。对这个研究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结论进行回溯,从而明确岭南宫苑园林这个学术概念的生成。这对于继续完善岭南园林史的研究,推进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章菁  秦绍玲 《山西建筑》2007,33(28):345-346
从政治、社会、民众三方面分析了"中国风"在欧洲兴起的原因,对"中国风"在各国传播的重要传教士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风"在欧洲园林中的实践及其消退过程进行了论述,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风"对英法造园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屋顶花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园林绿化形式。本文在实践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屋顶花园设计中各种景观效果的营造手法,并提出了营造景观效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冯超意 《城市建筑》2014,(23):14-14
目前,屋顶花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园林绿化形式。本文在实践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屋顶花园设计中各种景观效果的营造手法,并提出了营造景观效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张新然  严娟 《山西建筑》2011,37(23):199-200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基于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的景观三元论: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对古典园林中建筑形制与植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指导现代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9.
彭钟 《华中建筑》2006,24(2):129-131
中国体现在古典园林方面因地制宜、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等经典的造园手法值得我们传承下来并有所运用。  相似文献   

20.
楚芳芳 《山西建筑》2012,38(2):213-214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了解和认识,结合现代园林的特点,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优势,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作的艺术手法,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式园林景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为园林艺术特有的意境创造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