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热力型NO_x生成机理出发,分析了热风炉在不同阶段的NO_x生成情况。研究表明:燃烧中心区温度、气体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和过氧量、换炉时间都会影响NO_x的产生;其中,中心区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每升高100℃,NO_x生成速率增加7~9倍。燃烧器的低氮燃烧、高效的蓄热材料、智能燃烧控制、废气回收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NO_x排放。  相似文献   

2.
在燃烧固体及其它气体燃料时要加入助燃剂一氧。这样一方面可以产生高温能量,而另一方面也生成一些污染环境的产物,如氮氧化合物 NO_x。文章首先分析了 NO_x 的生成过程,然后介绍了一种新型燃烧装置。这种燃烧装置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废气中 NO_x 的含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 FLUENT对高炉煤气的无焰纯氧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燃烧反应后燃烧室内的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研究结果表明:无焰纯氧燃烧(OF)技术与同等条件下的空气燃烧(AF)相比,火焰区域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实现了"无焰化",炉内最高温度将近2100K;OF组在整个炉膛轴向范围内NO_x浓度增加缓慢且趋于稳定,OF组中NO_x生成速率及生成量均远低于AF组,无焰纯氧燃烧大幅度降低了NO_x生成。  相似文献   

4.
张路宁  赵军 《工业炉》1995,17(1):39-42
本文对热力NO_x的生成机理及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国外NO_x燃烧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工业炉》2020,(1)
利用试验方法对稀氧部分预混/富氧补燃燃烧方式的NO_x和CO排放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在总当量比0.85、甲烷流量1.5 L/min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一般部分预混燃烧相比,稀氧部分预混/富氧补燃(ODPP/OESC)方式能够显著降低NO_x排放,但CO排放较高,在0.18x_d0.19、1.3Φ_p1.4、0.251x_e0.303范围内,能够有效平衡NO_x与CO的排放;当Φ_p1.7时,预混燃烧占主导,NO_x排放随部分预混当量比升高而升高,部分预混当量比高于1.7时扩散燃烧占主导,NO_x排放随部分预混当量比升高而降低;稀氧浓度主要影响NO_x的生成,烟气中NO_x含量随稀氧浓度降低而降低;而富氧浓度主要影响CO的生成,CO含量随富氧浓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JN60型焦炉单对立火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立火道燃烧特性及NO_x生成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燃高炉煤气和燃焦炉煤气时烟气外循环对NO_x生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无内循环孔的情况下,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外循环率约为12%时NO_x浓度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内外双循环的作用下,当燃气为高炉煤气,外循环率约为5%时NO_x浓度可以达到国标,当燃气为焦炉煤气,外循环率约为11%时NO_x浓度可以达到国标。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NO_x是生成光化学雾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它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危害,目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例如,在日本,由于燃料结构的变化和煤炭利用的开发,无论对NO_x生成机理的研究和低NO_x燃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在检测仪表和装置也已配套。在防止环境污染开发和研究的重点已由对SO_x的防治转向了对NO_x的防治,因为,前者已得到了较好的防治。根据我国的情况,锅炉和中小企业的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00 MW煤-煤气混烧锅炉详细分析设计,采用纵向过量空气系数分布控制原理,从下到上分别为氧化燃烧区、集中还原区、燃尽区,实现燃料分级燃烧,通过高温低氧还原区的建立,实现已生成的NO_x还原,可大幅度降低NO_x生成。低氮燃烧改造主要是更换一、二次风喷口并新增四层SOFA,经过冷、热态调试后,NOX排放量降低近60%,实现的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NO_x生成机理及NO_x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的特点可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型NO_x在氮氧化物排放中占主导地位,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NO_x的排放浓度应从入炉燃料的自身特性、炉膛内燃烧温度、炉膛内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方式、物料的循环倍率等方面着手;在燃料一定,炉膛内的燃烧温度控制在850~900℃,配风采用分级配风形式时,选择合理的脱硫剂及还原剂的品质、粒径及喷入量,可有效地控制NO_x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O_2/N_2氛围下气体燃料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在O_2/N_2气氛下,氧气含量对热力型NO和快速型NO生成速率影响显著,两者均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助燃剂温度对热力型NO生成速率影响显著,但对快速型NO生成速率影响不大;对于扩散火焰,在过量氧气系数小于1.2时,助燃剂和燃料混合不充分,热力型NO生成速率较大;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2时,随着过量氧气系数的增加,助燃剂和燃料混合逐渐趋于充分,热力型NO生成速率降低。而快速型NO生成速率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上述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NO生成速率和热力型NO生成速率变化趋势相近,这说明总NO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热力型NO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等温立式管式炉,通过改变混合比例(石英砂/半焦)、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对半焦进行燃烧试验,分析研究了半焦在高炉喷吹过程中风口前燃烧时 NO 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石英砂与半焦混合比为50%时,颗粒间相互作用及 NO 与焦炭之间二次还原反应最弱;随着燃烧温度升高,既加快了半焦燃烧反应,又缩短了NO 生成时间(最大约80 s),促进了 NO 还原过程,使 NO 生成量减少;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延长了 NO 的持续时间,而对 NO 生成总量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0.9)Rb_(0.1)Co_(1-x)Fe_xO_(3-δ)(x=0.1~0.8)系列钙钛矿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O_x程序升温脱附(NO_x-TP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考察了Fe含量变化对催化剂结构、NO_x辅助碳烟燃烧反应活性、催化剂氧化还原活性、催化剂表面Fe和Co的化学状态以及NO_x储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均保持钙钛矿结构,Co与Fe的共掺杂改变了B位金属的化学状态,催化剂表面存在Co~(2+)和更高价态的Fe物种。相比纯LaCoO_3和LaFeO_3,La_(0.9)Rb_(0.1)Co_(1-x)Fe_xO_(3-δ)(x=0.1~0.8)催化剂碳烟燃烧的特征温度T_(50)分别下降约30和70℃,碳烟燃烧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同时,在NO_x辅助碳烟燃烧过程中,NO氧化所生成的NO_2可与碳烟反应生成N_2,其中La_(0.9)Rb_(0.1)Co_(0.6)Fe_(0.4)O_(3-δ)催化剂具有最高的NO_x消除能力,在381℃时达到36.4%。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源头实现铁矿烧结NO_x减排,采用燃料燃烧及烧结杯实验,使用烧结用生石灰改性燃料,研究生石灰改性用量(生石灰与燃料质量比)对燃料燃烧过程N转化率和NO_x排放量(每克燃料燃烧排放NO_x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质量分数)的范围内,随着生石灰改性用量提高,燃料燃烧N转化率及NO_x排放量降低,烧结过程NO_x平均浓度降低。当生石灰改性用量超过3.0%(质量分数)时,NO_x减排效率有所降低。结合烧结指标综合考虑,适宜生石灰改性用量为1.0%~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高温空气燃烧炉内不同空气预热温度、氧气浓度和燃气入口温度对火焰特性和NOx生成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提高空气预热温度、降低氧气浓度条件下,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燃烧,火焰体积变大,炉内温度的峰值相应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NOx的生成量大幅度降低。提高燃气入口温度,可抑制燃料和空气在主燃烧区的混合,使火焰内反应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抑制了热力NO的生成,从而减少了NOx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稀土尾矿对半焦燃烧过程中NO_x的排放影响,采用立式管式炉进行半焦燃烧实验,分析稀土尾矿添加量、反应温度、尾矿粒径对半焦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添加量增加,稀土尾矿对NO_x排放下降作用显著,添加50%稀土尾矿时,NO_x排放量降低37.91%;反应温度升高,稀土尾矿抑制NO_x排放作用明显,950℃时,NO_x排放量降低37.35%;尾矿粒径越细,稀土尾矿抑制NO_x排放越强烈,稀土尾矿粒径250~280目时,NO_x排放量降低33.24%。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所用的工业炉,大都是利用燃料燃烧热能。现代工业炉产量高,燃料消耗大。燃料燃烧污染大气,近年来情况急剧恶化。工业炉污染大气的成份,主要是CO、SO_2和NO_x。CO可通过完全燃烧来解决;SO_2仅与燃料的成份和燃烧量有关,只能由燃料脱硫和烟气脱二氧化硫来解决;而NO_x则涉及到炉子的结构和操作技术问题。 NO_x的危害,自1970年夏季日本东京发生光化学煤烟事件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突出的重视。抑制NO_x,已成为当前工业炉设计中防止环境污染的首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燃煤过程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控制NOx的排放是煤燃烧利用研究中亟需解决的课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煤种在不同燃烧温度下NOx的生成规律,并对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抑制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中挥发分煤(mv)燃烧生成的NOx最多,低挥发分煤(lv)燃烧生成的NOx最少;热力型NOx的生成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缩短燃烧产物在高温区的滞留时间有助于减少NOx的生成,减少反应中氧气的质量浓度能够抑制NOx的生成,其计算结果可为今后的工业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烧结过程中,各种烧结废气的含量在烧结机长度方向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烧结料中的水分主要在烧结机前半部排出,较高浓度的硫氧化物、氯化物和PCDD/F主要在烧结机的后半部排出,CO、CO_2和NO_x沿烧结机均匀分布。LEEP技术是将烧结机后半部排放的所有废气收集,沿整个烧结机身返回到系统,循环废气中的氧气提供燃料燃烧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型烧结燃烧装置考察了3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行为对烧结过程NO_x排放浓度、N元素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NO_x排放和烧结矿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N含量低的无烟煤能有效降低烧结工序NO_x排放浓度和总量,但其N元素转化率却升高,且烧结矿质量指标受其低位热值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固体燃料时,除了其N元素含量外,N元素转化率和低位热值等参数也应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对燃烧焦炉煤气的自热式套管型辐射管内的内部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引进CHEMKIN软件建立化学反应器网络(CRN)模型,对NO_x排放进行预测,为快速、准确预测辐射管的NO_x排放提供了一种全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