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有助于快速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时空的整体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达性的改善能够引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的上抬、土地使用功能的变迁、开发强度的提升及周边空间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站点周边地区。研究从轨道交通站点与中心节点空间耦合的内涵入手,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角度分析二者空间耦合的影响因子,探讨二者空间耦合的作用机制,构建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目标引导体系,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阐述了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相似文献   

5.
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网络演变与都市圈空间结构 发展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选取受轨道交通网 络影响显著,空间格局呈“一核多心”式分布的 伦敦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 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分析网络复 杂性特征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轨道交通与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第 一,中心枢纽站点扁平化组织分布以及轨道网 络的传播效应均与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 协同发展关系;第二,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 构存在三个互动规律:两者通过势能差互动滋 长、轨道交通引导圈层结构变迁、站点分化引导 空间重构。最后对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 建设提出了 “破除边界”“内优外联”“适度超 前”三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 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 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 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 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 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 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 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 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 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 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 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 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 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 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 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 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 “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作为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相衔接的节点,起到了集散客流的重要功能,在改善城市形象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规划过程中却没有得到更多重视,由于整体设计与管理机制的缺失,出现了诸如空间关系混乱、空间可达性差、空间品质低、交通换乘效率低等问题.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合作展开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利用案例分析及对策》项目,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北京为典型代表,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阶段进行了背景分析,在"存量提质"的总体要求下,站点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城市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对站点周边一体化设计进行评判,结合相关理论,尝试建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空间要素分析体系,在中心城区"存量发展、优化提质"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并对北京市玉泉线的玉泉路站进行实例分析,对其他城市、尤其是相继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的空间一体化规划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会引起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变化,产生溢价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呈现差异性。基于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589个二手住房信息数据,构建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规律和分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1.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线五和站作为与5号线“T”字形改“十”字形换乘方案的实际工程,其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工程可实施性。实践证明“岛式-岛式”换乘车站在换乘方案变更及节点改造工程中技术可行,建筑功能合理,对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的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换乘时间视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的深层含义,对影响乘客换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文献调查和分析,发现轨道交通车站内部的影响因素多与车站内部的换乘设施、环境质量、空间设计等方面密切相关。并在乘客换乘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换乘效率研究的不足,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及空间设计问题分别进行了现场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指出乘客因车站换乘空间构型和环境质量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换乘状态对其换乘效率影响的量化研究依然有所不足,在因乘客自身主观特性影响换乘效率的科学量化研究层面仍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的线网定量化生成数学模型,模型在考虑提高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竞争力的基础上,以线网平均负荷强度最大为目标,以线网拓扑关系、节点和区间重复度、线路条件、客流平衡、换乘条件、线网规模、舒适度水平为约束;提出以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客流集散点为基础的确定线网搜索范围和搜索方向的策略,合理把握线路的走向边界;由于该问题属于NP-Hard问题,对于大型网络搜索空间大,难以求解,文章基于模拟退火框架设计邻域搜索算法求解方法。以X市为例,计算得到该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线网各线路走向,通过与X市既有规划线网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本模型生成的规划线网,在满足主客流走廊和城市发展主轴方向的客流需求下,具有规模小、线网利用率高的特点,从而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营管理,可产生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类别、收入、面积、业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概况,并从内涵、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指出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动开发、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有待创新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在既有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巴黎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视角下,梳理巴黎有轨电车环线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巴黎有轨电车环线的线网形态、修建时机、线网规模能很好地适应巴黎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要求,具有轨道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重组的双重效应,起到完善巴黎轨道交通网络,疏解城市中心人口,培育环形切向客流,重组多极城市空间的作用。文章理性分析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总结了巴黎有轨电车环线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城际轨道交通”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既不同于属于干线铁路的快速客运专线,也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区域性交通的范畴;论述了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的由来、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概括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六方面影响;引导城市建立起生态型城市结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中城市间产生“同城效应”;可对市区人口进行有效疏散;可增加城市环境容量;能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有利于解决大城市交通堵塞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发展的机理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大城市(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相关指标的横向比较,针对广州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格局与轨道交通互动发展进行纵向分析,以期对广州及国内其他大城市未来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快速密集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城市景观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从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构建与使用到自然生态、文化风貌的保育与保护都受到全面的影响。在归纳了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空间布局、景观生态、意象感知的影响后,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促进我国城市交通与城市景观协同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长旭 《山西建筑》2009,35(13):44-45
论述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研究范围及功能定位,在分析国内外大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轨外铁”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了“内轨外铁”模式下的城市铁路发展模式,并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例,概述了一小时经济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及布局方法,以适应人们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