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具备多样化和精细化。在这一背景下,将文化旅游与地产策划相结合,形成具备浓郁的旅游度假和文化体验特色的文旅地产项目,构建"文旅+地产"的商业与文化新格局,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文旅地产从此应运而生且应运而兴。目前,文旅与地产融合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以影视文学IP在文旅地产策划中的转化与应用研究为切入点,研究、探索中国文旅地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历届《中国优秀文旅康养木结构工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获奖项目常见项目类型、技术特点、分布规律等,观察国内现代木结构产业链的特点.结果表明:木屋是文旅康养项目的重要项目类型,混合型木结构或混合结构更能平衡设计需求和成本;文旅康养项目的主要建设投资单位是民营文旅投资企业;现代木结构建筑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并逐渐由施工厂家主导向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向发展.成果可为编制相关产业报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徐丹仪  孔明亮 《园林》2022,(2):85-92
随着文化和旅游持续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创新文旅类型,满足群众对文娱体验的多元需求,是数字经济格局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动漫旅游"作为日本重要文旅类型之一,对日本振兴地域、激活经济、再现城市魅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探讨日本动漫产业在文旅规划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策略,有利于拓展中国文旅规划新兴模式。通过对相关实践案例梳理总结可知,日本"圣地"型动漫旅游是以地域振兴为目标,多元合作体制为依托,游客特殊需求为导向的创意性文旅规划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呼应动漫场景、构建主题游线以及协同交互环境三大规划策略,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格局下文旅规划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张倩  韦琳 《建筑技术》2022,(5):617-621
根据对黔西南布依族传统民居的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保护性更新的原则、策略与方法。同时以南龙布依古寨为例,设计实践从功能、空间、细节3个层面介入,形成实践案例,以此验证在传统民居再利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2)
近年来,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为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互动方式,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旅游竞争力。本文以无锡荣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文化旅游中的有利条件,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文化为抓手,通过优化旅游业态、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等策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体验与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文旅小城镇的热度居高不下,众多文旅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色缺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以地域文脉与体验真实性理论为指导,构建"需求-适应"体系,制定相应的文旅小城镇人居环境营建策略,并将策略针对性地应用于杭州市胥口镇的人居环境营建,以期为今后文旅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旨在归纳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何以在新建筑中应用、创新。以"后世博民居文化区——美丽上海"项目为例,从布局形式、结构样式、立面元素、氛围营造、技术工艺和新旧建筑融合等方面,分类归纳研究传统建筑特征在新建筑中的实践与创新,探讨如何在新与旧、传统与时尚之间,平衡出一种独特而富于情趣的空间体验,满足新建筑时代要求。传统与现代如何相结合是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乡村公共空间文旅融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文旅融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公共空间设计规律以及公共空间文旅融合之道。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文旅融合的设计策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化自信;采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乡土旅游场景;挖掘本地民风民俗,营造乡土旅游氛围;提炼本地文化元素,升华文化旅游品质。最终以湘乡市山枣村为例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南浔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南浔高铁新城,面向城市干道、背靠生态公园、遥望南浔古镇。基于独特的地域环境、人文传统和项目自身的公共属性,设计需要在建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人工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文章通过"聚落—尺度" "场所—结构""叙事—几何" "建造—诗意"四条线索进行阐释,旨在全面呈现设计中的本土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向为创新驱动型,文化发展也出现多元化的构建方式,特别是以植入旅游为导向的文化建筑研究。五原县文旅创意园项目以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将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渗透,通过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运用朴实的建筑材料、独特的空间组织、丰富的功能构成,以"小街巷、慢活空间"为理念,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空间,既传承了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同时满足了当地居民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卢小伟 《住宅科技》2023,(12):53-57
旅游型乡村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以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构建“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后疫情时代旅游业逐步复苏,基于旅游型乡村的文旅产业园加速发展,与既有景区实现联动,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活动需求。旅游业的复苏和发展在完善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文章结合山川乡文旅产业园项目设计实践,从规划、功能、空间三方面着手,总结出可行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旅游型乡村相关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平潭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高铁中心站站前城市综合体工程将石头厝引入站前场所,再现传统乡土建筑风貌,项目尝试将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同时将钢筋混凝土、钢筋等构件融入石头厝构造中的设计策略。设计中将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和现代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物理性能、地域形象归属等因素相结合,创新性的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及石材填充墙的建构设计实践。虽受制于多种因素,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不易推广,但基于传统建造技术的创新设计实践确是一次适合此时此地的设计尝试,正是借助这种基于传统技术的石头厝创新设计,在站前空间建造了小尺度的石头厝建筑院落,营造出糅合交通、旅游、商务、景观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站前场所印记。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区传统建筑凭借其精湛的营造技艺和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造就了陕西地区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成就了陕西地区传统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地区传统建筑营建就地取材,运用丰富的本土材料和建造智慧创造出众多因地制宜的建筑艺术品。陕西当代建筑传承设计应该秉承传统建筑营造中的哲学思想、营造技艺、生态智慧等方面进行再创作。如何寻求适宜当代地域材料技术水平的传承设计策略,如何利用传统材料建造出适宜于现代建筑空间及形式需求的当代建筑传承设计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文旅综合体是指在传统商业综合体中注入文化与旅游等革新性元素。从而进一步发挥综合体集约式的商业特征与内涵,巩固商业综合体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的地位。我国文旅综合体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盲目圈地""超前规划""分布失衡"等问题也一直存在。对此,为进一步深究国内文旅综合体发展症结的破题与解题之道。本文以南京市万达、凤凰和可一文旅综合项目调研为例,反思文旅综合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并依据问题再提出系列意见,并就国内文旅综合项目的未来趋势给予展望。求新求变,释放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