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采用技术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由于对热处理金属材料时,不可避免会造成金属资源的大量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在金属制品中,它的质量直接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水平高低有关。所以,在当前阶段,随着金属热材料的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在热处理中做到节能减排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先对金属材料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具体分析了金属材料热处理新工艺与技术,并提出了热处理工艺与技术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帅朋 《冶金与材料》2021,41(5):105-10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业制造的过程中,金属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技术可以更好的保障金属材料的功能.在现在的制造业中,热处理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消耗的能源也是比较大,热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的形式来使金属材料发生一定变化以此来达到有关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不免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将主要对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节能新技术进行重点的论述,以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属材料的广泛使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却是不容小觑,基于环境保护的准则要求,为此提出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工艺优化研究。以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的工艺优化为参照,围绕优化热处理设备减少能源损失,根据减少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依托回收热处理的反应预热装置,基于加快热处理工艺反应的时间控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工艺优化进行合理规划。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目前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程度的金属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提升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及技术,以此来提升金属制品质量、降低金属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成为了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对金属材料的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入手,进而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机械制造中,大多数的零件都是由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现阶段的热处理技术存在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提出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创新技术并进行研究分析,对该技术的实现流程、参数设置分别进行分析,最后与传统的热处理技术进行对比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保证创新技术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金属材料热处理主要通过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加工工艺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者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以获取具有全新性能的金属。但是,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据权威数据统计,在2019年1月~8月间,我国的工业用电量达到31507亿kw·h,同比增长2.8%,这其中,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耗能量占据着半壁江山。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号召,金属材料生产制造企业积极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从热处理源头抓起,研制出多种节能新技术,并在实际应用当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因此,本文围绕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金属材料热处理主要通过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加工工艺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者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以获取具有全新性能的金属。但是,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据权威数据统计,在2019年1月~8月间,我国的工业用电量达到31507亿kw·h,同比增长2.8%,这其中,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耗能量占据着半壁江山。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号召,金属材料生产制造企业积极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从热处理源头抓起,研制出多种节能新技术,并在实际应用当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因此,本文围绕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机械制造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是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就成为了金属热处理行业中关键的因素。因此,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化、高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最大程度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成为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有效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金属材料性能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热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金属材料性能,节约能源。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促使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重视节能环保,对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重视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吴思淼  于颖  李琳 《中国金属通报》2020,(2):123-123,125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中逐渐重视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及其应用,这样有利于促进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而且提出了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脉冲燃烧技术的特点,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宝钢特钢事业部117#辊底式连续固溶炉改造中的应用。该炉采用的脉冲技术具有节约能源、提高炉温均匀性、高传热效率、低NOx排放、调整工艺方便的特点。该项目的实施,既稳定了热处理质量,又提高了固溶炉的节能效率与传热效率,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磁搅拌的实质是借助电磁力控制铸坯液相穴中钢水的运动,强化钢水的传热,从而控制凝固过程。介绍了连铸过程中应用的电磁搅拌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安装形式,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概述了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魏平霞 《世界有色金属》2020,(2):140-140,142
现如今,经济和科技在不断进步,化工行业也在迅速发展。但在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能源问题日益加剧。为了缓解能源问题,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研究化工设备节能工艺。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从金属材料理化特性入手,改善化工设备节能工艺,提升设备节能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湿法冶金工艺废水成分复杂,经中和沉淀处理后仍有少量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且废水含Na2SO4、NaCl等盐类太高而不能外排,有色湿法冶金工艺废水的处理成为湿法冶金企业面临的主要环保问题和技术难题。本文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有色湿法冶金工艺废水的最佳节能治理技术,寻求破解制约有色金属冶金企业发展环保难题的方法,可促进我国有色冶金企业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高熵合金块体材料和高熵合金涂层在常温环境中、高温条件下和一些特殊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论述了合金元素、热处理、环境因素及制备工艺对高熵合金耐蚀性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高熵合金耐蚀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鹏 《冶金能源》1994,13(4):3-6
从自动化技术在能源管理、能源过程控制和能源理论研究等节能诸环节中的作用入手,用众多钢铁厂自动化技术节能实践的具体效果,阐述了自动化技术与节能的促进关系,最后介绍了自动化在钢铁厂节能工作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完卫国  奚铁  孙维 《钢铁研究》2010,(5):16-20,25
介绍了马钢余热处理钢筋产品的试制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产品的成分、性能和金相组织情况。以Q235、20MnSi钢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成分、工艺对余热处理钢筋性能的影响,并且研究了钢筋时效时的性能变化,提出了在我国积极推广应用余热处理钢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冶炼自动化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冶生产的发展动向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分析了企业自动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新技术来加速有色金属行业,高效节能,优化控制,优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李宇  刘月明 《工程科学学报》2021,43(12):1713-1724
我国钢渣、赤泥、铜渣和部分铁合金渣年排放量在千万吨甚至亿吨级,难以大量用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或道路工程领域,是难利用的大宗冶金固废。本文分析了以上典型冶金固废大宗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大宗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出砂石骨料、陶瓷材料、人造石材在我国具有年亿吨级乃至百亿吨级的市场需求,适合作为冶金固废利用的大宗量出口,并综述了这一领域冶金渣低成本制备烧结陶粒、冶金渣制备陶瓷和烧结砖、熔渣调质制备骨料以及熔渣人造石材制备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在新建年10万吨基于带式焙烧机原理的固废陶粒生产线上进行了赤泥掺加质量分数50%~65%的烧结陶粒工业化生产试验;分别掺入质量分数40%~60%的赤泥,30%~50%的钢渣,50%~80%的铜渣,先后完成了陶瓷砖和烧结砖的工业化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实验;加入质量分数12.96%的砂子对熔融电炉渣进行调质并制备砂石骨料、基于“Petrurgic”工艺的利用熔渣制备石材技术也完成了工业化和中试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废的大宗量利用、协同利用、节能减碳利用和与智能化结合的资源化利用是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