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的分析,指出我国的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公平价值取向为主,并提出了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的概念,重点研究了控规的技术方法。即:以GIS技术作为研究平台,以微观经济学的区位选址理论和政策管治分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在GIS环境下进行叠加,最终构成基于效率和公平双视角下的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其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CBD地下空间具有功能高度复合、开发规模大、连通性强、低碳化模式的发展特征。针对城市CBD地下空间规划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CBD地下空间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基于控规层面的城市CBD地下空间开发的控制方法、控制要素与控制指标的研究,构建了地下空间控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应用,从而为虹桥核心区地下空间二期开发建设以及我国其他大中城市CBD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开发强度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高强度开发和铺张式的低密度开发现象并存,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强度迫在眉睫.文章基于GIS技术和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功能布局、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设施布局、市政公用设施布局等前提条件建立开发强度模型,为上海市中心城开发强度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缺乏综合因素的系统分析,往往导致土地开发强度在城市不同片区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入手,首先选取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正向因素,其次选取环境约束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逆向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GIS平台构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综合模型,有利于城市土地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巨大的人口和空间需求推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在多数地区缺乏交通模型和交通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通常依托规划师的经验来确定,这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城市出行结构恶化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矛盾。在宏观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从中观、微观层面研究与城市局部交通系统容量等多要素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为例,从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关的上位规划的控制要求、公交导向发展和拆建比等要素出发,初步确定了开发区域内土地的强度指标。同时,构建起局部交通模型对开发区域的强度指标进行校核,以达到协调城市局部用地开发与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韩政 《规划师》2009,25(11):48-52
针对现行开发强度控制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宏观层面,可从城市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结合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进行建筑总量预测;在中观层面,根据宏观层面确定的开发强度,结合分区规划,对影响开发强度的区位、交通、环境、美学等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片区级空间单元综合评价值;在微观层面,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调整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丁亮  屈雯 《规划师》2011,27(12):12-17,23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强度的关系可知:自组织——城市空间结构是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基准,经过他组织力的作用外在表现为物化的经济、社会、政策影响下的物质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确定可采取以下方法: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以GIS技术为研究平台,通过空间句法的技术手段,用拓扑网络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进而转化为土地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旧城土地再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效益失衡现象,通过挖掘土地再开发的目的,详解失衡现象的现状和归纳其成因,进而提出平衡综合效益的对策及建议。本文以丘陵地区旧城核心地块改造项目为例,理清中小城市土地再开发的现状,对以管理者、开发商、设计人员、公众为主体,造成旧城开发综合效益失衡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提出服务公众为核心的再开发宗旨,以此探寻旧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最佳效益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10.
邓小妹 《城市建筑》2022,(10):75-78+94
为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地面基面容量不足、空间割裂、人车矛盾等问题,上海董家渡社区616、735街坊地块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城市慢行系统案例的经验,根据基地现状,构建立体慢行系统。整体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地下通道将各个地块的地下空间串联;地面以上采用空中连桥及平台连接南北区各地块。本项目以功能融合、交通改善、景观提升的方式打通整体高密度业态布局,整合成空间一体化的核心片区,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和公交都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提出了衡量公交优先发展绩效与公交都市建设成效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和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指数,以期引导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公交都市建设回归到"以民为本、乘客至上"的正确理念与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