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内城街区承载着居民的情感记忆,是展示城市人文底蕴的魅力空间.以西安回坊作为内城街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引入社区营造理论的多元视角,归纳西安回坊活力在“人、文、地、产、景”五方面的具象特征,探析了内城街区活力旁落的原因和社区营造激发活力再生的途径.研究发现: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场所的连续统一、业态的多元包容和生境的丰富体验,是西安回坊富有活力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针对西安回坊面临因原住民流失、地域文化消解、场所空间凋敝、业态特色渐失、生境展示乏力所致的活力危机,提出以文化自信为指引,以居民需求为先导,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从场所、产业和生境入手的社区营造途径,促进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步入品质提升阶段,以场景营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激活城市发展潜能的场景营城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街区作为生活空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单元。对城市街区进行公园场景营造不仅是以美好生活为中心的场景营城理念逐渐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美学营造的范式,也是公园城市美学在街区层面的直观表达。以成都望江楼街区场景营造实践为例,从场景融合促进公共空间形态渗透、营造创新服务机制激活街区核心价值、以人文体验赋能业态重塑街区风貌3个方面,提出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治理体系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美学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晓瑜  常江 《华中建筑》2006,24(11):159-162
徐州户部山,是徐州城市重要的历史街区地段,该文通过对具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指出其保护与再利用后的新魅力与尴尬处境,进而探讨城市历史性街区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形”与“魂”的内涵;强调历史街区物质实体的“形”应与城市场所精神的“魂”相符是其成败的关键,同时,重视“活力激发元素”在激发历史性街区的活力、促进“形”与“魂”的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紧凑城市理论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产生活场所的规划理论。特别是在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创新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与功能组织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也成为业界持续探讨和关注的话题。基于深圳市高新区紧凑型城市创新空间的需求,在创新空间用地紧约束条件下,提出了适应高科技人群生产与生活的立体化空间创新模式,主要通过用地功能的混合使用以增加城市活力,大疏大密的组群形态促进大型公园开放空间与密集开发地块形成互补协同,多层级公共空间体系促进形成适合多场景的交往平台,新型城市营建模式促进增强人性化设计等四个方面的手段和设计策略,创造出具有城市活力、高效利用土地、适宜创新人群高品质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梳理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宏观导向及历史与地方传统,探讨其在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并选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居住街区、滨水活力街区等3种特色街区类型,揭示了在不同的营造与治理的机制下,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重塑街头文化传统、形成地方场所精神和街道公共空间魅力,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规范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旅游和休闲、文化消费的推动下,以体验消费为目的消费活动成为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蕴涵着丰富社会与历史文化变迁的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也成为了可供人们消费和体验的商品。通过对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体验营造的分析和总结,从体验消费视角探讨影响历史街区空间体验营造的相关要素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本文在尊重历史、浓缩历史、展现历史的基础上,立足现状,阐述了乐平市老北街改造与更新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改造原则,提出了老北街的更新策略,为唤醒城市记忆、激发老街活力,提升城市形象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同时以期为其它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些许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诞生开始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以产品交换、休闲娱乐为主的商业街区更是城市人文和魅力所在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商业步行街是从商业街区的初始模式进化为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再是简单的购物、消费、餐饮场所,更是游览、娱乐、体闲等多种文化活动的场所,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商业步行街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类规划建筑设计的新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回族历史街区是回族千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历史的演进和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以河南省沁阳市北寺街历史街区为例,充分挖掘街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回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并深入调研街区,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街区特色逐渐消失、风貌破坏严重、空间肌理混乱、街区活力下降等问题。文章从街区活力营造的视角,提出分层次激发街区活力,构建多元化空间体验、营造活力氛围,传承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的街区更新策略,为民族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影  刘祎绯 《风景园林》2023,30(10):135-140
【目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北京市西城区校场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聚焦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需求满意度,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法】对研究范围内6~14岁的儿童及其随行者开展问卷调查,构建文化、秩序、趣味3个维度的9类指标Kano-IPA模型。【结果】得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指标“慢行交通>后期维护>文化活力>设施管控>趣味元素、竖向利用>多元共享>社区认同>情感归属”的优先满足序列。【结论】大部分受访者更关注历史街区的交通和设施管理状况,此外对文化活力、多元共享、社区趣味等有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因素较为重视。优化公共秩序维护、保证空间文化基底、创新趣味空间营造,是实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有序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滨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济南市滨河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李松凯  徐小磊 《规划师》2012,28(4):52-57
随着"一城三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提出,长久以来作为城市蔓延地带的滨河新区,在城市空间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滨河新区与主城区的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与城市功能的背向发展向功能融合与空间一体化转变。基于此,滨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认识小清河、定位小清河和规划小清河为纲,突出"生态、文化、创新",以水或绿道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元素,提出了提升价值、整合空间、保护生态、彰显文化的命题。同时,在分析滨河新区特征的基础上,以集聚与扩散的理论为支撑,在更广阔的空间层面,以更长的时空视角来思考小清河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郑德高  孙娟  马璇  陈阳 《城市规划》2019,43(9):43-52
在知识-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与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依托知识与人才实现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知识-创新时代的理论认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关联性研究,提出知识-创新时代城市远景战略规划的核心框架,并结合杭州2050实践,提出城市发展动力、空间价值、区域协同、全球网络是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杭州在创新城市、魅力城市、联盟城市、平台城市方面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How do new sites of production and workplaces relate to the making of urban change in Milan’s peripheral areas? The paper answers this question by looking at two different fields of investigation related to peripheral areas. On one hand, the paper examines the policies promoted by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the municipal level to enhance urban innovation through new workplaces within the smart city agenda. On the other hand, the urban innovation brough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romoted by private actors will be examined, ranging from the new geography of creative places to the creation of temporary transformations. Starting from these two fields of analysis, the paper identifies areas of difference and potential combined effects between public action and private initiative. These are place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conception of contemporary production that has worked as a tool for social inclusion and place-making in peripheral contexts in Milan.  相似文献   

14.
Urban design needs to respond to urban landscapes with historical contexts, while actively engaging with the place-making process, where the old and new components of a city merge to create new meanings for users.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heritage in its everyday context will enhance place identity, and spatial and historic connectivity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e concept of everyday heritag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place and people-led approach towards urban heritage and place-mak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is approach through a spatial analysis of historic fortification systems in everyday urban landscapes, and suggests that everyday herit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folding a place’s potential,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s place-making within urban design.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思想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炳耀 《规划师》1999,15(1):4-8
文章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 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体: 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知识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城市中心功能的作用、高技术发展与对偶城市的出现、知识园区作为城市新空间的特殊地位和多极化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思想创新的思路与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Universities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a city if the knowledge produced in universities can be appropriately cycled back to the city in the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park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TTOs), as urban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paces, are two important channels of building research platforms with enterprises where universities can disseminate knowledge. While technology parks create space for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innovation within a city, university TTO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hancing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creating new start-up firm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tribution universities can make to Istanbul's potential of becoming an innovative city that houses successful urban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paces. By conducting interviews with the managers of technoparks and TTOs in Istanbul, we explore how the existence of technoparks and TTOs within a universit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echnology-transfer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7.
风貌分区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和特色结构传递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总体设计目标与下一层次规划的关键媒介。本文首先探讨了风貌分区导则编制中的常见问题——任务混淆不清、支撑基础薄弱和结构传衍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厘清不同类型风貌分区导则的差异,强调风貌分区导则的前提基础工作;继而以武夷山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风貌分区导则在秉持保护、传续和创新的整体发展理念下,传衍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和特色的编制思路和内容构成,包括目标传递、结构衍生、指标管控和形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制度性障碍是制约我国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制度创新宜遵循以人为本、与国际规则接轨、扬弃及因地制宜等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给出了制度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并提出21世纪城市管理应遵循的模式为:“凭借制度管理城市”。  相似文献   

19.
RBD对老城区功能改造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观志  梁增贤 《规划师》2008,24(7):43-47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城市主义的兴起,城市新老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是老城区的功能改造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RBD理论研究日益成熟和实践经验日益丰富的条件下,特色步行街作为老城区功能改造的一种流行模式已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迫切需要进行RBD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可遵循用差异激活个性的老城区功能改造理念,采用文化社区、休闲社区、娱乐社区、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五种RBD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水系统问题及热岛效应让我们困扰不已。"海绵城市"策略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简述了"海绵城市"策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念,并以未建建筑、已建成建筑两个角度,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构造节点的创新方向初步探索出一些与"海绵城市"策略相适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