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远程氩气等离子体对聚丙烯(PP)微孔膜进行表面亲水处理,并引发接枝丙烯酸单体实现永久亲水改性.研究了放电参数及样品位置对于亲水性及接枝率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光电子能谱(XPS)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微孔膜进行了表面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功率对处理后的微孔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接枝率有较大影响:在低功率时,放电中心位置的微孔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亲水性最好,同时该位置的接枝率也相应最大;而在高功率时,则是距放电中心20cm位置的微孔膜的亲水性和接枝率优于其他位置.#红外光谱显示在低功率时膜表面有羧基生成,而在高功率时则仅生成醛基酮基羰基.对于高功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P微孔膜,SEM结果显示在放电中心位置的膜表面有丝状胶合现象发生,XPS结果显示在距放电中心20cm位置处的膜表面含氧量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接枝方法及其在膜表面化学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二醇是一类亲水性长链聚合物.在膜材料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可以有效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耐污染性.介绍了聚乙二醇分子结构特征,重点叙述了包括化学法、紫外光照法、等离子体法以及臭氧化法等聚乙二醇在膜表面改性中的接枝方法.膜通过改性,接触角降低,蛋白质吸附显著减少,通量恢复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NaOH对溶液浇铸法制备的聚L-乳酸膜(PLLA)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处理,采用接触角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处理前、后的材料表面进行亲水性和形貌表征,并初步研究了表面处理的材料对细胞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处理后的PLLA膜的亲水性明显改善,并且其表面平均粗糙度(Ra)由20 nm增加到40 nm~150 nm.成纤维细胞在改性后的材料表面的粘附和生长较改性前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改善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PP)膜表面接枝丙烯酸。FT—IR证明处理后的膜表面存在有羧基,染色法定量测定了羧基的含量。另外,对修饰后的聚丙烯膜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可明显改善聚丙烯膜表面亲水性,能控制PP膜表面的接枝率大小,可得到不同水接触角的PP膜,进而能人为调节PP膜的表面亲水性。  相似文献   

5.
以马来酸酐预接枝修饰纯棉机织物,重点探究了紫外光引发聚合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浓度对其在修饰后棉织物表面聚合膜形貌的影响和膜形貌对织物表面结构和亲水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马来酸酐在DMF/LiCl(5%)体系中,反应温度T=90℃、时间t=4h、浓度为1.5mol/L时,在织物表面的接枝率可达到8.87%;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接枝后的棉织物在1 728cm-1和1 641cm-1处出现了明显的羰基峰和碳碳双键峰.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仪对PHEMA聚合膜在织物表面的形貌结构及亲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EMA聚合膜较好地覆盖了纤维之间的孔隙;织物表面的亲水性有所下降,其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30°左右,但大约16s后全部渗进织物内部.  相似文献   

6.
高琳  鲁鹏  吴敏  陈顺利  孟志谦 《包装工程》2020,41(15):134-141
目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PLA膜以提高其亲水性及粘附性,为制备PLA/纳米纤维素复合膜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的放电电压(50~175V)和放电时间(10~50s)对PLA膜表面亲水性和粘附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测定PLA膜表面接触角及PLA/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分析亲水性及粘附性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微观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PLA膜表面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的机理,并对PLA膜的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PLA膜在低温等离子体条件(放电电压为125V、放电时间为40s、电极距离为4.5cm,氧气流速为1 mL/min,真空度为16.0 kPa)下处理后,其亲水性及与纳米纤维素膜的粘附性达到最佳。此时,PLA膜的接触角由90.0°降至42.4°,PLA/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剥离强度为39.5 N/m。结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PLA膜表面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且处理后的PLA可较为牢固地与纳米纤维素膜粘附在一起,从而为PLA/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同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LA膜的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田冶  周长忍  杨菊林 《材料导报》2008,22(1):141-144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壳聚糖膜进行预处理后,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膜上接枝聚合.接枝膜的红外光谱在1650cm-1处出现了NVP五元环上的-CON特征吸收峰,证实了接枝反应的发生;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接枝反应使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角测定显示接枝膜的表面水接触角由110°减少到65°,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3T3成纤维细胞培养结果表明接枝后壳聚糖膜的细胞亲和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臭氧处理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臭氧处理聚丙烯微孔膜,在其表面引入过氧化物,然后通过过氧化物的分解引发丙烯酸单体在微孔膜表面接枝。研究了臭氧处理条件、接枝反应条件对聚丙烯微孔膜的接枝率、亲水性及溶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微孔膜与水的接触角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吸水率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与溶胀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等离子体连续处理仪对疏水性材料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而提高了其润湿性。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样品表面的接触角等性能评价了其表面亲水性的变化。经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聚四氟乙烯的接触角有了显著下降;聚乙烯电池隔膜的吸碱率为自身重量的3.5倍,爬高率初始3 min接近100 mm;硅橡胶的接触角由105°下降到30°;聚酯的接触角由98°到15°。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丙烯酸接枝,评价了时效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真空紫外辐射对表面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疏水性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技术与设备在工业应用方面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了气相接枝改性,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时间、不同单体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膜的表面结构组成及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表面形态;考察了等离子体改性膜对蔗糖/水体系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对聚丙烯腈膜表面接枝丙烯酸单体,可使聚丙烯腈膜从超滤膜向纳滤级膜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