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碳氮共渗过程中渗层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可使共渗表层碳氮浓度有所提高,渗层深度增加。用电子探针能谱测出渗层沿表面的碳浓度分布曲线,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稀土的活化催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官倩芡  程先华 《材料保护》2004,37(Z1):109-110,112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齿轮钢碳氮共渗过程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稀土对齿轮钢碳氮共渗过程有明显的催渗作用;稀土在碳氮共渗中渗入钢表面起微合金化作用改善了渗层组织;稀土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抗干磨损性能及抗滑动磨损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碳氮共渗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淬火温度下进行增碳淬火解决因脱碳和表层碳浓度低引参碳件(或颃中金钢)表面硬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证实,钛合金也和钢铁一样,也可以在含[C]、[N]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离子C、N共渗。可获得0.1~0.15mm的共渗层,其硬度可达HV935。  相似文献   

7.
一、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上部用还原性气体覆罩时浴炉的断面图;图(2)为向熔浴中通入还原性气体时浴炉的断面图。浴炉装置在电炉内。在两个附图中:1——不锈钢圆筒;2——石墨坩埚;3——熔浴,4——试样;5——还原性气体入口;6——气体出口;7——炉盖;8——试样吊杆。  相似文献   

8.
对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用能量法统一表征3种硬度值,以形成单位压痕体积所吸收的能量(dJ·mm-3)作为硬度值的度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且在现行试验条件和方法不变的情况下,使3种硬度表示方法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按照现行的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即可求得对应的能量法硬度值。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湿镀铁离子氮碳共渗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致密的ε相及Υ’相构成化合物层的最表层。扩散层为铁素体基体和由晶界出发并能穿过数个基体晶粒的Υ’相针或棒;晶内析出的α”及富 N 的 GP 区构成。观察发现扩散层中的Υ’相存在两种具有长周期结构的多型体。渗后基体镀铁层产生大量位错并形成小角度亚晶界及胞状位错结构。讨论了扩散层微观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采用三乙醇胺和尿素混合物作为共渗剂,进行气体碳氮共渗,共渗剂滴量多少和两种渗剂的配比更改对渗层产生黑色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定性表明,尿素量增加,其影响较大;而滴量增加时则影响甚微。若三乙醇胺和尿素两种渗剂的重量比为80比20时,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组织。 若将具有黑色组织的试样放在盐炉中再加热后,发现试样上的黑色组织有聚集现象,但没有向内扩散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花键轴(图1所示)选用45或40Cr优质中碳结构钢制造,为提高表面强度和耐磨性,采用高频表面感应热处理强化,按照技术要求,花键淬硬层深度为1.5~2.5mm,键底淬硬层深度不小于0.7mm。  相似文献   

13.
硬度法测定渗碳淬火件的淬硬层深度时,如果硬度不同的零件一律按550HV1的界限硬度测定,测定结果误差較大。应根据渗碳淬火件的表面硬度和基体硬度的高低,对550HV1的界限硬度进行修正,用特定值的界限硬度测定的淬硬深层度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含有硝酸铵、甘油、乙醇的水溶液中,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层.利用SEM、XRD、GDS以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渗层的形貌、成分、组织和显微硬度,探讨了渗层形成的机理和过程.结果表明:(1)以300V的电压经45min处理制备的渗层总厚度约为100μm,其中化合物层约为20μm,主要由Ti(C,N)相组成;(2)渗层最高显微硬度超过2000HK0.0025.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可以较快地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厚度大、硬度高的氮碳共渗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钢刀具的氧氮碳共渗,我们过去曾称之为"氧氮化处理",是在含有水蒸汽和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在表面同时渗入氧、氮、碳的过程.它是一种复合了蒸汽氧化和气体软氮化的新工艺.氧氮碳共渗剂是浓度为30~50%的甲酰胺水溶液,采取滴入井式炉直接热分解的供气方式. 刀具经表面除油、去锈和盐、碱使之呈中性后,在回火温度作1~2小时的共渗处理,使表面形成深约0.03~0.05毫米而呈蓝灰色的氧氮碳共渗层.渗层具有较高硬度,无脆性,抗粘屑和耐腐蚀的性能,赋予了刀具高的耐用度和防锈能力.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及金相检验示出,渗层由二层组成:外层为呈分层状的氧化物(Fe_3O_4和极少量的αFe_2O_3);内层为氮碳  相似文献   

16.
张乐  张津  任青松  付航涛 《材料导报》2016,30(19):19-25
稀土元素对氮碳共渗渗层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稀土在氮碳共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参考现有国内外报道的试验及机理研究,对钢的稀土氮碳共渗的发展过程、类型及稀土的加入方式、在共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渗层及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对钢的稀土氮碳共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离子碳氮共渗具有渗速快,渗层及表面质量好,变形小及节能的优点。850—870℃离子碳氮共渗后直接淬火,更适合于精密零件的热处理。实践证明这是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室温轧制形变量、碳一氮共渗温度、时间三因子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着重研究了室温形变对20CrMnTi钢;碳、氮共渗层抗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微机进行数据的数学处理,推算出磨损失重量、室温形变量、共渗温度及时间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室温形变能明显提高共渗层的抗磨损性能,而且存在最佳形变量,对应最佳形变量磨损失重减小一半。本文还讨沦了适量室温形变改善和提高渗层抗磨损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调控气体氮碳共渗过程中的NH_3和CO流量来调控气氛中的氮化势和碳势,从而调控共渗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电化学分析仪研究了气体氮碳共渗过程中的NH_3和CO流量对低碳钢氮碳共渗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氮碳共渗气氛中,随着NH_3流量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增大但致密性降低;随着CO流量的增加,化合物层致密性逐渐增大,但渗层厚度先增大后减小。氮碳共渗过程中C的加入可抑制γ'相的形成而促进ε相的产生,过量的C会形成θ相,但是C的渗入对渗层腐蚀性能影响较小。NH_3和CO对氮碳共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表现为,当NH_3流量增加时,可相应增加CO流量来获得较厚、致密、耐腐蚀的化合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