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璇 《工业工程设计》2019,1(1):121-127
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总结滨州魏集镇手工艺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建议,预测及设计出可行的系统模块化参与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角度。以滨州市魏集镇手工艺旅游产业为研究目标,以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论和研究资料为文献基础,运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按照手工艺的“理论价值分析—系统模块概念设计—创新产业结构”的框架,设计出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手工艺文化系统模块化统一管理的设计方法。传统手工艺以“用”为主要目标,与普通人民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保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活态”发展,使之经过现代化的适应过程,在现代机械生产占据主要优势的前提下,还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与创新。这要求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科技行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和艺术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且在传统文化六模块的协调融合下,驱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张君 《包装工程》2019,40(24):286-291
目的重新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当代价值,通过研究手工艺资源的文创转化与文化活化,探讨"创意性"保护与传承。方法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分析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审美化特质,阐述了手工艺遗产作为资源的文化价值,比较文创设计与文化IP打造的差异,探讨手工艺文创设计和创意活化的途径。结论在手工艺文化资源IP转化的过程中,文创设计是最为具体的落地形式。尽管如今的传统工艺已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可是对其传承保护多基于文化价值的需要,因此设计的介入使得传统手工艺资源得以活化,通过文创设计和IP开发,一方面使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价值得以延伸,在使用功能上启发了现代设计;另一方面使当今的日用之需具有了文化价值,使日常生活延续了传统的文化基因。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和IP转化过程中得以传承工匠精神,延续造物文化。  相似文献   

4.
左亚婷  季铁 《包装工程》2018,39(6):170-175
目的以"新通道·侗心乐坊"跨学科社会创新工作坊为背景,围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展开研究,旨在帮助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方法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型,进行产品的快速开发与测试。通过人类学方法,探查地方社会需求,以创客空间的方式,组织不同背景参与人员与手工艺人共同创造,并提出文化、形式、交互、声音4个角度的协同设计平衡标准。结论证实传统手工艺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的可能,实现手工艺产品的可交互性与实用性,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昉 《包装工程》2019,40(24):292-296
目的将媒介材料作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创新的突破点,探讨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途径。方法通过追溯传统手工艺起源的媒介材料发展史,分析手工艺传承历史中凭借媒介材料的转化与互生从而推进技艺革新的成功案例。探讨手工艺本体语言的物质标准与形式标准以及在不断变化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嵌入。最后从传统手工艺的再媒介化与现代解读视角论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美学创新。结论媒介材料不仅是手工艺产品的物质资料,而且蕴涵着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媒介材料的发展与演变是传统手工艺被需求、被接受的有效方式。随着现代媒介材料的不断创新与融合发展趋势,传统手工艺在媒材选择及应用、技术整合与突破方面呈现出活跃的创造力,为手工艺的现代转化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继承和构建中国本土优秀文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工作从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进入到变革的深水区,政府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新形势下,传统手工艺需在乡土与城市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符合当代市场形势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以湘西保靖县比耳村"本顺竹艺"合作社发展为例,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海林  周琪 《包装工程》2018,39(18):30-33
目的受到当今社会与文化大环境变化的影响,植根于乡土的传统手工艺日渐失衡。以区域文化下山西传统民间剪纸为例,提出复兴建议,使之在当今社会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打破形式上的束缚,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结合当下的文化发展,改变传统的表达形式,展现出特有的文化属性及得到更好的传承。方法植根于民间的剪纸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权,通过对山西民间剪纸发展困境的内因、山西手工艺民间剪纸文化内核与当代需求思考、山西手工艺民间剪纸与商业需求的动态平衡3个方面的深层分析,探知原因,寻求建议。结论使剪纸承载的传统文化生活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是民间剪纸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从剪纸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剪纸创作内容契合现代生活、民间剪纸融入现代艺术设计3个方面,提出传统民间剪纸的复兴建议,让山西剪纸文化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8.
手工皮艺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斌  刘存 《包装工程》2017,38(4):153-156
目的通过对现代手工艺皮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寻求提升传统皮具的艺术价值的方法。方法以传统的机器产业化皮具到现代的手工皮艺产品衍生发展为启示,分析了手工皮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论述了现今手工艺产品形式上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其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论在手工制作的前提下,以现代审美趣味为引导,通过对功能、形式及创新为设计原则,主张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审美情趣中融入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卉  卫芳 《包装工程》2019,40(8):86-90
目的从保护与传承扬州传统手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创新及其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方法梳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扬州刺绣的艺术特色,并从平面及立体两个角度探讨其现代化创新手法。从装饰形式、色彩搭配、构建形式等方面,剖析现代首饰包装盒设计作品案例。结论将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艺术特色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是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具体设计时应选取扬州刺绣手工艺中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元素,经过提炼和重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既有民族风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时尚产品,为扬州刺绣技艺的保护与时尚化传承以及现代首饰包装盒个性化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荔丽  谢园 《包装工程》2017,38(18):15-18
目的对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发展提出路径参考,以期使其能够在都市型生活方式的大面积确立和普及的背景下稳健传承。方法参考民俗学学科的学术转向,将"生活革命"这一视角转向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保护,分析传统手工艺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原本适应于农业社会和传统社会的手工艺如何面临社会转型这一大挑战,并且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焕发生机。结论在现代"生活革命"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需打破传统束缚,以创新意识为基础,与时下热点相结合,同时利用大众媒体和网络平台跨界破壁,不再将传统束之高阁而是"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深层含义及延伸发展,总结其对明清手工业及现代中国设计之影响,探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两面性,找寻其当代价值与归宿。结合明清文人著述与手工业成果,探析彼时设计思想的创新性与观察造物更新的前瞻性。从造物文化积累的角度反思“百姓日用”的保守性特质,运用当下富有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良知天性”的当代价值归属。“百姓日用”曾一度促使明末造物工艺的空前繁荣,但其思想内在的保守性因应了故步自封的传统造物与管理模式,致使中国早期工业化停滞不前。其深层次的理念“良知天性”对当代设计找寻造物与生活的融合、机械与手艺的共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包装工程》2016,37(16):125-128
目的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的定义及相关文化概念的演进进行系统梳理,将"中国方式"的概念融入设计学的范畴。方法从样式以及中国古代样式的概念出发,运用对比,艺术学概念引入设计学范畴的方法。结论设计属于文化的范畴,只有正确把握文化全球化和地域化的关系,才能看到设计全球化与设计本土化之间的辩证属性。在设计领域应当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创新,而不是传统文化和新中式元素的简单叠加,要以中国方式为支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新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浩 《包装工程》2017,38(14):9-13
目的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树立文化自信,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用创新设计来传承与发展,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方法以中国传统工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基础,依照国家政策,对传统工艺在新时代下的创新设计以及推广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方法,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助力。结论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和推广的研究,引入互联网思维下对创新设计的新方法和新观念,提出用品牌视觉设计和互联网推广方式将传统工艺引入到大众的视野里,形成有利于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发展、传统工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下陕西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浩 《包装工程》2016,37(18):30-34
目的用当代互联网思维以及生活、文化新理念的植入对陕西民俗艺术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实现民俗艺术与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对接,为具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提供新的生存与发展新思路。方法以陕西民俗艺术进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的艺术种类为例,进行调研与分析,通过策划包装与视觉设计等手段建立陕西民俗艺术大数据系统,打造陕西民俗艺术数字化推广平台,最终提出构建陕西民俗艺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存方式。结论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对陕西民俗艺术进行创新性的保护与开发,以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民俗品牌形象设计为突破口,将民俗艺术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融合,借助移动互联数字技术,开展民俗艺术的推广与创新,对地方民俗艺术文化品牌进行塑造,促进地方民俗艺术的发展,让人们了解民俗艺术,看到乡愁之美。  相似文献   

15.
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宁 《包装工程》2017,38(16):225-227
目的探究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方法从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实际分析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直接应用、提炼变形、借用寓意3个方面,并以云纹图案为例,详细剖析创新应用方式。结论将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不仅为设计者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更增加了现代家具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内涵,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傅斌 《包装工程》2017,38(14):23-26
目的研究陕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创新设计的具体措施,实现传统民间工艺品的活化。方法立足陕西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借鉴日本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从自身产品创新、外在设计创新、品牌概念创新、推广形式创新实现陕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创新设计。结论陕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需将传统工艺精神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激发现代人的购买欲望,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