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花生衣花色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琼  张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73-76
从黑花生衣中提取花色苷,并测定其含量;测定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及金属离子(Cu2+、Mn2+、Mg2+、Fe3+)对黑花生衣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60%且为酸性、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时,黑花生衣色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0.3mg/g;加热对花色苷有增色作用;pH小于5.0时随着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降低,pH大于5.0时随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并朝蓝色趋势渐变;pH越接近7.0,光照后花色苷保存率越高;在Mn2+、Mg2+浓度为2.00mmol/L时,花色苷吸光度最高;随Fe3+、Cu2+浓度增加花色苷的吸光度随之增加,铁离子对黑花生衣花色苷无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 H值、金属离子及有机酸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颜色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 3.0附近时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最稳定;低浓度Fe3+有较强的增色作用,高浓度且随着时间延长Fe3+会导致花色苷降解;Fe2+不仅无增色效果,还会导致脱味紫薯花色苷降解褐变;低浓度的Ca2+、Mn2+和Cu2+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有一定的辅色作用。草酸、丙二酸和L-苹果酸对紫薯花色苷色素有较好的辅色作用,提高了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的热稳定性,其中草酸辅色最显著,其次是丙二酸和L-苹果酸;柠檬酸和阿魏酸的增色效果不显著,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对蓝莓花色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色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其稳定性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试验系统地研究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蓝莓花色苷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测定蓝莓花色苷在不同浓度金属溶液中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金属离子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吸收峰分别在279,520 nm处.K+不能使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对花色苷的稳定性也无显著影响;Ca2+、Cu2+、Al3+具有增色作用,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高浓度Na+、Zn2+、Mn2+具有增色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Fe2+、Fe3+、Pb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含Fe3+、Pb2+的花色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4.
探讨pH、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以稳定存在;对光、热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Na^+、Fe^(2+)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破坏作用,Mg^(2+)、Mn^(2+)、Cu^(2+)可起到一定辅色作用;苯甲酸钠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在今后的加工或贮藏中,应尽量选择避免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具有破坏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冻干所得紫甘蓝色素粉末为原料,研究pH、温度、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及寡糖等因素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pH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花色苷含量随pH增大而下降,且当pH>7时,花色苷稳定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好,但温度>80℃时,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影响存在差异,Na~+、K~+对花色苷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Ca~(2+)对其稳定性影响显著,而Zn~(2+)、Al~(3+)影响达到极显著程度;高浓度抗坏血酸影响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蔗糖对紫甘蓝花色苷表现为辅色作用,葡萄糖、乳糖、果糖等寡糖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Cu2+、Al3+具有增色作用,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高浓度Zn2+、Mn2+具有增色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Fe2+、Fe3+、Pb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含Fe3+、Pb2+的花色苷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苯钾酸钠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良好。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蔗糖对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浓度的蔗糖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红树莓花色苷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光照、温度、pH、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树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花色苷稳定性下降,在60℃以下花色苷稳定;室外自然光照花色苷不稳定,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在pH1.0和pH3.0时花色苷稳定,pH5.0、7.0、9.0花色苷不稳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和蔗糖使花色苷稳定性增加,抗坏血酸使花色苷稳定性降低。金属Al3+离子对花色苷具有增色效应,Al3+和Ca2+对花色苷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外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加快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选取河南彩色小麦中普黑麦1号和漯珍6号蓝麦为原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及VC等几种添加剂对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偏酸性和低温(≤65℃)条件下较稳定。离子浓度为2.0 mmol/L时,K~+、Na~+和Ca~(2+)的加入增强了花色苷的稳定性;Fe~(3+)、Cu~(2+)、VC及一定浓度的柠檬酸(≥0.5%)和蔗糖(≥5%)的加入则使花色苷稳定性下降;2%或3%的食盐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故彩麦麸皮花色苷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玫瑰花为原料,玫瑰花色苷提取量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常温下超高压提取玫瑰花色苷的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其稳定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浓度13.2%、压力400MPa、保压时间6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1089.42mg/100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决定系数R~2=0.9952。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色苷在pH 1~3的条件下比较稳定,60℃内的稳定性良好;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显著加快花色苷的降解,Zn~(2+),Na~+,K~+对花色苷无显著变化,Mg~(2+),Fe~(3+)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Al~(3+),Ca~(2+),Cu~(2+)对花色苷有显著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及辅色剂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金属离子、糖、食盐、有机酸对刺葡萄皮色素(VSP)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辅色效果.结果表明:Mg2+、Mn2+,K+对色素液的辅色效果微弱;Ca2+、Zn2+对刺葡萄皮色素具有一定的辅色作用,且随着离子浓度增加,辅色效果得到加强;Al2+、Cu2+对刺葡萄皮色素的颜色有明显加强作用;Fe2+使色素液光谱性质改变,使其失去花色苷的特点;蔗糖20%浓度增色最明显,葡萄糖增色效果在0.1%浓度后变化不大;食盐浓度达到5%,对刺葡萄皮色素增色效果显著;多种有机酸明显提高刺葡萄皮色素的稳定性,其增色效果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为提取溶剂,通过清除DPPH·、ABTS^+、·OH及FRAP法评价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测定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在4种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70%丙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总多酚含量最高。70%丙酮可作为马齿苋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多酚含量可作为马齿苋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石榴汁中花色素苷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石榴汁中花色素苷在pH=3.5时始呈现玫瑰红色,且随pH的呈色行为符合Y=0.2155X0.5355的规律,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15nm,其稳定性受氧化剂的作用而呈曲线下降趋势,与Y=0.2804e0.5034x拟合,受温度的作用而呈直线下降趋势,与表达式Y=0.2051-8.56×10-4X拟合,其中低温(6℃)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1.9×10-3,高温(63℃)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0×10-3,金属离子Fe3+、Cu2+对石榴汁花色苷有破坏作用,而Ca2+、Mg2+、K+以及甜味剂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食品添加剂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荔枝花色素苷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乳糖可以增强荔枝花色素苷的稳定性;酸味剂如柠檬酸、酒石酸、乳酸、醋酸对荔枝花色素苷有良好的增色、护色效果;Mg2+、Zn2+、Fe2+、苯甲酸、山梨酸和β-环糊精对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Ca2+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乙醇有减色作用,而VC、Cu2+对花色素苷有破坏作用。荔枝花色素苷是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医药等行业的天然植物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4.
唐榕  宁恩创  林莹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181-185,199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桑葚花色苷,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从大孔树脂HPD600、D101、LX1180、AB-8、DA201-C中筛选出性能较优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最后对纯化后花色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40%乙醇溶液(含0.1% HCl)为提取剂,料液比1:10,超声时间90 min,花色苷得率为2.9 mg/g。HPD600是纯化花色苷较为理想的树脂,除糖率67.6%,纯化后样品总花色苷含量为16.7%,色价为46.1,产品为紫黑色粉末,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有约41.2%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随着温度、pH、光照强度的上升,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Na+、Mg2+、Al3+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Cu+、Cu2+、Fe2+、Fe3+对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应在25℃、低pH、避光条件下对桑葚花色苷进行加工与保存,同时避免接触铜离子和铁离子。  相似文献   

15.
Apple and pear juices blended with anthocyanin pigmented juices developed haze and color stability during commercial marketing. To determin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se problems, juice from apple and d'Anjou pear (prepared from whole fruit) and‘Bartlett’pear (peels and cores) were blended with 5, 10, 20%‘Concord’grape,‘Bing’cherry, or red or black raspberry juice. During storage at 25°C for up to 48 wk, turbidity, polymeric color, and % color due to tannin increased, while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As % anthocyanin pigmented juice increased, turbidity and polymeric color increased and % color due to tannin decreased. Within a given base juice, turbidity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polymeric color (r = 0.78 to 0.97).  相似文献   

16.
比较1次和2次精制的紫甘薯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2次精制紫甘薯色素具有一般花色苷色素的光谱特性;在pH值3.0以下的水溶液中呈现稳定红色,耐热性和耐光性比1次精制色素降低;Fe3+、抗坏血酸、H2O2和焦亚硫酸钠都会使紫甘薯色素发生降解;添加少量苯甲酸钠对颜色没有明显影响;Mn2+、Mg2+、Cu2+等金属离子和有机酸、蔗糖、葡萄糖、食盐对紫甘薯色素具有增色作用。2次精制色素由于花色苷纯度的增大,体系中除去了一些对色素具有保护作用的非色素多酚黄酮类物质,可能导致其受到的影响略高于1次精制色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各成分相对含量并探究马齿苋纯化油对HepG2细胞脂质堆积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对马齿苋全草油以及纯化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利用MTT法测定不同马齿苋纯化油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选定适宜浓度范围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油红O染色法判断油酸诱导建造的脂质堆积模型是否造模成功,并采用试剂盒测定方法明确低、中、高剂量组(即60、80、100 μg/mL)纯化油浓度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的影响。结果:马齿苋全草中的PUFAs组成有三种:亚油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马齿苋全草油中PUFAs相对含量为27.6104%,富集纯化后纯化油相对含量高达73.9015%。MTT法选定的纯化油浓度范围为60~100 μg/mL,且马齿苋纯化油高剂量组(100 μg/mL)与模型组相比,HDL-C浓度极显著升高,LDL-C、TC以及TG浓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齿苋纯化油中PUFAs相对含量较高基本达到纯化目的,马齿苋PUFAs对脂肪肝有较好的缓解效果,表现出较强的体外降脂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测定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以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为考察指标,探讨贮藏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紫娟茶花青素的FRAP值为0.5 mmol/L时,所需花青素浓度为0.39 μg/mL;其清除ABTS+·和DPPH·的IC50分别为0.76和0.13 μg/mL;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紫娟茶花青素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ABTS+·和DPPH·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均强于VC。pH可明显影响紫娟茶花青素溶液的颜色和光谱特性,当pH≤6.0时,其颜色变化相对稳定;随着温度升高、保存时间延长,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逐渐降低(p<0.05);光照、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及金属离子(Fe3+、Cu2+、Mg2+、Ca2+、Al3+)对花青素保存率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光照时间越长,H2O2、Na2SO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花青素的保存率越低。结论:紫娟茶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宜于酸性、低温、避光环境中保存;且保存时应避免接触氧化剂、还原剂及Fe3+、Cu2+、Mg2+等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9.
研究果胶酶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对果胶酶提高蓝莓出汁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pH值、温度、光 照、金属离子以及部分添加剂对蓝莓果汁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质 量分数)0.06%、酶解温度35 ℃、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蓝莓的出汁率可达到82.1%,与对照组相比,出汁率提高了 24.6%。蓝莓果汁中的花青素在pH≤3时比较稳定;对光和高温比较敏感。VC可以增加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以及 蔗糖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K+、Na+、Ca2+、Cu2+、Fe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Fe3+以及浓度达到 0.1 mol/L的Mg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具有破坏作用;浓度低于0.05 mol/L的Mg2+能增加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龙陵紫皮石斛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 种类型的龙陵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茎为试材,用溶剂法提取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3 种类型龙陵紫皮石斛色素溶液在可见光533.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其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紫鞘型、紫条型和血草型紫皮石斛花色苷含量分别为39.65、35.05、15.85 mg/L。温度的改变对紫皮石斛花色苷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颜色逐渐加深;在阳光照射下,花色苷极不稳定,Mg2+和Al3+对花色苷有很好的增色、稳定作用;Cu2+、Zn2+和Fe3+使花色苷明显褪色,并伴有沉淀;随着H2O2 和VC、Na2SO3浓度的增大,颜色逐渐消退;食盐对紫皮石斛花色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蔗糖和柠檬酸使花色苷明显褪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