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董治年 《工业工程设计》2021,3(2):89-93, 102
全球化背景下,网络与数字化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必然趋势。当代环境设计实践的日新月异,让人们在探讨设计时,基于对传统物质对象的讨论去探究设计价值观层面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科技驱动力。从数字时代对环境空间概念的拓展、数字影像对环境设计实践的影响、交互设计对环境设计实践的影响、虚拟现实对可持续环境设计应用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赛博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实体空间的概念界限,在设计实践与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环境设计的概念。研究得出,设计数字化的崛起使电子信息时代将艺术与技术重新融为一体。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可为环境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而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使今天的环境设计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技术,并将设计的更多精力与重点投入到这个虚拟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12):375-377, 385
目的 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不足,从公共艺术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尝试路径。方法 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相关延伸进行整体论述,展现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论认知;其次以理论论述为基础,总结出人、环境与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与不同的艺术追求;最后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进行划归,尝试从设施在关照人群、迎合环境和丰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验证,阐述并总结了公共设施设计中更加开放的设计形式与方法,希望以此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满足社会大众之所想与所需。结论 公共艺术理念渗透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是提升公共设施形式与功能的有效尝试,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突出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公共空间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王锡金 《包装工程》2021,42(6):359-362
目的 探究现代公共艺术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方向与路径.方法 从现代公共艺术的具体内涵开始,结合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主旨与方向,总结了现代公共艺术存在的无法兼顾城市设计和城市文化表达等问题,引出传统纹样融入其中所呈现出的展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意义,然后从文化、审美和可读性等层面展开具体的融合策略研究,探索两者的相互借鉴与促进,总结可行性发展策略.结论 公共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而传统纹样是文化领域的突出代表,两者的融合与共促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基础,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富文化内蕴的社会环境,还能够进一步凸显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社会精神和文化内蕴,创新公共领域和空间,实现艺术美化城市环境和艺术引导城市生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哲 《包装工程》2020,41(20):280-283
目的 探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融合视角深入挖掘两者的相关性及具体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为背景,探讨其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和巨大变化,借此引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接着以新媒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性、互动性、多维性特征为基点,分析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分别从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逐一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结合方式。结论 新媒体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所呈现的艺术设计效果达到了传统设计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既给受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视觉、感官享受,又以此为支撑,有效带动了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良 《包装工程》2017,38(20):269-271
目的探究雕塑艺术在现代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方法结合雕塑艺术的特点总结其应用于包装容器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从酒容器设计和香水容器设计两方面论述具体的应用方式及实例。结论在现代包装容器设计中,雕塑艺术的形式、色彩与文化内涵都是其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巧妙借鉴这一艺术形式能使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在工业领域中不断应用推广。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美学、力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技术。为了使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与现实技术有机结合。也就是说需要把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工业设计中来,从而使工业设计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因而本文将对工业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继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使工业设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可 《包装工程》2023,44(6):320-327
目的 以毗卢寺壁画为研究对象,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古壁画保护传播的融合应用。方法 文化自信视域下,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结合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立体显示等数字技术,从文化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发掘毗卢寺壁画;在对现有的古壁画保护与传播途径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物保护、交互体验、文化旅游等学科角度总结古壁画艺术与新科技手段相融合的方法,探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毗卢寺壁画保护传播的具体策略方案。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可通过健全共享数据资源库、构建虚拟现实导览展览系统、开发推广虚拟文创产品、联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四种途径介入古壁画的保护与传播建设,既能有效预防和弥补文物衰变或毁坏所造成的信息消亡,同时又可以促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工作与文旅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珍变 《包装工程》2019,40(18):236-238
目的 分析现代包装设计对插画元素的艺术性表达及实践。方法 结合插画的定义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就其与包装设计的现代化结合展开探究,分析插画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必要性,接着分别从突出包装的信息性、传递包装的民族性、体现包装的情感性和彰显包装的时代性等方面逐一展开论述,对其中的代表性实例进行剖析,最后从宏观视角展望插画在包装设计应用的价值与未来发展。结论 插画作为一种产品的表现形式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不仅使包装设计更加丰富、生动和多样化,而且给包装作品带来了一种艺术的美感体验,这一特质深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让产品包装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苗岭 《包装工程》2018,39(4):15-18
目的研究博物馆在叙事性设计系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与藏品相关的故事更好地讲述给观众。方法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特有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解读,从叙事时空、叙事语法及叙事者身份转变等方面,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叙事性设计中的特征和优势,同时提出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应对的新思路。结论虚拟现实叙事性设计给博物馆观众带来更震撼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以及更自由的选择与想象,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强大的整合功能以及技术优越性,改进了叙事性设计逻辑并完善了设计系统,虽然仍然处在叙事性设计应用的探索阶段,但随着虚拟现实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技术更新,以及博物馆对叙事性设计创新思维和理念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博物馆叙事性设计应用中,将延伸与拓展博物馆展示的更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实现,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爆发。主流公司推出了全新的VR显示、头部追踪、手部传感等一系列VR硬件产品,同时交互性是VR区别与传统媒介的突出特点,为未来的音视频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本文在《影视VR技术在听觉音响设计中的应用与案例研究初探》(上)的研究基础之上,继续探讨VR音频的相关技术与实践要点,进而从声音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领域的不同交互方式,思考如何在虚拟现实环境下构造沉浸声场,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赏体验。  相似文献   

11.
宋明冬  宋建平  徐娟 《包装工程》2023,44(8):434-439
目的 XR是指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结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对XR在乡村机械交互装置设计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XR在未来乡村虚拟现实交互设计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索。方法 基于乡村设计的基本特点及交互设计的设计语言,发掘乡村大型机械类交互装置的地域文化特征,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解读、剖析,结合XR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法,探寻乡村交互式装置的设计方法。结果 阐述了XR与乡村大型机械装置结合的方法、原则,探讨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 以乡村振兴为视角,重新审视乡村大型机械交互装置设计的现存问题,如设计手段老旧、视觉效果一般、交互功能缺失、产品创新性及信息化不足、缺乏系统性设计等,并针对此类问题探讨XR在大型机械交互装置中的应用手段,探寻产品设计的最终解决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滕健  万福成 《包装工程》2017,38(14):219-223
目的探求以增强现实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端产品展示APP设计模式。方法从用户体验和产品虚拟视觉信息设计两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合家电产品展示APP开发案例,在移动设备环境下,利用增强现实开发工具设计了增强现实产品展示系统。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为移动展示设计提供了一种用户体验更好的展示形式,能够将虚拟的产品数字化模型和真实环境结合起来;也为产品设计企业提供了可用性更高的展示系统平台,并且为虚拟展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包装工程》2017,38(8):10-14
目的探索信息时代商业广告的互动性设计,提出新的广告设计理念与创意方法。方法在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下,互动性商业广告呈现出游戏性、交互性、创新性与情感性等特征;通过整合广告策略,实现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结论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了直接而深入的体验方式,通过互动反馈与广告主进行积极沟通,广告活动呈现出全方位传播与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鲁仕贵 《包装工程》2019,40(4):273-276
目的探究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优势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语言形式与发展策略。方法从媒体形式的发展进程谈起,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变异性、发散性、连结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其应用于视觉传达中的必要性,再结合网页设计与广告设计领域的新媒体艺术语言表达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其由单项传递信息向信息交互设计、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转变的趋势,并对广大设计师的相关设计提供思路。结论新媒体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态的转变,提升了视觉传达艺术的实际价值,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审美需求的同时,带动了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志鸿 《包装工程》2017,38(18):259-261
目的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及方式。方法以数字媒体艺术为切入点,结合真实、创意、情感、系统等原则,对数字媒体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结合应用进行探索,并分别介绍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设计、户外广告设计及其他动态广告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数字媒体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现代广告设计的内涵,提升设计质量,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演播厅设计,能够解决小成本演播厅影视制作困难的问题。解决方案分为四步:搭造虚拟环境;真人出镜录播、直播;虚拟角色面部动作绑定;虚拟主播出镜录播、直播。本文提出的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和摄像设备完成演播厅的功能,实时控制虚拟角色的面部动作,降低制作录播、直播视频的难度,进一步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银宇堃  陈洪  赵海英 《包装工程》2020,41(6):252-261
目的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设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数字需求越发庞大的今天,面向智能化且用户体验更舒适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论证在理念与工具创新的促进下,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为未来的艺术设计提供更为智能化、风格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途径。方法通过研究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共通点与差异性,探寻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结合点,并以人工智能在颜色和风格两个设计要素中的应用作为实例,分析智能化设计带来的新型设计模式。结论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艺术设计工具的优化、设计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使得艺术设计方式更加多样化,促使艺术设计理念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得到新突破。论文的应用案例进一步印证了未来人工智能与设计结合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