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聚焦农业与生物科学中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专业领域,对2016—2021年间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学在食品领域的学术产出情况、影响力、研究热点、国际合作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Scopus数据库SciVal统计分析工具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ESI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食品科学领域的前沿与趋势。结果:近年来中国在食品科学领域发文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但影响力有待加强,国内外合作较紧密,全球热点领域凸显。结论:本研究为未来我国食品科学领域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南  马春晖  周晓丽  滕蔓 《食品科学》2017,38(3):310-315
21世纪以来食品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食品科学与情报科学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分析食品科学领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从食品学科竞争力角度出发,对国家和代表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Scopus数据库中食品科学学科,中国以17 054篇发文量成为全球第二位大发文国家,但是中国篇均被引次数为4.6次/篇,略低于全球篇均被引次数。虽然我国这些年在发文量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反映论文质量的篇均被引次数、前10%高被引文献等指标与传统食品科学强国相比,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发文数量与质量等多角度分析得出,中国代表性机构在国际学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我国食品科学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观察全球食品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我国在2010—2014年产生了101个具有独特竞争优势(distinctive competencies,DC)的研究方向,这101个DC体现了2010—2014年我国食品科学方向主要的交叉学科竞争优势,为食品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更直观把握食品科学领域的核心学术脉络,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s分析工具,对2007—2016年10年间全球食品科学领域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多角度分析,同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美国发文总量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球第一,而自2013年开始中国年发文量已跃升全球第1位。通过模型预测得出到2026年中国的论文总数将达到美国的近3倍,成为论文发表第一大国。数据还表明,中国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虽呈现良好的活跃度,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大国,然而综合TOP10%论文数、高被引论文等各项影响力指标,总体上仍低于美国与西班牙等国家,说明距离该领域的研究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应注重于原创和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彬  陈柳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5):308-318
为了解食品科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2009—2018年食品科学学科高被引论文的文献总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在食品科学学科高被引论文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从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看,我国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高被引论文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影响力也远不及美国。在入选高被引论文数排名前20的科研机构中,中国的机构虽占据最多(5席),但各机构同样存在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偏低的现象。当前食品科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食品有效组分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新型营养成分递送系统(微胶囊、纳米胶囊、乳液体系)、肠道微生物、成分的稳定性、食品包装和货架期等方面。中美之间以及中国的优势研究机构之间研究领域有明显不同且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肖鹏飞 《食品科学》2022,43(15):378-388
为及时了解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003—2020年间黄曲霉毒素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球黄曲霉毒素研究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高,也是开展国际合作最活跃的两个国家。发表黄曲霉毒素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是Food Control,而食品科学技术是发文最多的学科方向。美国的Cotty P J在发文量和H指数方面均居世界首位。仅1篇中国学者的论文进入了该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前100名,表明国内目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在研究创新性和发文质量上还有上升空间。此外,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黄曲霉毒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新型检测技术、高效解毒方法、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等将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文集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2年食品和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8310篇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和突现以及文献共被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5年来,食品和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年发文量逐年增长;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是饮食对肠道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的影响;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为乳化剂、共生、肠道微生物、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开菲尔等;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位居第二,但国际合作较少,后续应扩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相关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造纸产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促进了全球造纸产业的协同发展。以2001—2015年国际合作论文为分析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进行定量统计和数据挖掘,利用Pajek软件生成国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和比较全球主要造纸国家科技研究国际合作变化情况,显示全球造纸科技合作脉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烟草代谢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并结合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 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烟草代谢组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文情况(发文量、发文机构和被引频次)、合作关系、研究重点及前沿。结果表明:①烟草代谢组研究总发文量较少,但呈明显上升趋势。②国家和机构间合作交流密切,美国和中国的发文量较多,德国发表的文献质量较高。③Fiehn和Anders等作者在该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④烟草代谢组研究主要包括基因表达、代谢通路、生物合成、烟草抗性和多组学结合等领域。总之,烟草抗性和烟草与人类健康的代谢组学领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目前马瑟兰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筛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马瑟兰研究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和法国为马瑟兰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国家,二者发文量占该研究总发文量的62%,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暗示着马瑟兰研究仍需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相关文献多发表于植物学和食品领域期刊,葡萄病害等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果实果酒品质等综合性研究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马瑟兰葡萄的生理调控及葡萄酒相关品质及其机理的研究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计量学对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上发表的食品打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外食品3D打印文章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是发文量和被引量最高的国家,但从文章的单篇被引频次来看,中国论文质量仍需提升。由Zhang M、Bhandari B、Prakash S等领导的团队在食品3D打印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位置,相关研究主题涉及原料的可打印性分析、后处理研究、个体化营养需求和食品定制。当前适合老人、吞咽困难患者的食品3D打印和4D打印研究正在被重点关注,建议在未来应加强国内外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结合1980~2022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1977~2022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肉制品微生物领域842篇中文文献和1530篇英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量,核心文献,核心发文国家、作者、机构以及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聚类等角度,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显示,有关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国内外发文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外文文献量增长更为显著,外文文献的被引频次远高于中文论文;发文国家主要以美国、西班牙、巴西和中国等为主力军;研究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如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美国农业科学研究院(ARS)、江南大学等;全球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对肉制品风味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微生物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机理以及食品安全性等方面。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和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3—2022年生酮饮食与超重/肥胖研究的文献,明确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于2023年3月6日完成检索,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6.1.R6软件,对国家/地区、作者、机构、期刊及关键词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414篇文献数据,其中论文264篇、综述论文150篇。年发文量整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发文量多及影响力高的国家主要为美国与意大利;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为Paoli, Antonio,热门期刊为《NUTRIENTS》杂志。研究热点关键词为“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低碳水化合物”“身体成分”“新陈代谢”等;热门主题为“β-羟基丁酸”“生酮饮食”“极低能量饮食”“干预”“营养”等。研究趋势为“血脂分析”“生活质量”“减重饮食”。结论:过去10年间生酮饮食与超重/肥胖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在提升。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有机农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量分析国内外有机农业研究的文献,了解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方法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及文献计量分析法,从年发文量、论文发表期刊、高影响力论文、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对CNKI及WOS两数据库收录的1954~2018年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该领域文献量自1954年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美国及以荷兰、丹麦为首的欧洲各国的有机农业发文量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农业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三位。结论现阶段国内外有机农业研究以有机农产品为主,国内研究同时注重有机农业发展趋势,国际上研究重点亦为市场及有机农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food”和“traceability”为检索词,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计量法对2004~2022年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领域内发表的1369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关键词构建知识图谱,总结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研究演进的趋势。结果表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331篇,H指数居第二。研究团队多以高产者为合作队伍,且存在跨域跨国合作。由关键词图谱可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智能合约、区块链、互联网、追溯技术和信息透明度。未来的研究主题主要有追溯技术适用性、社会主体参与度、以稳定同位素比和多元素分析开展的食品掺假与产地溯源的研究、解决编码混乱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分析平台,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库,分别以“鱼糜”和“surimi”为主题检索词,以收集到的2009—2021年CNKI中的944篇和WOS中的1 08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机构及期刊进行科技文本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现图谱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鱼糜研究的现状和内容演变进展。研究发现,鱼糜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外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刊载量大的期刊多为食品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国的英文文献发文量为411篇,位居全球第一,占到总发文量的37.99%,除此之外,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形成较大的研究体量;不同区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及国家之间合作密切,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研究内容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发展,研究热点由加工工艺和鱼糜品质向保鲜、抗冻剂转变,目前“蛋白质”“肌球蛋白”“二级结构”等成为突现关键词,研究内容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时区分析表明“感官评价”“品...  相似文献   

16.
骆靖阳  陆柏益 《食品科学》2021,42(5):278-287
食品大数据技术是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智能制造、膳食营养与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发展潜力。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数据库中的论文和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食品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现状、热点、发展方向以及不同国家学术综合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为全链式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风险预警、质量溯源等提供了强力助推;在食品智能制造领域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与阻碍,但在3D打印食品等研究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膳食营养与健康领域中进展缓慢,应用程度较低,距离其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营养管理与健康干预依旧比较遥远。我国相关研究发文量较大,但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学术综合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网络方面仍落后。因此,亟需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国内外合作交流,为我国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且发酵对身体和胃肠道健康具有很多益处,有关微生物发酵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探讨发酵领域近5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9—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章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热点进行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国内发酵领域发文量偏少,年发文量平稳上升;国外发文量较多,年发文量超过100篇,2023年发文量达到200篇;国内外研究群体主要是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内外研究热点集中在抗氧化和肠道菌群,国内研究重点为发酵技术,而国外研究范围较广,重点为益生菌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间合作较为密切,但研究机构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高校和研究机构应突破地区间的限制,促进发酵研究领域的融合。肠道菌群是近5年发酵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发酵研究深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目标在中国代表国际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在国际代表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水平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了2011年和2016年两次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主任为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教授,孙宝国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剖析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一步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对2008—2022年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从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和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发文作者合作强度较弱;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高产国家集中于美国、中国、英国;虚拟现实技术在各大领域应用广泛,研究多集中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如三维动画、场景构建等,且医学领域对虚拟现实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增强虚拟现实是虚拟现实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目标在中国代表国际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在国际代表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水平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了 2011年和2016年两次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主任为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教授,孙宝国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