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是国家的推动也是民族的觉醒,避免被外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失去本土文化的魅力,开始大力发展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并走出自己的路。发扬本土文化,取其精华,传承并发展,对九嶷山瑶族文化进行挖掘并进行设计研究,对瑶族文化和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阐述从选题的背景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及九嶷山"九遥"旅游文化产品的创立、文化元素的提取和旅游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提升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杨晨 《包装工程》2018,39(20):265-269
目的 基于地域性辽海文化背景,分析研究锦州城市旅游文创艺术品的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应用性价值问题。方法 引入辽满文化价值释义及辽宁独特沿海文化特质两大地域性文化溯源,并结合实际应用性设计案例,对锦州特色文创艺术品的图案式样、平面及立体造型、设计色彩、材质工艺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析,以此建构辽宁锦州特色文化创意艺术品的文化定位及设计构想。结论 提出大力弘扬“辽海文化”品牌标识形象,以交融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审美气度,以多元性、开拓性的价值思考场域,将其融入地方性城市商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设计研发中去,使地域文化的解读与设计实践共同展现出辽海文化在锦州城市旅游文化创意艺术品设计中的文化定位及特色形貌。  相似文献   

3.
周睿 《包装工程》2013,34(10):83-86,98
以宣传推广“美食之都”成都这一国际城市名片形象为立足点,探讨通过文化创意设计促进成都美食文化内涵与旅游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的结合。分析了“美食之都”形象具体的载体形式、设计元素及其运用案例,增强美食文化属性更多元化的体验,从而多渠道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强化城市的创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郭铁军  王春晓  高渤 《包装工程》2021,42(2):180-185, 194
目的 通过研究文化地标导视设计,宣传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强化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功能,达到传播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的目标.方法 从文化地标导视设计的研究入手,梳理其现状,分析从传统平面设计到现代智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其所引出的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坚持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结论 基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宣传地域文化,强化了地域文化发展的特性.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研究入手,分析了文化地标导视系统从传统平面化到现代智能化的转变.作为宣传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要紧随时代发展,增强导视系统的人文气息和智能体验,倡导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实现对文化地标的宣传作用,从而建立大众与城市文化的情感联结,传播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地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张海林  李冲 《包装工程》2020,41(16):26-30
目的将地区因素引入到城市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并建立复杂性分析,提升文创设计水平。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上,以文创产品为依托,促进地区形象的展现与经济的发展,为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以京津冀地区特色为主要依据,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文化,促进地区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融合与发展。充分发挥京津冀一体化优势,加强各地区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具体产品为例,分析其标准、作用、感受等方面的因素。探讨提高文创设计水平的方法。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文创产品现状,发现京津冀旅游文创产品在发展中的短板,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对素材的获取、信息的连接及传递等方面的建议。提升地区文创产品水平,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区域形象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庞博  李天成 《包装工程》2021,42(4):224-230
目的 通过城市IP形象的设计解决国内城市形象"千城一面"的现状.方法 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结合赤峰市旅游定位、地域特点等,对IP形象进行精准设计和规划,为构建城市旅游IP形象,助推文化旅游发展作出贡献.结果 当今人们正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城市旅游IP形象是知识创新的产物,它既是对一座城市内在文化的抽象化展现,又是对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具象化表达.通过对赤峰市城市旅游IP形象设计总结研究,得出了IP形象设计的"5C原则".结论 城市旅游IP形象作为城市形象认知物,在代表城市个性、体现城市调性的同时,又蕴藏着城市文化旅游的核心价值.城市旅游IP形象时代的到来为助推文化旅游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Porter的钻石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包装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并以云南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包装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相关产业成长和城市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重大影响;依据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从推动创意产业同传统产业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园区集聚发展、构筑人才高地等方面推动该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包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晋秀龙  钱坤 《包装工程》2018,39(24):340-346
目的 对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册进行创新设计。方法 运用旅游符号,融入自然、古韵风格,按照琅琊山旅游线路、综合图文和其他表现风格进行研究。结果 对琅琊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整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文化、标语、风格、节事、地标、人事等符号元素为主的琅琊山旅游符号体系,作为旅游册核心展现内容;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平面设计方法,提高符号元素感官效果,让游客感知更为深刻;采用了自由创意的版式,让旅游册在功能上更加便于形象营销。结论 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册设计凸显了琅琊山风景区重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节事活动、人物典故等,有利于对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提升琅琊山旅游品牌形象,带动相关旅游产品及纪念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钺  刘杰 《包装工程》2018,39(18):245-248
目的近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文化创意产品流行,高校作为文化传播最集中的地方,对文创产品的需求正在扩大,其显性价值、隐性价值不断彰显,探究高校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路径及发展方向成为高校关注的问题。方法结合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前景及其在高校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从高校品牌打造——标志设计入手分析,到整体的导视形象推广,并以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例为基础,分析高校形象营造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关系及发展路径。结论高校文化创意产品有着独特的代表意义和传播价值,以完善的校园形象为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依托,能够成为高校有效的宣传形式,更好地突出高校的文化宗旨与内涵,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苟敏  周睿  费凌峰 《包装工程》2019,40(24):235-242
目的针对当前民众对成都水文化认知度比较低的问题,弘扬成都水文化,探索新文创时代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策略。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设计分析,剖析当前互联网领域新兴的"新文创"战略对水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契机,提出适合文博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水文化设计转化具体方式。结论根据"新文创"时代以IP塑造为核心的创意特征,提出将成都水文化纳入"天府文化"进行软实力提升和城市文化构建,剖析成都水文化在体系开放性、载体多元性、视觉体验性和情感共鸣性等方面的文化IP打造策略。以"新文创"的发展视野来打造和开发成都水文化的系列文博创意产品,对于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文化品质和文化软实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蕾  李杨 《包装工程》2020,41(12):67-86
目的通过梳理京津冀地区文旅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理论研究,以及对已有文旅产品项目的设计成果、实践成果的现象、问题、趋势分析,探寻基于设计视角下的京津冀文旅产品创新研究的理论方向。方法以时间轴线,纵向梳理围绕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标志性事件,以由政策引申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京津冀文化协同及旅游协同的一系列建设发展路线。在政策及地方政府各类实践项目的双向作用下,由事实数据反向推导设计视阈作用下,京津冀文旅协同获得的创新发展路径与方法。在基于对受众人群的数据调研基础上,明确一些设计视角下京津冀文旅协同具体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结论通过文献梳理获知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是我国北方建设规划至关重要的步骤。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学、旅游学、管理学领域。对文旅产品的创新方法阐述也多集中于政策制定、社会管理学领域的策略研究等。设计学虽已在更具体的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民俗民艺、工业遗产等文旅资源及产品中植根深入,并且涉及到文化IP、文博会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创新,但站在京津冀文旅协同层面的设计理论研究仍相对匮乏。可通过系统探讨与内容梳理,获知基于协同层面与不同时间段划分下的京津冀文旅资源,从而积极探索更大的设计边界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徐倩 《湖南包装》2020,(2):107-109,120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文旅融合趋势的加深,旅游纪念品的转型升级对扩大消费市场、完善地区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的异同、提炼文创产品的特征与优势,提出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从品牌、文化、功能三个角度探索旅游纪念品升级为旅游文创产品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纪念品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晓赛  赵锋  张倩  付怡 《包装工程》2016,37(22):153-157
目的进行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在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化的组成方式、旅游文化纪念品的意象信息传达方式以及目前旅游文化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意象符码转换方法,提出将文化意涵搭载于纪念品中的"8 TRANS"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方法。以台湾兰屿乡为例,使用"8 TRANS"方法指导其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结论依据基于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纪念品,较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民俗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亦敏  李芮 《包装工程》2016,37(18):35-38
目的以保护与传承京津冀地区的民俗文化,深入分析开发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方式。方法以民俗文化的视角,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战略国策背景下,分析京津冀地区如何保护与传承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结论得出了文化创意是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发掘其在创意产业化过程中的价值所在,归纳并总结出开发京津冀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燕 《包装工程》2018,39(6):266-270
目的导识系统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评价指标,融入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为合理设置视觉导识指明方向,方便游客游玩,展现城市形象。方法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以城市地域特色为基础,了解游客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导识系统中的图形导识、文字导识、色彩导识和形态导识进行设计研究,以实现区域识别、地标识别、方向识别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结果旅游城市的导识系统视觉要素设计需遵循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原则。结论基于此设计的导识系统才能用多种形式去引导游客,实现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城市的亲和力与友好程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