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二氧化氯在发酵鱼糜减菌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二氧化氯浓度、处理时间对白鲢鱼的减菌效果和对发酵鱼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肉中细菌总数、肠道菌和假单胞菌数随二氧化氯处理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鱼体最佳减菌处理条件为5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处理45min;与对照组相比,经二氧化氯处理后,发酵鱼糜中肠道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明显减少,凝胶强度显著增加。二氧化氯对原料鱼进行减菌处理可显著提高发酵鱼糜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大宗淡水鱼糜凝胶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热处理和发酵两种处理方法对7种淡水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以青、草、鲢、鳙、鲤、鲫、鲂7种大宗淡水鱼为原料制备鱼糜,比较热处理和发酵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7种淡水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白度、折叠强度和持水性等。热处理鱼糜凝胶中,鲤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凝胶强度最高,分别为771.83 g、7 733.86 g·mm;鲫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凹陷深度、凝胶强度最低,为484.77 g、7.56 mm、3 667.38 g·mm;发酵鱼糜凝胶中,鲢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凹陷深度、凝胶强度最高,达到908.22 g、13.20 mm、11 995.08 g·mm;青鱼糜凝胶的凹陷深度、凝胶强度最低,为9.87 mm、6 690.96 gmm。不同鱼种类鱼糜凝胶的持水性、白度差异显著。与传统热处理鱼糜凝胶相比,发酵鱼糜凝胶具有更好的凝胶特性,其破断强度、凹陷深度、凝胶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鲢鱼糜凝胶增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64.88%、11.49%、83.37%。  相似文献   

3.
Kefir在低值淡水鱼鱼糜脱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王蕊 《食品科学》2011,32(23):152-156
Kefir是由乳酸菌、酵母菌及醋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发酵剂,发酵产物酸、醇均有去腥增香作用。利用Kefir发酵对淡水鱼鱼糜去腥。结果表明:Kefir添加量2.0g/100mL、脱腥温度26℃、脱腥时间60min的条件下,鲢鱼鱼糜的腥味值为1.1,鱼腥味极弱,而凝胶强度为316.45g ·cm、白度62.65,与对照组(凝胶强度和白度分别为317.46g ·cm和61.85)相似,因此,利用Kefir进行淡水鱼鱼糜脱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菜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营养丰富,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对其食用安全性造成了隐患。研究了不同发酵方式和发酵条件对现代生物新技术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周期而且安全性更高;食盐、乳酸菌制剂、低温发酵及部分辅料对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抑制作用,均可提高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以镜鲤鱼鱼糜为主要发酵原料,戊糖片球菌为发酵菌株,研究发酵过程中镜鲤鱼鱼糜肠品质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变化。通过对镜鲤鱼鱼糜肠的pH、酸度、颜色、弛豫时间等理化特性研究,确定了镜鲤鱼鱼糜肠在25℃发酵48 h有很好的品质特性;且镜鲤鱼鱼糜肠发酵48 h后可形成致密的凝胶结构,凝胶强度高达972.73 g×cm。镜鲤鱼鱼糜在肠发酵过程中,蛋白的氢键、离子键断裂数量显著(p0.05),由开始发酵时的34.47%和22.26%分别下降到8.67%和4.19%;而疏水作用、二硫键及非二硫键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显著(p0.05)上升,凝胶强度也随之增强,二硫键由最初的5.93μmol/g升至11.93μmol/g。因此,发酵过程有利于诱导鱼糜蛋白凝胶形成,疏水作用维系发酵前期鱼糜蛋白间的作用力,二硫键以及非二硫共价键是维系发酵过程后期蛋白三维立体网络凝胶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罗非鱼鱼糜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显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为整个发酵过程主要微生物菌门,特别是Firmicutes,随着发酵时间逐渐延长,发酵30 h后的相对含量接近90%。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等微生物菌属均可适应罗非鱼鱼糜发酵环境,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Lactococcus是罗非鱼发酵鱼糜中最主要的属,发酵18 h内的相对丰度从12.6%显著增长到64.9%,其次为Pediococcus,发酵第30小时的相对含量达到13.2%。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指标分析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凝胶强度、白度、硬度和菌落总数逐渐增加,而pH值、黏性、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与发酵初始相比有所下降。利用Pearson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核心微生物菌属与鱼糜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Enterobacter、Citrobacter等产酸菌属的增加与发酵鱼糜pH值的下降,以及凝胶强度、白度、硬度等关键鱼糜品质指标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等乳酸菌属,特别是Lactococcus,在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定向分离筛选适用于罗非鱼发酵鱼糜的功能微生物和靶向改善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选用的戊糖片球菌产生的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葡萄糖酸内酯(GDL)和抗生素建立模拟发酵体系,以鱼糜蛋白质降解、肌动球蛋白聚集和鱼糜凝胶强度为指标研究了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的添加导致了鱼糜蛋白质非蛋白氮含量和TCA-溶解肽含量增加,两种pH下肌动球蛋白浊度降低,粒径变小,且在pH 4.5条件下更为显著。同时,加酶组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明显小于空白组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综上,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鱼糜中蛋白质有降解作用,影响了肌动球蛋白的聚集性,对凝胶性能产生劣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鱼糜产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发酵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提取发酵鱼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比较了自然发酵和添加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两种方法,对鱼糜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法发酵的鱼糜检出37种挥发性物质,带有明显风味特征的物质有乙酸、正己醛、1-辛烯-3-醇、乙酸乙酯等,自然发酵鱼糜中检出2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乙酸、正己醛、1-辛烯-3-醇是主要的物质。罗伊氏乳杆菌法发酵鱼糜中酯类、酸类、烷烃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鱼糜,在自然发酵鱼糜挥发性物质中含量分别占1.20%、2.72%、1.56%和11.35%,罗伊氏乳杆菌法发酵鱼糜中分别为21.83%、14.86%、14.98%和16.37%,乳酸菌法对发酵鱼糜的感官品质和风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温差阶段漂洗对草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鱼糜凝胶为研究对象,从凝胶白度、凝胶强度、TPA质地特性(硬度、压缩功、回复性、可恢复形变、内聚性、咀嚼性)以及凝胶析水率几方面研究了新型鱼糜漂洗方式——水温差阶段漂洗对草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差阶段漂洗可显著提高草鱼鱼糜凝胶的白度和凝胶强度,改善草鱼鱼糜凝胶的质构特性,提高鱼糜凝胶的保水能力。由此可知,水温差阶段漂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鱼糜漂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辅料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以冷冻铜盘鱼鱼糜为原料,分别加入鲢鱼肉、大豆分离蛋白、鸡胸肉、猪皮、魔芋多糖及胡萝卜,对铜盘鱼鱼糜的凝胶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辅料对铜盘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大豆分离蛋白、鸡胸肉、猪皮和魔芋多糖可以提高铜盘鱼鱼糜的凝胶强度;鲢鱼肉和胡萝卜会降低铜盘鱼鱼糜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工艺条件对鱼糜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在鱼糜中添加1.5%食盐和2.0%葡萄糖于25℃下发酵24 h时,所得样品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仅为6.2 mg/100 g,凝胶强度、硬度、咀嚼性和弹性分别达到1 176.44 g×cm,6.15 N,4.13和3.23。成熟后的发酵鱼糜,感官可接受性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三聚磷酸钠、卡拉胶和海藻酸钠对鲩鱼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和海藻酸钠对鲩鱼鱼糜凝胶的性质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卡拉胶能增加鱼糜凝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凝胶的弹性。海藻酸钠和乳酸钙共同使用能明显增加鱼糜凝胶的强度、硬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鱼糜加工中的漂洗及热凝胶条件对草鱼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aC l2溶液(≤0.6%)漂洗鱼糜明显增加了凝胶的强度和弹性,漂洗液中添加NaHCO3使鱼糜吸水溶胀,造成鱼糜脱水困难并降低了凝胶的强度。40℃预凝胶处理对鱼糜凝胶的强度和弹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凝胶的强度和弹性都随预凝胶时间而增加,这种增强效应在Ca2+存在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未漂洗鱼糜凝胶强度差、凝胶易劣化等问题,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漂洗工艺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未漂洗鱼糜相比,漂洗鱼糜的白度值较高,为52.95;持水率提高到91.06%;凝胶强度达到了3839.3 g·mm.未漂洗鱼糜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而黏聚性、回复性和凝胶强度则比漂洗鱼糜更佳.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多糖与磷酸盐对草鱼鱼糜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糖和磷酸盐对草鱼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发现带强阴离子基团的卡拉胶大大增加了鱼糜凝胶的破裂强度和凝胶强度,但稍微降低了凝胶的弹性;添加0.3%的海藻酸钠增加了鱼糜凝胶的强度和弹性,但在较高添加量时可能因海藻酸钠与蛋白质之间的静电排斥降低了凝胶的强度;瓜尔豆胶与蛋白质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性降低了鱼糜凝胶的强度和弹性。焦磷酸钠使鱼糜形成硬而弹性的凝胶,而三聚磷酸钠则降低了凝胶的强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6.
自传统发酵鱼制品中分离得到98株乳酸菌,通过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等试验筛选出2株优良乳酸菌Z40和Y33,其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和耐盐性;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酸菌Z40和Y33均为植物乳杆菌。将乳酸菌Z40应用于鱼糜发酵,结果表明该菌可快速降低鱼糜体系的pH值,显著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加热方式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鲢鱼糜为原料,研究蒸制、煮制及微波加热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采用分形分析鱼糜凝胶微观结构,并初步探讨鱼糜微观结构与鱼糜凝胶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热方式显著影响鱼糜凝胶的硬度、咀嚼性、凝胶强度、破断强度和微观结构参数(P≤0.05),对内聚性、凹陷深度、持水性有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较大和平均当量直径较小时,鱼糜凝胶的硬度、咀嚼性、凝胶强度、破断强度、凹陷深度和持水性都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刘海梅  鲍军军  熊善柏  张莉 《食品科学》2010,31(11):102-104
通过对鲢鱼鱼糜凝胶特性和溶解率的测定及SDS-PAGE检测研究鸡蛋清蛋白改善鱼糜凝胶特性的机理及其对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诱导鱼糜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蛋清蛋白(EA)和MTGase均能显著提高鱼糜凝胶特性。EA会降低MTGase诱导鱼糜凝胶的形成,显著降低MTGase诱导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和破断强度,但不阻碍MTGase对肌球蛋白重链(MHC)的交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六种亲水性胶体对带鱼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凝胶特性、持水力和白度等为指标,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应用响应面法开发鱼糜制品复合型凝胶增强剂。结果表明:在带鱼鱼糜中加入褐藻胶、魔芋胶、沙蒿子胶、卡拉胶、热凝胶多糖均可提高带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加入瓜尔豆胶降低带鱼鱼糜制品凝胶强度。响应面分析得到添加0.1%热凝胶多糖、0.19%魔芋胶、0.1%沙蒿子胶的带鱼鱼糜凝胶制品能够形成均匀、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其凝胶强度是不添加亲水性胶体的3.58倍。  相似文献   

20.
漂洗工艺和热处理对鲤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的漂洗工艺、加热温度和冻藏时间对鲤鱼鱼糜凝胶特性(包括破断强度、凹陷度、凝胶强度和析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倍质量水漂洗3次,得到鲤鱼鱼糜凝胶品质最佳;用0.5%的CaCl2漂洗对改善鲤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效果最明显;90℃一段加热的鲤鱼鱼糜凝胶的品质最好;在50~70℃加热时,鲤鱼鱼糜会发生一定程度凝胶劣化现象;冻藏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很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鲤鱼鱼糜凝胶的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