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 在浙江推动山海协作和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智能创意设计理念,基于智能语义分析技术探索乡村非遗品牌的创新模式与设计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梳理出地域性乡村非遗品牌构建的特点与不足;依托智能创意设计为理论基础,为乡村非遗品牌构建新的设计模式;针对国内文创产品的受众评价选取典型数据源,利用智能数字技术进行词频统计、情感倾向分析和LDA主题分析;以挖掘品牌文化、建立品牌形象、创新品牌活力为着力点,提出乡村非遗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策略。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智能语义分析等信息技术的赋能,提出未来乡村建设背景下的非遗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策略,将智能设计、内容创意和文化价值相融合,为乡村非遗品牌设计打造新的模式,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品设计中的跨界设计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跨界设计的实质和跨界设计的成功案例,阐明了跨界设计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并对产品跨界设计的方法及成功的要素作出了归纳总结和探索研究。结论提出了只有正确认识产品的跨界设计,掌握其规律因势利导,才能发挥跨界设计的真正效用,从而创造出富有创意、以人为本的经典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创造性开发和多元化设计路径.方法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其在当前发展中所暴露出的模仿严重、文化缺失、风格不突出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特点展现其在知识聚集、价值升值、高度融合、与时俱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然后进一步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未来设计与开发路径探索,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等视角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尝试与探索,更以有着突出代表性的实例为依据,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后续开发与全新设计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思考.结论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是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尝试,不仅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赋予其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强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非遗项目导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分析当下非遗理论知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高校标志设计课程中非遗元素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探索非遗视觉化符号融入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具体路径。旨在促进非遗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挖掘阳新布贴的艺术特征,探索开发以阳新布贴为载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儿童布艺玩具,寻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促进阳新布贴艺术的产业化融合。方法 从阳新布贴的起源出发,以文化因素为起点,对其艺术特征从图案、色彩、构图形式、刺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阳新布贴具有的特色,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的策略。结论 指出了阳新布贴具有多方面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儿童布艺玩教具、儿童DIY布艺玩具的创新思路和设计策略,并为阳新布贴的传承创新提出了具体方法,对推广传播作为非遗文化的阳新布贴艺术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大胆创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的不断提升,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将针对3D打印技术与创意文化产品结合的现状,来研究基于3D打印技术下的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的问题及特点,以《盛京皇城》设计团队的3D打印创意文化产品为例,阐述依托3D打印技术的创意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具有现实的社会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当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实现路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的发展特征、发展方向、发展轨迹等。方法以文化为视角,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设计要素、技术支持三个角度入手,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当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路径,并对具有特色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论述。结论文化创意产品是国家"文化自信"实现路径中的必然产物,文化创意产品的繁荣是国家文化多样性繁荣的体现,因此只有不断启迪思维,由表及里地进行理论性的构架,同时结合高科技等前沿技术,深刻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意实现路径,才是未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系列化文创产品开发中多元化设计模式的应用.方法 首先,从系列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出发,搜集多类型文创产品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图谱分析法等方法对设计对象类型、文化元素提取角度、设计方法、产品类型、色彩方案等方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化设计流程框架,构建系列化文化创意产品多元化设计模型.最后,通过赛珍珠文化案例验证文创产品多元化设计模式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多元化设计模式能够在系列化文创产品开发中,充分发掘设计对象的文化特征、结构化设计流程、明晰设计步骤、提炼设计要素,从而达到管控整个设计活动,提升整体的产出效率的结果,以此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满足当前市场巨大的消费缺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归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后续产品开发的潜在创新突破点,对开发策略进行整合。在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总体方针的前提下,以当前产品开发流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文创产品设计的顺应性、文化要素的植入方式、产品宣传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建设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旨在借助现代设计方法论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以系统化、产业化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依托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形成一套值得参考借鉴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遗产传承路径和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设计师用于需求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受到主观性的显著影响,因此使用定量方法来探索用户需求。方法 通过KJ法对初步访谈要素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确定最终的一级和二级需求,使用Kano模型对分散的用户需求进行需求类型的运算和归纳。结论 形成非遗当代化的用户需求模型,并对其中各项进行了解释说明,通过需求模型的构建揭示了当代非遗文创的用户需求项和关系脉络,为非遗文创转化的设计实践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旨在使非遗文创产品既可以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顺畅地融入当代生活。方法 基于文化生态的理论,将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和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解构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文化属性,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演变状态,探究非遗各层次文化属性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变迁趋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最后以磁县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践行了该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迁,把握非遗文化基因在非遗文创产品上的取舍和呈现,使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该方法拓展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 文创产品设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追求越来越高,除了在审美性和知识性上做到极致外,还应从流行性和传播性上下功夫,以实现更多更好的设计价值。以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借助两者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特点,从融合共生的必要性和意义出发,深入剖析可供选用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路径,并从基础的形式与功能、文化与技艺、传承与发展等视角对此进行总结和探索,分内外两方面深入分析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结论 文创产品所需的文化内涵支撑与非遗元素所需的现代传承相契合,彼此合理融合能够实现多方面的价值,既为文创产品设计找到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实现路径,让作品可以在更多的层面实现健康发展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现代印刷工艺在非遗创意转化中的应用。方法探讨非遗现代创意转化的依据与途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的定义,明确创造性与现代性是非遗概念的核心特征。比较研究非遗现代创意转化较常见的两种形式:创意产品设计与创新印刷设计,突出创新印刷设计对开拓传统文化传承新形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第68届美国印制大奖最高"班尼"金奖作品《山海经》线装图鉴、铜奖作品《团扇》明信片的具体案例分析,论述现代印刷工艺对非遗文化的全新呈现,成功引领中国非遗文化创意作品登上世界印刷的舞台。结论先进的印刷工艺与设计创意相结合,并依托印刷媒介传播的广泛性,能使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生活,确保非遗传承的生命力,从而实现非遗现代创意转化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型高校与非遗项目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非遗传承人和应用型高校师生共同合作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结论 惠山泥人存在产品单一、样式老套、功能局限、价格虚高、缺乏版权意识、品牌意识与服务意识等问题,探讨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合作模式,即“市场—实训—竞争—就业”的模式,总结出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有与时代接轨,重塑非遗面貌;运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手段,构建非遗资源库;将非遗项目引入应用型高校,最大程度地扩大非遗影响、推广非遗文化;应用型高校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实践平台等,择优培养非遗传承人;降低非遗传承人的设计成本、增强非遗竞争力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在专题实践课程中导入惠山泥人课题,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的可操作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活态保护及传承,提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法,从长乐故事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及元素,围绕建立以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创产品价值链,营造文创产品开发的法律保护环境、设计研发,塑造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4个方面提出对长乐故事会文创产品新的开发策略。结论文创产品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商品和服务,其开发有利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产生群体认同、影响文化消费行为,使其得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接续流传、活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遗文创产品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方法从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实证分析出发,分析创新设计要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以构建非遗文创产品严谨、科学的开发体系。结论通过对荣昌夏布的工艺、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践,以及创新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的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