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蕾  范晓琳 《包装工程》2020,41(14):240-245
目的旅游体验是体验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适应于当下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观赏、消费等方式体验到放松、新奇的心理感受。通过研究旅游体验环节的自身特性和用户需求,深入挖掘可设计角度,结合京津地域文化符号,将其融入设计之中,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挖掘体验环节的设计点。方法通过地域文化分析和举例论证,分析当下旅游者隐性需求,发掘旅游体验环节特性。结合京津文化符号特质和案例分析,定位未来旅游体验发展趋势并创新体验环节的设计方法。结论当下的旅游体验设计模式多流于形式,因景区资源差异或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造成旅游者体验差强人意。聚焦京津文化符号特点,围绕旅游者需求,基于这些复杂因素,系统阐述更深刻、灵活的体验设计产品的建设方法与途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在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中的符号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雅明 《包装工程》2014,35(24):129-132
目的研究如何将河洛地区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元素应用到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中,并传承与弘扬河洛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方法对河洛地区现有的特色文化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通过提炼城市地上遗存,寻找代表性工艺品或艺术形式,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参考国内外的优秀创意产品,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出互动性强、个性鲜明、充满情趣的现代旅游创意产品。结论河洛地区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应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其外形具有鲜明的图形符号元素,功能性扩展面更宽,并关注旅游者感官的享受、交互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使旅游者难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咏 《包装工程》2022,43(6):259-268
目的 以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文旅融合新动向,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体验需求下的发展趋势和设计方法。方法 针对体验经济下的市场需求和文旅消费模式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营销学者伯恩德·施密特博士划分的5个体验维度,并结合当前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感官、思维、行为、共享、情感5个体验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关联作用,探讨增加旅游文创产品互动、情感、文化、劝导属性的方式,以及提高其设计水平的方法。结论 根据当代旅游消费者感官、认知、健康、分享和情绪5大需求,尝试以5个体验模块为设计触点,借助增加五感设计、融入多元知识体系、完善劝导环节、添加网红元素和划分情感层次5个策略点,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体验价值,为其进一步开发、完善提供具有创意性和可行性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体验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探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王丽梅  裴西宏 《包装工程》2012,33(12):17-20,28
分析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对旅游体验的影响,论述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现状和应用情况,提出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应该以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出发点,并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等5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基于旅游体验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致力于开发、设计能够产生"心象共鸣"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消费者使用旅游文化产品时能达到"共鸣式"的体验。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心象,将心象思维过程划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知象"、"取象"、"立象"、"审象"、"拟象",其中知象和取象实为信息获取,立象和审象为信息加工,拟象则为信息转换。基于心象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是将鲜明生动的遗觉表象变为可采用的设计素材,通过引发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抽象概括出笼统的心象特征,最后合理把握心象特征并将其分解、综合、移植到新的对象上的设计方法和指导思路。结论心象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基于心象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产品能唤起人们对于旅游地的情感记忆,拓展了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心象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杨程  范佳晨 《包装工程》2020,41(14):61-66
目的探讨感质理论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提出具有感质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帮助设计师准确地捕捉用户情感,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且能够触动内心的产品。方法梳理感质理论的内涵,提出感质注重体验性,在文创产品中可以分为感官、行为、情感和反思四个体验层次。针对四个体验层次分别提出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并将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分为文化元素的提取、设计师的整合、文化特征的感官传递三个步骤,最后以一款地域文化为背景的茶具进行设计实践验证。结论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加准确地捕捉用户的情感与需求,设计的产品能与消费者认知相匹配,带给消费者感官、行为、情感和反思体验,触动消费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王伟伟  宁瑨  魏婷 《包装工程》2022,43(4):147-155
目的 探究感知体验中认知负荷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实现高效完成用户使用行为的目标任务。在体验过程中缩短心理维度的交互距离,打造深层次的感官及情感体验。方法 从感知体验视角针对用户的认知负荷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在认知负荷视角下构建基于用户情绪的感知体验服务模型,借助PAD情感空间距离及欧式距离算法获取用户情感状态,利用服务设计方法对标认知负荷触点,进而调节用户认知识别路径。通过识别用户情绪、提取消极情绪触点并改善对应认知结构、优化信息呈现方式等减轻用户情感认知负担、提高用户认知效度。融合心理学、认知科学与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探寻用户心理,聚焦用户使用需求及情感体验。结论 形成对产品“感知识别-认知-感知体验-情绪评价”全流程的一致性通感定义,重塑用户体验中的认知行为路径,减少交互过程中冗杂的感知及情感负荷,并通过汗糖检测APP的设计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包装设计中交互式体验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陈柏寒 《包装工程》2016,37(2):29-33
目的以包装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包装中交互体验的构建形式进行研究,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交互式体验"这一概念的相关资料文献的提取、整理、分析、归纳,结合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分析多感官、行为及情感3个层面交互体验的营造方式。结论包装设计可以利用视觉元素、结构、材料等营造消费过程中的多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及情感体验,通过引导消费者与产品的交互行为起到沟通情感、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和生活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品牌推广领域的文化表述理论和情感化设计中的三层次理论,共同探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模式。方法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特征,提出包括"文化解码、文化表述、情感整合、产品实现"4个步骤和"感知维度、体验维度、情感维度"3个维度的"四步骤三维度"设计模式,并通过莫高窟旅游纪念品设计实例加以验证。结论在文化解读与传播的基础上,文化表述理论能有效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而三层次理论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所提出的设计模式为现有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筠梓 《上海包装》2023,(10):66-68
在体验式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产品所带来的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多感官体验设计强调感官协作,通过多个感官刺激,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感知产品信息,形成对产品的综合认知并激发情感。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设计理念,探究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用户需求分析、设计定位、开发文物原型确定、设计构思、设计过程与效果展示等角度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旨在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竹托盘     
竹托盘以天然竹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环保型免熏蒸托盘。一般包括全竹竹环峰窝板托盘、全竹竹席瓦楞板托盘,也包括竹环蜂窝板或竹席瓦楞板作为托盘铺板,托盘纵梁采用木材方料或刨花方墩的复合结构托盘。  相似文献   

12.
13.
竹材再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晓丹  王沂蒙 《包装工程》2011,32(2):52-55,67
基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从绿色低碳的竹材入手,探讨了竹材的再设计。通过对竹材的生理特性、生态特性和文化特性的深入分析,对竹材建筑、家居、玩具、高科技等领域的再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通过竹材的再设计,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引领人们进入低碳的现代生活,而且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相似文献   

14.
A new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flattening circular natural bamboo culm to plate form for remarkably enhancing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enhanced bamboo, cheaper than Al, is then used to reinforce an aluminum alloy for civilian applications.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are greatly enhanced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Al alloy. The Al protects bamboo from bioerosion and improves hygroscopicity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索造纸剩余物竹屑高效利用新途径,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竹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竹屑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竹屑质量分数为70%时,竹质纤维-HDPE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优;加入竹屑降低了复合材料起始分解温度,但提高了其高温耐烧蚀性;竹质纤维-HDPE复合材料结晶度随着竹屑质量分数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当竹屑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结晶度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在承受动态载荷时刚性好,热变形小。  相似文献   

17.
吴波  周惊雷 《包装工程》2017,38(8):227-231
目的探索竹材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方法以便携式餐具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市场调查和走访民间艺人以及设计师的方式,在分析竹材的材料特性、加工工艺和形式创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竹材在便携式餐具和包装设计中的各种呈现形式。结论通过对片状材料的运用、曲面的运用、立体部件的运用、材料的对比、原竹的拿来与破坏这几个方面的形式创造方法的运用,并以具体的设计案例,为该领域的相关产品以及竹材料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竹制灯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慧琴  谢雨薇 《包装工程》2019,40(20):164-168
目的 研究用户对竹制灯具的情感化需求,探讨情感化设计在竹制灯具中的应用。方法 以情感化设计为理论基础,针对当前市场中竹制灯具设计出现的问题,从设计心理学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三个层次出发,对竹制灯具的造型、功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在竹制灯具设计过程中融入情感化理念的重要性和情感化竹制灯具设计给用户带来的不同感受。结论 竹制灯具的设计应从情感化的角度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运用三个层次,通过使用竹制灯具,体验其在感官、产品的功能及内涵上带来的不同情感。提出了竹制灯具的情感化设计方法,使产品与竹文化相结合,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这为灯具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法,有利于提升竹文化与产品价值,拓展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9.
竹家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梦瑶  张仲凤 《包装工程》2016,37(14):122-125
目的对竹家具情感化设计概念要素的表现力进行研究。方法从造型、材质、色彩方面着手,提炼出竹家具的形态要素。结合情感化设计的3个水平,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研究情感因素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应用,将竹材带给人们的情感因素融入到家具设计中,从而达到人、产品和情感的完美结合。结论分析竹家具设计与情感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竹家具情感化表现力的研究,为竹家具的情感化设计提供更好的借鉴,从而设计出真正绿色舒适且带有情感色彩的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水煮笋包装罐的制造工艺、质量要求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