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类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不同的生物分子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脂质也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中的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等重要领域,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脂质组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分类和功能与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脂质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一门新兴组学,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具有高通量,高灵敏性和稳健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代谢组学的分析流程,并介绍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食品安全,食品质控,食品加工,食品溯源及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应用与...  相似文献   

3.
脂质是生物组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质谱等技术能够对脂质的种类、结构和数量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进而确定不同脂质在肉制品中的作用。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脂质组学在肉品研究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通过脂质组学能够更加直观了解脂质对肉品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并通过确定标志性脂质的方式对不同加工处理的肉品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方式在当前研究中的占比增加,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食品中脂质的成分和含量,说明不同状态下食品中脂质的基本情况,进而通过这一指标分析食品的状态;阐述脂质组学在肉品中的应用情况,说明脂质组学当前的应用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谦  张九凯  韩建勋  邢冉冉  刘箐  陈颖 《食品科学》2019,40(21):324-333
脂质在不同食品中组成各有差别,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卫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与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脂质营养的深入研究不仅对食品质量安全,还对临床医学和农牧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产生影响。随着脂质分离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门系统分析脂质的新兴学科——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脂质组学广泛应用于食品脂质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流程,并重点对脂质组学在食品成分分析、品质判别、真伪鉴别、产地溯源和食品安全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总结了脂质组学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局限性并予以展望,以期为脂质组学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小分子代谢物综合分析,是对代谢靶标分析、代谢轮廓分析以及代谢指纹分析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传统的食品分析主要分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在一种食品中检测到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为食品的鉴别、安全、加工、营养研究等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撑。文章综述了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样品制备、数据分析方法,并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鉴别和食品风味研究方面的应用,旨在为食品代谢组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谷物食品是人类每日能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安全和食用品质备受关注。谷物代谢组学作为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代谢组学”分支,在量化和分析各种代谢产物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的分析流程,以及其在谷物食品成分鉴定、风味物质鉴定、产地溯源、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在谷物食品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谷物食品深度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7,(6):11-13
脂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中的脂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对脂质组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脂质组学在蛋品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陈宇欢  李静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14,35(15):272-276
脂质是生物体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之一,结构和种类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引发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许多代谢疾病。脂质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是综合研究脂质代谢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质谱与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脂质组学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脂质组学研究脂质分子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人体脂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脂质组学方法,对油茶籽油的脂质轮廓进行分析,并结合脂质类别功能分析揭示油茶籽油功能特性。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6大类、22亚类、278种脂质单体分子。其中,脂质单体分子的碳链长度主要分布在35~54之间,碳链不饱和度主要分布在2~4之间。脂质含量-功能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的甘油酯(GL)种类、甘油三酯(TG)与甘油二酯(DG)的比值、异戊烯醇酯(PR)和固醇酯(ST)等功能脂质成分上比其他常见植物油具有优势,明确油茶籽油具有良好的促进能量消耗、抑制体内脂肪积累以及预防高血压相关疾病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伴有轻度乏力、不适、口渴等不明显症状,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仅血糖一项,较为单一,并且早期病变期的患者血糖指数变化并不明显,往往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察觉。脂质组学的发展,能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浆脂质组分的检测、比较,建立更为全面、准确的糖尿病病前诊断和病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综述了脂质组学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总结了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的主要脂质标志物,探究了膳食结构和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脂质标志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目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及掺假等问题均会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代谢组学作为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界干扰前后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探究机体内代谢机制,适用于食品安全多种微量危害因子的鉴别和监测。此外,危害因子在食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成为特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致病菌作用机制和品质安全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阐述靶向代谢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常用的数据采集和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生鲜食品品质和肉制品掺假等食品品质和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组学联用技术提出展望,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发酵过程复杂,常规的研究手段难以探究影响发酵食品营养和风味的因素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起的技术,可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目标物质变化的相对关系,十分适合研究食品发酵过程中底物、营养、风味等方面的变化机制。该文从代谢组学技术的主要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以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为发酵食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油三酯(TAG)是禽蛋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禽蛋的贮藏及加工性能发挥重要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禽蛋脂质中TAG的分子结构类型及含量差异,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利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模式、苯基-己基色谱柱完成了鸡蛋、鸭蛋和鹌鹑蛋蛋黄油脂中TAG分子结构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禽蛋TAGs中共检测到35种分子类型,其中鸡蛋35种,鸭蛋35种,鹌鹑蛋34种。TAG分子结构中含量最高的为OPO,其在鸡蛋、鸭蛋和鹌鹑蛋中含量在34.52%~36.86%之间;此外,OOO,PLO,PPoO及POP的含量也均大于5%,是禽蛋脂质含量较高的TAG分子类型。而SGP在禽蛋中的含量仅为0.01%~0.03%之间,OOG则在鹌鹑蛋中未检出。气相色谱的脂肪酸验证表明液质联用对禽蛋TAGs的结构及含量分析是真实有效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禽蛋在PCA得分图上区分显著,PLO、OLO、OOO、OPoO、POP及PPoO对区分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脂质组学研究三粉(Sanfen,SF)驴和乌头(Wutou,WT)驴肌肉脂质和脂肪酸组成、差异脂质、潜在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途径。结果表明,2种驴肉均鉴定出1 101种脂质分子,属于13个亚类。甘油三酯为德州驴肌肉优势脂质,其次是磷脂;甘油二酯相对含量在SF驴肌肉中显著高于WT驴肌肉(P<0.05)。SF和WT驴肌肉中所有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共筛选出37种差异脂质分子(投影变量重要性值大于1和P<0.05),其中SF与WT驴相比,32种上调,5种下调。利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筛选出11种脂质分子可作为区分SF和WT驴的主要候选生物标志物。差异脂质分子主要富集的脂质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生物合成途径、α-亚麻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本研究在脂质分子和代谢水平分析德州驴不同品种肌肉脂质的差异,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张维潇  李键  骞宇  索化夷 《食品科学》2012,33(5):309-314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免培养,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适当筛选,得到目的基因及生物活化物质的新型研究方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现在愈渐成为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近几年来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其在酶制剂开发、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发酵群落、生态演化,食品营养和发现新型物质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探讨宏基因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脂质组学是继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之后,研究生物不同脂质分子的化学结构、生物功能及其在代谢调控中的动态变化,揭示脂质在生物样本中代谢调控机制的学科。水产品是农业和食品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分支,脂质组学这一新兴学科正逐步扩展延伸到水产品相关技术邻域,为水产品的代谢、加工、贮藏、营养等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脂质提取方法的发展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产品脂质组学正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探讨了目前脂质组学研究中几种常用的脂质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并从脂质轮廓出发,对脂质组学在水产品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总结。目前脂质组学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所涉及的方面广泛,如加工贮藏、功能营养、代谢疾病等,并且发展迅速,正逐步朝着规模性整体性的方向发展,有着无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对产自新疆和山东的驴奶中代谢物和脂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样本中的代谢物和脂质都具有较大差异。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P<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2或<0.5为阈值,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12、34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吗啡感受素、麦德龙苷C以及戊基羟脯氨酸等重要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化合物分别与蛋白水解和微生物代谢有重要关系。以VIP≥3.0、P<0.001且FC≥2或<0.5为阈值,在负离子和正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了50、36 个差异脂质。本研究所发现的差异物可以作为潜在的标志物为产地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驴奶的进一步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丹 《中国油脂》2021,46(10):75-81
对棕榈酸(PA)处理的人源肝细胞中的脂质进行脂质组学分析,探讨PA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基于HPLC-MS的脂质组学技术,识别和量化PA处理人正常肝细胞后改变的内源性脂质代谢产物,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脂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1 000多种脂质代谢物,又可细分为22种质类别,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有628种脂质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A处理组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肌醇(PI)、神经酰胺(Cer)、己糖神经酰胺(Hex1Cer)、鞘氨醇(SPH)、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酰基肉碱(AcCa)和N-酰基乙醇胺(AEA)含量显著升高,鞘磷脂(SM)、二己糖神经酰胺(Hex2Cer)和胆固醇酯(ChE)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A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上升,即细胞周期发生阻滞。综上,PA显著改变了肝细胞的脂质代谢谱,诱导细胞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在食品发酵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代谢组学的概念、特性和技术平台.综述代谢组学在食品发酵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发酵菌种筛选、分类和鉴定,功能基因研究和代谢途径解析,发酵过程调控和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代谢组学在食品发酵研究中的发展前景作展望.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作为食品中基本的营养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和营养学功能。在脂质分离分析中已有溶剂萃取、薄层色谱分离等常规方法。复合银离子络合技术是基于银离子螯合法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兴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纯度。本文主要从银离子与脂质络合机理、银离子提取脂质的方法以及银离子在不同生物样品中的应用3个方面介绍近几年国内外最新研发的多种复合银离子络合技术在脂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脂质分离分析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