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治淮》2012,(7):38-38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ebai),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讶火水利工程。“陂”是池塘的意思,因为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水形成而得名。隋唐以后,在此处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目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陂塘是一种蓄水灌溉工程,在我国西汉后期开始,各地修建了许多陂塘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陂塘工程。 1、芍陂: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公里的地方,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知名的古平原水库。东晋时,安丰县设置于此,又因芍陂的水利作用。使陂周连年丰收,以后改名为安丰塘。据《后汉书·王景传》记载,芍陂建于楚庄王时代(公元前613——591)年,是著名的政治家孙叔敖主持修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当地利用本区的丘陵地形,在低处环湖筑堤,拦蓄以淠河为主的几条小河,形成周长120多  相似文献   

3.
<正>芍陂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km处,是古代淮河流城最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隋唐后因陂址在安丰县境内,故又名安丰塘。此外,在历史文献中,还有"龙泉之陂"、"勺陂"、"期思塘"等称谓。关于芍陂的创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楚令尹孙叔敖所修,时间约在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年)之间。一说是楚大夫子  相似文献   

4.
<正>在淠史杭灌区,有一个水库颇为与众不同——安丰塘。相比于其他水利枢纽,它的历史要追溯到2500多年前。从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始修建起,历朝历代几经荒废修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淠史杭工程的出现,安丰塘又重新发挥出"水利"之用。沿着淠河干渠从六安市区一路向北,到寿县境内再行驶20余分钟,远远就能看到一个堤坝,堤坝上竖着一块石碑,上面书有"芍陂"二字,此为寿县籍著名书法家司徒越手迹。"芍陂"即是安丰塘的古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亦有提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寿县有两颗水利明珠,其一是古塘芍陂(今称安丰塘),其二是寿县古城(古称寿春)。前者作为古老的水利工程闻名中外,后者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名传遐迩,但作为水利名城,似乎还鲜为人知。芍陂为二千多年前楚令尹孙叔敖始建,后汉王景帝重修。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汛抗旱》2021,(4):F0002-F0002
芍陂,亦名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古城南30公里处,地处淮河中游南岸,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我国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据史书记载,芍陂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经历了2600余年兴衰,至今仍灌溉着67万余亩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土石坝是一种古老的坝型。我国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就在今安徽省寿县的淮河支流上修建了灌溉用的芍陂,即今安丰塘水库。在公元514年,在淮河中游修建过高50米的浮山堰土坝。公元前5世纪,在今伊朗修建过高23米的土坝。堆石坝则到本世纪30年代以后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阳 《治淮》1995,(12)
安丰塘古名芍陂,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公元前613至公元前591年间),为楚相孙叔敖征集民力所建,迄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位居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首,其悠久的历史被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优秀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安丰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一言以蔽之,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遥想当年,孙叔敖动议开挖这方塘时,“在这种激动的情绪中,人民与孙公合一,就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壮举”(武陟山《安丰塘畔》)。正是由于孙叔敖能够施教于民因地  相似文献   

9.
在淮河流域,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当数安丰塘了。安丰塘又名芍陂,地处寿县城南30公里处,建于春秋楚庄王时,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现为淠史杭灌区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安丰塘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号称“神州第一塘”,属国家重点保护历史文物,素有“芍陂归来不看塘”之誉。塘区内水面辽阔,景色宜人,名胜古迹繁多。塘北堤尚存始建于汉代的孙公祠,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安丰塘旧城遗址,这里存留有历代碑石和古建筑。另外,安丰塘通过建国40多年来的重建修治,塘堤垂柳,塘内小岛、田园,环境幽雅,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公里处,历来史家都认为它就是芍陂。期思陂则是芍陂的异名。传统的说法是:芍陂为春秋时期楚令尹孙叔敖主持兴建。这里,仅就个人读史和实地观察所得,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芍陂创建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陂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一项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目前对于该工程创建的年代、由谁主持创建等问题,学界还存有分歧。本文从孙叔敖任楚令尹的时间、楚国东扩的史实,楚庄王时期前后楚国和芍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以及芍陂水利效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出芍陂应为楚庄王时期楚令尹孙叔敖主持创建。  相似文献   

12.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强化灌溉节水就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节水灌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了相应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对促进辽西干旱丘陵地区灌区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年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从吉林省西部近年来的应用推广情况来看,其在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和粮食增产等方面效果显著,并显现出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的效益机制的反应各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仅基于玉米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不同给水条件的生长变化机制研究成果,对原有灌溉制度的相关参数,如灌水次数、灌水强度、灌水时间等进行适应性修正。提出了基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调亏灌溉密植补偿效应提高单位产能的灌水机制。结果表明,结合调亏灌溉技术可改变作物的生殖生长特征,提高作物品质和土地容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白银市兴电灌区电力提灌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工程所有设备的运行都是手工操作.随着“兴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实施,兴电灌区运用IT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兴电灌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中对泵站机组运行工况监测和机组远程启停、闸门远程控制和流量监测、调度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和科学调度配水.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近年来完成100万亩农田由传统地面灌(管灌)转为浅埋滴灌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本文根据该工程实施2年来的实地调研和2010—2019年地下水观测资料,以常规管灌为对照,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节水、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对浅埋滴灌技术和高效节水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浅埋滴灌技术比管灌技术分别节水41.83%和37.66%,灌溉水生产率提高1倍以上,净收益增加51.96%和49.88%。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对比可知,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由工程实施前0.36 m/a下降至0.24 m/a,浅埋滴灌工程实施能明显减缓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浅埋滴灌技术的综合效益均高于管灌,可在本地区或者相似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鉴于芍陂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非凡价值,挖掘其在治水中的先进性及其对当代治水管理的借鉴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等资料,梳理了芍陂灌排工程管理的历史演变,总结了芍陂在历史上的治水管水大事记,阐述了芍陂的兴衰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治水经验,明确了灌溉管理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双河长制”在河湖治理的显著效率、退田还湖在促进河湖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打造幸福河湖、传承治水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引领。以期在芍陂兴废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吸取经验,探索灌溉管理与维护制度的发展规律,为当代治水护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农田潜水蒸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灌区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引用水量不足导致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文中分析了汾河灌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农田潜水蒸发的规律,对今后灌区控制盐碱化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灌区管理中用水效率低、工程建管不完善、农业水价总体偏低等问题,利用“以电折水、以时折水”等方法,获取灌区重要节点水量,并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形成具有实时显示、查询、管理等功能的智慧灌区平台(GMS),进而提升灌区科学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以颍上县人民河灌区为例,对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农业水价改革专题模块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模块设计包括专题水价管理、灌溉定额、用水单位管理、用水量统计、水费征收管理等功能,分析了 GMS 在颍上县人民河灌区的应用成效,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应用提升了灌区用水计量精准率和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4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以及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采用能值分析基本理论分析计算了西安市2000-2014年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灌溉用水产生的效益值,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灌溉水效益分摊系数以及效益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效益分摊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34,并且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单方灌溉水效益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增大,总效益的变化趋势与单方灌溉水效益基本一致;灌溉用水、降水、人力投入、农药化肥施用、机械动力投入等是影响西安市灌溉用水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因素,人力投入及灌溉用水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却与农业灌溉分摊系数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科学与水工程》2015,8(3):205-210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evalu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a variable fuzzy assess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model can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relative membership degree and relativ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the sample indices in each index's standard interval, and obtain the evaluation level of the sample through the change of mode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Beitun Irrigation District, which is located in Fuhai County, in Altay City,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five indices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canal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field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crop water productivity,effective irrigation rate in farmland,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rea ratio.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in the Beitu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es from 2006 to 2008 were all at the third level(medium efficiency), while the index in 2009 increased slightly, falling between the second level(relatively high efficiency) and third level, indicating an improvement in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in the Beitun Irrigation District, which in turn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reliable and easy to use.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in similar irrigation distr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