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玥 《包装工程》2019,40(8):276-278
目的探究城市导视系统的现状及未来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策略。方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大背景对我国沿线城市的重大影响与深远意义,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聚焦于城市导视系统,对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识别特点、导视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究,深入挖掘城市导视系统的现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的几项原则,最后以城市公园导视系统、旅游景区视觉导视系统等为例,探索其多元化设计策略,开启媒体化、时代化和特色化的长远发展之路。结论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导向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空间使用效率,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城市综合体重庆天地导视系统地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明 《包装工程》2016,37(6):37-40,82
目的以重庆天地导视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中的地域性特征。方法通过对重庆天地导视系统设计应用案例的分析,探究了地域性要素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提炼方法和视觉表达途径,推进了导视系统设计中体现人文地域特征的研究领域的发展。结论地域性设计元素的应用,丰富了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导视设计中造型、图形、色彩和材质要素的分析,研究了重庆天地导视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从视觉表达上呈现了重庆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对展示和提升重庆的城市个性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俊  汤迪欣 《包装工程》2020,41(24):46-52, 78
目的 分析人机工程学理论在公共导视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究在符合人的认知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域特色的和审美需求的导视设计发展方向。方法 总结目前城市公共导视设计中识别性差、缺乏对特殊人群的考虑、忽略历史文化内涵等问题,结合人机工程学中对人物理尺寸的研究,探寻导视设计中导视牌的布局、色彩、照明光效与正常成年人、儿童、特殊人群之间的关系。最终聚焦于导视设计中“人”的因素,在关注人的生理基础需求的同时也应注重心理上的文化审美追求。总结归纳出人机工程学在导视设计中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方向。结论 科学的导视设计能快速指引观者找到目的地,同时传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因此要设计出以文化为内涵,科学为骨架,新技术与媒体为载体的导视设计,从而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营造舒适宜居的城市氛围。  相似文献   

4.
导视设计中的图形可以帮助你辨别方向,寻找路径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通过可视图形的帮助,能够方便的识别和获得信息。导视设计中的图形涉及到色彩、字体、图形、版式,在牌子的材料中涉及到高度、形状、材质、工艺以及科学的设置等诸要素,导视图形就形成了一种比文字更能让人理解及运用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导视中的标识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慧妹 《包装工程》2011,32(24):22-24,44
分析了城市环境导视中标识系统设计的基础、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城市环境导视系统的功能,论述了城市中标识及标识牌设计和设置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共环境中标识系统的不规范性、不合理性,以及在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导视系统改进的措施,以及怎样通过城市环境导视系统的完善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月  张小开 《包装工程》2019,40(2):94-98
目的研究新媒介技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规律。方法通过新旧传播媒介的分析与对比研究,推导出新媒介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基本特征、核心要素及设计规律,并进一步用案例验证。结论新媒介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是数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性体验模式与创新性信息传达为城市品牌形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刘梁 《包装工程》2020,41(14):272-277
目的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人与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环境心理学与医院导视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研究环境心理学对改善医院导视系统现状的有效方法,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医院导视系统使用情况的走访调查发现其不足之处,进而对国外医院导视系统开展调查,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发现国内外医院导视系统设计的差异性。从知觉、空间感知和感知层面探讨不同群体对医院导视系统的特殊需求。结果用环境心理学设计理论研究我国医院环境,符合医院导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医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很重要的一部分,服务人群有其特殊性,未来设计发展趋势应该符合环境与人的根本需要,结合新技术,用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指导医院导视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儿童群体特征需求的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8,39(24):65-69
目的 研究儿童公共空间内满足儿童生活需求的导视交互设计。方法 通过对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观察、访谈和实际生存体验,分析儿童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索儿童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 儿童是不可忽视的行动主体,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儿童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儿童通过导视系统设计关注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张洪梅 《包装工程》2020,41(12):281-284
目的探索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创新路径。方法由景观设计的概念谈起,结合当前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主题定位不准确、对文脉把握不当、缺乏个性等方面存在的现实不足进行探讨,接着以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为主要原则,就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导视系统、城市街道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和城市园林景观导视系统为着力点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探究。结论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在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设计原则与重点,以更加新颖的创意与更富情感的表达,实现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情感性表达,从而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晓丹 《上海包装》2023,(10):172-174
导视系统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中间科学,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了解识别环境,获取特定信息,建立人与空间和环境更深层的连接,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概述了导视系统和视觉传达设计,从实践应用方面介绍了功能性、包容性和艺术性原则,强调符合人体工学、合理选择材质和优化图形、色彩和文字设计的重要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海霞 《包装工程》2019,40(2):221-224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由城市的发展轨迹切入,提出城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从客观角度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缺失,得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迫切性,并分别选取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公交车站等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理念及实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新解读,总结未来进行文化重构的有效策略。结论公共设施与城市建筑共同构筑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在公共设施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气质、风格及市民的精神风貌,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郭大耀 《包装工程》2018,39(16):252-255
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性格的名片,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隐性因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当代城市建设文化内涵,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融入方式,是折射城市的文化、品质、风格及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以及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别借助实例论述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公交候车亭、城市公园三方面的融合,体现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结论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符号,能够进一步传承地域文化,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人、物、环境以及城市文脉的和谐与延续。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大力  陆津 《包装工程》2018,39(10):280-282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重构。方法从文化的含义入手,探索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体现,分析城市公共设施中地域文化的相互关联,最后调动社会力量,收集历史素材;结合城市实际,再生造型符号元素;重视文化认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并结合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的公共设施在地域文化重构中的具体策略进行实例论证,得出城市文化的构建策略与延伸方向。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价值重构,能表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属性,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肖丽  熊炎  赵宏亚  卢怡安 《包装工程》2019,40(24):337-344
目的弘扬并创新性发展区域文化,构建特色型城市家具产品设计体系。方法以江西红色文化为根基,通过与工业设计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一、撷取设计符号,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包括红色物质文化的形态、文字、色彩符号;以及红色非物质文化蕴藏的无形文化信息符号。二、运用外显与内隐元素的主观组合、增加城市家具的交互体验,来减少设计模型与用户理想模型之间的认知摩擦,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契合度。结果得到具备"红色物质文化形态延续、红色非物质文化活态承继、辨识度高"等特性的江西城市家具设计体系,并由此研发出系列产品。结论通过该体系的研究及实践,能有效地展示文化与产品之间的转换与融合,可成功塑造江西城市"和而不同"区域形象,亦可助推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6.
徐燕 《包装工程》2018,39(6):266-270
目的导识系统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评价指标,融入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为合理设置视觉导识指明方向,方便游客游玩,展现城市形象。方法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以城市地域特色为基础,了解游客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导识系统中的图形导识、文字导识、色彩导识和形态导识进行设计研究,以实现区域识别、地标识别、方向识别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结果旅游城市的导识系统视觉要素设计需遵循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原则。结论基于此设计的导识系统才能用多种形式去引导游客,实现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城市的亲和力与友好程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言波  王琪 《包装工程》2019,40(6):294-29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地域特征的融合与创新。方法结合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从实用功能、装饰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公共设施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总结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价值;就地域特征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辩证分析,分别从地域历史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材质元素等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合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案例;在宏观角度探讨未来公共设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民俗、特质的重要体现,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灵感来源加以融合,能够给公共设施设计以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城市彰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得更高审美享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8.
陕西社火脸谱传统造型因子提取与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以陕西社火脸谱传统造型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造型元素的演化方法,并在具体设计实例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在研究陕西社火脸谱史料及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脸谱的谱式、色彩、纹饰进行整体特征分析;基于典型样本,提取出显性的谱式因子、色彩因子和纹饰因子,隐性的情感因子和历史文化因子。结果 依据产品的物理性要求和文化性要求,利用形状文法对关键性元素推演,设计出具有陕西社火脸谱韵味的十二生肖主题茶饮。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机融合是设计本土化的必然要求,具有文化性和人文情怀的产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内涵,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鉴 《包装工程》2023,44(2):329-331, 338
目的 探索公共设施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表现。方法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风景,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在当前的时代发展步调下,其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现实的设计实践中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艺术化表达成为必然,而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也趋向成熟。结合当前公共设施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可遵循的应用原则,并分别就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材料、色彩、造型和文化内蕴等细节展开论述,同时辅以几个具体的公共设施设计案例,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融合之道。结论 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将城市的特质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表达,使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也给弘扬城市传统地域文化创造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