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铜电极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的自组装单层结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进行研究。SERS光谱表明:APDTC分子通过硫原子垂直吸附在铜表面形成APDTC自组装单分子膜(APDTC SAMs)。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在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APDTC SAMs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8%;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相似文献   

2.
双苯并三唑Mannich碱在5% NaHCO_3溶液中对Cu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并三唑(BTA)为母体合成了两种双苯并三唑Mannich碱1,2-双([1,2,3]苯并三唑)-1,2-二苯基氨基乙烷(BBTAP)和1,2-双([1,2,3]苯并三唑)-1,2-二甲基氨基乙烷(BBTAM)。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BBTAP、BBTAM和BTA在5 mass%NaHCO_3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三种化合物在5%NaHCO_3溶液中对Cu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与BTA相比,BBTAP和BBTAM具有用量少,缓蚀效率高的特点。三种化合物在铜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在铜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物理-化学混合吸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一种新型的咪唑啉类缓蚀剂CPA-1对N80钢在CO_2环境下的缓蚀性能。方法通过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缓蚀率和缓蚀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对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类型。结果失重结果表明,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当温度为40℃、缓蚀剂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缓蚀率达到95%;温度升高至80℃时,缓蚀率下降至87%。电化学试验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阴极和阳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表面形貌分析表明,缓蚀剂能有效改善金属表面的腐蚀程度。结论咪唑啉类缓蚀剂CPA-1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对N80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机理为通过吸附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抑制金属腐蚀,吸附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均会在金属表面发生。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2-PCT)。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2-PCT在1mol·L-1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2-PCT对Q235钢在HCl溶液中具有优良的缓蚀作用,当缓蚀剂浓度达到1mmol·L-1时,缓蚀率达到95.38%,其在Q235钢表面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樟树籽提取物在5%硫酸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5℃时樟树籽提取物(CCSE)在5%H2SO4溶液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樟树籽提取物为15g/L时,在25℃时缓蚀率达84.01%;因其在钢铁表面吸附起缓蚀作用,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运用相关公式,求出ΔG的值在-20~0kJ/mol之间,属于物理吸附;并讨论了缓蚀机理。极化曲线表明樟树籽提取物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6.
利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 (EIS)、扫描电镜 (SE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 研究了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BS-18) 对冷轧钢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BS-18对冷轧钢在0.5 mol/L H2SO4中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且BS-18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缓蚀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50 ℃时BS-18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可高达96.9%。添加BS-18后同时抑制了阴极和阳极反应,使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且显著降低了冷轧钢表面的腐蚀程度实。  相似文献   

7.
通过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测试了稀土盐Nd(NO3)3在25℃的1.0 mol/L HCl溶液中对1060铝的缓蚀性能.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腐蚀前后铝表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Nd(NO3)3能有效抑制铝在HCl溶液中的腐蚀,缓蚀率随着Nd(NO3)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体系中采用十八硫醇(ODT)在青铜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该膜在0.5 mol/LNaCl溶液中对青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DT在青铜表面形成了SAMs,能够有效抑制青铜的腐蚀。随着成膜温度和ODT浓度的增高,ODT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和覆盖度提高。当ODT浓度为0.1 mol/L、成膜温度为60℃时,缓蚀效率为98.1%,覆盖度为98.7%;十八硫醇在青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豆粕提取物(SME)作为植物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在25~9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缓蚀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40℃,缓蚀剂浓度为0.8 g/L时,缓蚀效率达到92%。缓蚀剂对阳极和阴极都有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分子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既有化学吸附也有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失重法、开路电位 (OCP)-时间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 (EIS)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了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 (CSGC) 在1.0 mol/L HCl溶液中对Al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CSGC对Al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当用量仅为50 mg/L时缓蚀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化曲线表明CSGC为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EIS谱在高频区呈容抗弧,在低频区亦出现大段感抗弧,阻抗值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EM表明添加CSGC后Al表面的腐蚀程度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腐蚀的产生机理,从而探讨了防腐蚀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表面形貌观察和电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混合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苯甲酸钠在去离子水中对金属钆、La(FeSi)13合金电偶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添加0.05mol/L BTA与0.05mol/L苯甲酸钠的去离子水中,当La(FeSi)13合金、金属钆与304不锈钢形成电偶对时,其耐蚀性比在去离子水中有大幅提升,La(FeSi)13/钆、304不锈钢/钆、304不锈钢/La(FeSi)13三种电偶对的缓蚀率分别达到了90.5%、93.5%和96.5%;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钠能够有效抑制以上金属间的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airfram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operate, are described, and resulting corrosi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ntaminants which produce them. It is concluded that, owing to the limited maintenance times available during the operating life of an aircraft, corrosion prevention must be undertaken during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stag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环己胺甲基脲(CAU)气相缓蚀剂的防腐蚀性能和成膜特性。方法 采用密闭空间挥发减量实验考察了CAU气相挥发能力,通过气相缓蚀能力实验和气相防锈甄别实验研究了它对碳钢的气相缓蚀保护作用,采用ACM电极技术考察了CAU预膜对碳钢电极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XPS技术分析了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成膜特性。结果 环己胺甲基脲的挥发性较小,72 h、50 ℃条件下密闭空间挥发减量大约为1.0%。经过20 h诱导期,气相缓蚀实验的碳钢试片无锈蚀。气相防锈甄别实验中,CAU可以使碳钢的腐蚀率从311.9 mg/(m2?h)降低至64.76 mg/(m2?h),对碳钢缓蚀效率为79.24%。CAU预膜电极电化学阻抗谱呈现弥散效应,经过30 min的CAU预膜,碳钢电极的电荷传递电阻从1.32 kΩ?cm2 提高到3.81 kΩ?cm2。环己胺甲基脲可以挥发到达碳钢表面,通过分子中的N原子、O原子和Fe原子发生化学配位作用,吸附在碳钢表面形成保护膜。结论 环己胺甲基脲是性能优良的碳钢气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腐蚀管理是一种防止腐蚀失效的综合文法,腐蚀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生产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成本效益,通过控制所有与腐蚀、材料及工艺等相关的因素以达到上述目标。目前这一观念在欧美国家得以普及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更加重视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泄露,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改善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消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光圆钢筋与带肋钢筋在腐蚀过程中的差异,以氯离子侵蚀为脱钝机制,根据相关腐蚀电化学原理,使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模拟;模型不但耦合了基于电化学、氯离子、温度和水分的多物理场,还对钢筋的去钝化行为和腐蚀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工况下、同种规格的两种钢筋中,带肋钢筋的去钝化时间更短,优先腐蚀且腐蚀速率比光圆钢筋更大;横肋最大宽度和间距的减小都将导致钢筋腐蚀速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Nd-Fe-B合金的腐蚀及防蚀表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家驹 《金属热处理》1999,(2):32-33,49
研究了在环境腐蚀试验条件下Nd-Fe-B合金的腐蚀行为及腐蚀对其磁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腐蚀的表面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Nd-Fe-B合金有较高的腐蚀速率,腐蚀后Nd-Fe-B合金的磁性能降低。化学镀Ni-P及电泳涂装的复合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防蚀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铝镁合金是未来应用汽车领域发展具有很大潜力的一类重要材料.通常,在商品中的铝镁合金,镁的质量分数在0.5%~13%.汽车制造商通常选用镁的质量分数在4.5%以上,然而研究发现,当镁的质量分数超过3%的时候,会引起晶界间腐蚀,从而造成应力腐蚀开裂.此现象未见文献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铝镁合金在不同的热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汽车腐蚀不仅影响车辆美观,还会造成车辆安全性能下降。本文主要介绍了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的试验方法,并对整车60循环试验后常见的腐蚀问题及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6xxx系(Al-Mg-Si)铝合金作为综合性能良好的中强铝合金,因其较小的密度、良好的耐蚀性和成形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建筑机械等领域。然而,该类铝合金在工业应用中依然存在腐蚀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6xxx系铝合金的腐蚀类型,总结了影响其耐蚀性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合金元素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中的Mg、Si、Cu、Zn等元素显著影响合金的耐蚀性能,过量Si和Cu元素的添加增加了铝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适当地添加过渡族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可有效改善铝合金的耐蚀性。随后,分析了提高铝合金耐蚀性能的途径,包括改善热处理工艺、优化合金成分及添加复合物等方法,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表面防腐处理工艺,如阳极氧化技术、微弧氧化技术、化学转化膜技术、电镀及化学镀技术。最后总结了以上防护途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耐蚀铝合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