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创造的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激励、鼓舞和促进作用的环境。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是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上进的共同心理。它包括在理想、追求方面的进取心理,在学业成才方面的务实心理,在改革、参与、民主、竞争意识上的渴求心理,在社会角色意识上的荣耀心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群体心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一、从点上看…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与高校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的内化,并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过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跨世纪合格人才,这里的“德”,最根本的是要...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必须把政治品质的教育放在德育之首从总体上说,人才个体品德包括三个方面,即个性心理品质、伦理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在形成顺序上,先是个性心理品质,其次是伦理道德品质,最后是政治品质。这样,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三个教育阶段:一是以培养个性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二是以培养伦理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三是以培养政治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三个教育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与人的生理和心理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合理消费需求的教育中南工业大学胡弼成,清心在当代条件下,文化价值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个人的意义正在增长,精神需求不断发展,它们在人的总需求系统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精神文化对于个性各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人类全部力量”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已在日益增...  相似文献   

5.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是一种非理性教育,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客观世界以及个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认识或态度,它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个体和客观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个人与客观环境的矛盾反映在人的认识之中,就形成了自我意识的矛盾。首先,自我意识的特征体现为渴望进一步认识自我,对自己的成长极为关注。由于青年学生掌握了较广阔的知识,面对社会和亲友们的期望,他们常常去慎思与反省,“自己应该怎么样”、“人的一生应如何渡过”,便成为最富有吸引力的探求…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量的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而学生的个性培养又需要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本文以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为视点,解读个性的内涵及其认识误区的矫正,提出教育民主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前提,认为推行个性化教育是学生个性培养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肩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光荣职责。要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在师生间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思想教育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进行。为了创造思想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教师应该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和谐。所谓师生的心理和谐,是指师或生对于对方的心理有良好的了解,不仅在认识到双方心理的相似点时能相互信任,而且在发现双方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状态不同时,也能互相尊重,愿意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对方,努力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认知与思维方式,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世界观等,从中探求共同点。这里,教师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必然会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迅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给社会变革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必将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如何面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自己处在主...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教育界如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实践给理论界的“教育产业化”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就“教育产业化”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能否产业化,教育怎样产业化,综述分析了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观点,结合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无地域,无时限,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的终端随心所欲地“周游世界”,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思维,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给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徐特立,生前并未使用过“素质教育”这一术语,但他经常用“本性”“觉悟”“习惯”“精神”“个性”“人格”等词语表示人的素质;用“发展”“生长”“养成”“改造”“锻炼”“提高”等词语表示...  相似文献   

13.
(一) 所谓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各种要素的总和,有时候特指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一个人的人格,不仅完整地反映了他的精神风貌,而且必然外显于他的全部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之中。健康人格,不仅要求构成人格诸多要素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且要求各要素之间具有一种良好的系统关系,形成一种合理的系统结构,能有效地维持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体自身的和谐一致,从而保证身心舒适,顺利发挥个人潜能。具体来说,健康人格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高尚的价值取向。关心社会进步、人类幸福,以完成重要的使命为生活重心,而非处处自我关注。 (2)自主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利益多样化造成了实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局限和寻求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的困境。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则要求人们形成更健全的道德价值观念。为此,除了不放弃道德行上学与重视制度和信仰的作用以外,当代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选择合宜的道德教育内容与恰当的教育方式,利用大众传媒、公共文化条件和其他道德资源,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反映着国家的活力和生机,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在促进国家民主、富强、文明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学生构成了劳动后备大军,还因为他们是社会中最朝气蓬勃、最富理想和激情、最具开拓精神的一...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一定的关系,就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要求,就有一定的责任。每一社会的人,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在“一个总的合力”作用下进步和发展。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意识到自身肩负...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中南工业大学陈哲启高校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的因素。校园绿化不仅是物质环境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有着一定的精神属性。它是环境育人的一个重要的物化条件。高校是高层次文化教育基地,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一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列举出555个描绘人的个性品质的词语,然后让人们说出他们喜欢的那些个性品质的词语,并说明喜欢的程度。结果排在前八位的人们最喜欢的词语,分别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信得过、理智、可靠。其中竟然有3种与“诚”有关。而在人们最不喜欢的词语中,虚伪居于首位。可见,人们都把真诚作为与人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造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道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积极意义已在文献①中论述,故有关内容本文从略)。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强调个性化的世界里,没有一种通行的领导力战略。卓越的领导者必须能够凝聚不同个性、年龄、文化的人,让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努力。成功组织里,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处在不同职位的不同人都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当组织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具备不同的竞争力,由拥有不同技巧、能力、个性、经验、年龄、文化背景的人组成,就没有所谓"最好"的领导力风格。竞争力环境给领导力风格带来的暗示变幻多端的商业环境要求不同的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