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涵义及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利用桂林市区16年的水资源贫度计算分析,对水资源系统进行可持续性评价,对比市区人口增长趋势,得出了目前桂林市区水资源系统的承载能力状况,验证了基于可持续性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国外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国际水文科协(IAHS)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学术专题讨论会等信息,综述近年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系统管理提出的新的挑战,国际上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及管理研究的若干特点等问题,提出了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传江  王浩 《水利学报》2007,38(9):1103-110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的元素组成、系统构成、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进展,总结了水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提出绘制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的基础是水量平衡原理、水资源天然和人工侧支循环演化二元模式、多水源联合调配、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等方面。针对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分析和耗水平衡分析,将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简化和抽象为节点、计算单元水传输系统、流域单元水传输系统三类元素,详细论述了构成系统网络图的基本原理,各类元素的构成、功能、简化和抽象方法,给出了系统网络图的定义、制作原理、方法、步骤和特点,并进行了实例应用。本文提出的系统网络图绘制方法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系统之间匹配关系的好坏决定了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而生态水利建设是实现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态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水生态理论的角度建立了水生态监测与评估的具体指标体系,并说明了水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同时指出了目前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一些偏差和误区.阐释了科学实效地搞好水利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为保护水生态环境而建设的水利工程,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简要地分析了区域水资源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立了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一个目标层、一个准则层和两个指标层构成的层次体系,其中,目标层直接通过准则层加以反馈,准则层由指标层Ⅰ反映,指标层Ⅰ由指标层Ⅱ予以反映,介绍了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并对天津市1985-1998年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框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把社会水循环定义为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立足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匹配性,提出了一个社会水循环的概念模型.依据社会水循环概念模型探讨了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的评价目的、评价内容框架和评价准则框架,并提出了一组测评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城市给水、用水和污水排放等系统,有效体现了城市水系统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杨文俊 《水利水电快报》2006,27(23):17-21,30
探讨了“可持续性”这一概念在应用于水资源系统设计和管理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的内涵,回顾了一些学者所建议的可获得更大程度可持续性的指南。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7):44-48
土壤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其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逐步得到重视,但土壤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仍显不足。土壤含水量可通过直接计算或间接反演获得,评价方法应以区域水量平衡为基础,采用循环量或可更新量等指标来表征资源的数量,并区分天然补给和人工灌溉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等工具,耦合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实现尺度转换,结合土壤水资源质量评价获取不同时空尺度土壤水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江苏水利》2012,(7):50-50
该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等级。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11):47-52
通过人类活动与水资源、水环境的相互反馈作用,探讨了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及程度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具有模糊性及相对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自然禀赋、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三个方面,计算分析客观权重下河南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时空展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步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南阳、信阳水资源脆弱程度较低,而郑州、焦作、安阳水资源系统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探讨了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物元模型,对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淳区2012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处于Ⅱ级水平,预测2015年和2020年分别处于Ⅱ级和Ⅰ级水平,评价结果与《高淳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相一致。对指标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法稳定性较好,评价结果较可信。因此,基于改进熵权的模糊物元分析法对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适用性较强,是一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持续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内涵,从区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社会现状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支撑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协调度概念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有关数据对2003—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形势演进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因素导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度变化不稳定,其余3个子系统可持续度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2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协调度波动变化,是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耦合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稳定;3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安全等级逐渐提高,安全态势趋于好转。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水资源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供水条件和需水方案下北京市2025年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和南水北调对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从可持续性角度确定了不同发展情景下南水北调调水规模的阈值。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可总体改善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但在较高需水方案下或丹江口水库遭遇特枯水年时,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应在科学制定需水方案的基础上合理增大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资源战略储备,提升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实现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水资源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点法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对其综合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通过GIS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2010-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水资源可持续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其中阜阳市、六安市已经达到Ⅳ级,其余城市均处于Ⅱ级及以下;响应子系统发展速度较快,压力、状态子系统是制约区域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立法背景,分析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设计及主要内容,对水资源论证立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了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发展新理念和治水新思路的贯彻落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责任考核、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将更为严格,构建基础性的集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也更加迫切。以云南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应用"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建立了指标定量评价计算模型,对云南省的水资源监测体系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以及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可以作为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评价评估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存在着制度立法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处罚手段和力度有限、部分制度环节不完善等问题。梳理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现状,介绍了其制度定位和制度框架。在分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重点环节和主要制度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