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滨谊  王玲 《规划师》2007,23(5):19-23
针对自然环境如何融入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设"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区的设想,从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方法两个层面分析城市中心区"自然化"与人工化的区别.安徽省太湖县中心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规划以"规划结合自然"为原则,形成"一城两区"的规划结构,围绕禅宗文化特点构建公共空间体系,最终实现"创造自然化城市中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功能更新与城市中心区规划——南宁市中心区规划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爽 《规划师》1999,15(3):99-1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参与国际大循环比重的不断加大.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正面临着城市功能更新的挑战,新的职能对市中心的影响尤为突出中心区的概念、布局、内部结构等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本文结合现已完成的南宁市中心区规划,就城市新职能对中心区功能和布局的冲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越秀区传统商业中心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面临新商业中心区的挑战.甚至显现出衰退的迹象。本文分析了广州市越秀区传统商业中心区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在城市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案例分析,并以佛山市狮山镇中心区控规为例,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对当下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姜世汉  刘惠德 《山西建筑》2010,36(5):40-40,81
对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作了分析,总结了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改善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区概述 城市中心区一般指集中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核心地区,由于每个城市都有其辐射和服务的区域.因此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而且是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与区域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由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交通条件、历史发展所决定.使城市中心区各具特色。城市中心区包括城市的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等.商务活动是其主要功能.城市所辐射的区域越大.其商务活动的功能就越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的中心区是由城市的商业中心演变而来的,形成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及其它职能混合的城市综合中心,在区位上大体相当于城市的地理中心。  相似文献   

7.
于连莉  王宁  牛雨 《规划师》2006,22(Z2):49-51
城市中心区是交通指向性集中的区域,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和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应通过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优化整合交通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引导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洁玲 《建筑技艺》2012,(3):188-193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标准的城市中心区规划纷纷出台。如何满足中心区开发建设中更为理性及对更高品质内涵的追求,如何更恰当地体现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社会风貌和本土特色,是景观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核心区项目为例,探讨如何以该项目途径,通过设计将城市生活需求和当地文化特色更好地融入环境景观之中。  相似文献   

9.
旧城商业中心区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人们通常以其环境质量、空间特征、格局形态及其反映出的文化素质为主要参照物来评价一座城市,因此许多城市选择将其作为主要突破点来进行旧城复兴。研究通过对旧城商业中心区更新实践及其整体性更新内涵的分析,以南宁市朝阳路商业中心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体性更新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旧城商业中心区整体性更新寻求适宜的整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袁雁 《华中建筑》2001,1(3):64-65,68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重心的转移及交通方式的改变,使传统商业中心开始出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危机。该文以城市交通发展与传统商业中心区更新的内在关系为出发点,探讨城市交通建设给传统商业中心区发展带来的矛盾与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云  屠威 《规划师》2007,23(1):32-34
宁海县火车站站前核心区城市设计利用现状山体和"龙"形水系形成空间形态和景观意象,构建"一轴、一心、两翼"的总体结构,并从轴线构成、核心功能构成、开放空间构成、地标构成和界面构成五个方面塑造特色.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城的魅力在于古典园林与传统风貌,古城的活力来源于人在其中生活、活动。保护古城,振兴古城,必须赋予古城新的活力,使古城成为真正的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中心。商业中心整治更新,作为古城振兴的重要举措,更要放在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总体目标和过程中,使其成为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中下旬,伊顿公司宣布其中国创新中心实验室正式落成,将致力于研发能效管理技术,为本地市场服务,进一步推进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瑛  魏冶 《室内设计》2018,(3):47-54
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研究 中心城区尺度多中心性可以探析城市内部的 功能空间结构。本文选取长春市中心城区范 围内的保险、广告、会计、科技、律师、物流、 银行7种生产性服务业的POI数据进行核密 度分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生产性服 务业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城市网络 分析工具U NA测度长春市中心城区交通网 络中心性,检验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关 系。研究结果发现长春市中心城区范围生产 性服务业多中心呈分级圈层分布;生产性服 务业部分中心与城市商业中心吻合;传统商 务中心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较大,老城区 的老商业中心易出现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生产 性服务业多中心与交通网络中心性存在明显 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沿城市主要道路的集 聚明显。  相似文献   

16.
商业聚集及其影响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其客观规律进行研讨应是商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仍十分欠缺.以我国中部中心城市长沙为例,运用GWR模型对零售商业空间集聚影响要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剖析.研究表明:①长沙市仍保持"市级—区域性—社区级"的商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澳门半岛的城市建设既受制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也受到不同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影响,以致形成今日独特的“拼贴”式的街网结构和城市形态。伴随着城市的扩张是澳门半岛中心的迁移,新中心形成的同时老中心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本文应用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澳门半岛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点。研究通过对比19世纪以来至今四个历时期澳门半岛的城市变化,揭示了不断变化的空间结构与城市中心迁移的关系,并探讨了城市局部与整体的空间关系对历史上形成的各级中心的兴衰与功能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到家型O2O与到店型O2O两种不同的本地网络交易模式正在对商业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对比分析深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到家型O2O店铺与到店型O2O店铺的布局特征,从消费者与商家的角度分析其空间布局差异的内因。实证结果表明,在城市尺度上,到家型店铺在商业中心集聚的基础上呈现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格局,并且在这些区域有再集聚的趋势,而到店型店铺基本延续实体店铺集聚的空间格局;在微观尺度上,到家型店铺有向地块内部渗透的趋势,其临街性低于到店型店铺。进一步提出解释,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消费者网络消费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店铺类型,其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而店铺空间形式的改变以及配送团队的出现,使得商家在店铺区位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形成了餐饮商业空间向地块内部扩散的趋势,市场的适应性选择使店铺在扩散的区域产生再聚集的可能。最后,提出商业网点的规划应关注到商业中心边缘区域的再开发以及转变传统商业设施的分类方式及布局思路,并指出非市场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温州的河(河网、河流)与温州的商(商业化与气氛)是城市特色的根。为了塑造城市特色,应科学编制城市河网整治与利用规划,重点建设温瑞塘河,塑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构筑科学的商业网络,重点建设一个传统商业中心和一个现代商业中心,合理引导“有路就有店”的格局,塑造宜商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站的卫生服务能力现状,为制定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江西省市级和省级共12所血站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各级血站机构填写。结果 2010年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比例73.91%,比2007年(69.77%)有提高;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职称构成以初级职称为主,比2007年有所改善;平均每站设备装备台数为240.75台,平均每站年总收入为1 368.29万元,其中事业收入达80%以上;年采血总量为96.92千升,年供血总量为104.90×103升。结论通过3年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血站在人力、设备、经费和服务功能方面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