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北蛇绿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北构造混杂岩中大部分超镁铁岩和部分榴辉岩、角内岩、石英岩等岩块为变质橄榄岩、堆积超镁铁岩和镁铁岩、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岩墙群、镁铁质熔岩、深海硅质岩等,属于构造解体的蛇绿岩。苏北—胶南地体是扬子古陆板块北缘的晋宁期沟弧盆体系。苏北蛇绿岩原生于晋宁期胶北地体与苏北—胶南地体间的洋盆环境,构造侵位始于晋宁期,属于科迪勒拉型蛇绿岩。  相似文献   

2.
西藏风底斯B型山链南缘松多群的构成及其变质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多样是冈底斯B型山链变质基底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于晚三叠世一晚第三纪雅江缝合带府冲-超碰撞附段演化为该B型山链活化根带逆冲-推覆超岩片,系冈瓦纳大陆北缘于震量-寒武纪小洋盆及陆缘火山-沉积产物。松多群岔萨岗组、马布库组、雷龙库组及罗马岭超镁铁质岩带,彼此间均为构造接触,实为一套构造岩石组合体,由时代相近而来源、性质不同的地质体构成,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4期主要构造变形。岔萨岗组  相似文献   

3.
江山—绍兴断裂带代表了会稽元古代地体和陈蔡元古代地体的碰撞拼贴带。双溪坞群和陈蔡群在岩石组合和地质地球化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分属于会稽地体和陈蔡地体的物质组成。地体碰撞始于距今10 Ga年前,结束于900~850Ma年前。拼贴带内存在着由双溪坞群、陈蔡群、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块及洋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体。本文还用地体碰撞拼贴的观点解释了两地体的变质变形差异及西裘和璜山石英闪长岩体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金少江变质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质背景,较详细地分析了变质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鉴定出钠长黑云片岩,浅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细碧质凝灰岩,可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对比,是昆阳群地层的基底变质岩系,它的出露可能是地壳多层次伸展滑脱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碎屑岩质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变质变形程度或级别与地层时代或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相关,自下往上变质级别依次降低、变形强度递进增强.反映了区域低变质强变形作用是在"伸"、"缩"、"剪"构造机制背景下,以葡萄石-绿片岩相为特点,从区域埋藏型变质开始发生演变到剪切带内变质,不断向前递进发展变化的特征,是区域变质作用和强动力变质作用的复合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东南部下白垩统大坡组火山岩,集中分布于梧州、贵港和玉林三市交界地区的自良、金鸡、大燕山和太平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已发现中酸性火山岩1~3层,厚3~84m。岩性为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凝灰熔岩。火山岩上下地层含早白垩世生物化石,凝灰岩锆石U-Pb测年值为104.52±0.53Ma,确定火山岩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该区火山岩为广西近年发现的新成果,为今后深入分析研究广西中新生代火山喷发特征、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 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 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论文中的一节。该论文指出,与镁铁质火山岩有关的喷气成因的锡、钨矿床是与花岗岩类岩有关的锡、钨矿床的标志。作者(Plimer,I.R.)指出:全球大多数的原生锡矿均与花岗岩类岩或次火山长英侵入岩和(或)熔岩有关。矿床多产出于古生代、中生代和第三纪环太平洋造山带里,偶尔也  相似文献   

9.
粤东北仁差盆地火山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粤东北差干地区火山岩受NNE向断裂控制,分布在仁差盆地内,其火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厚层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的堆积.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以酸性为主.与福建、浙江同类型火山岩相比,集块岩、绿色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熔结晶屑凝灰岩等均是富硅、钾(w(SiO2)74.98%~78.25%、w(K2O)4.35%~7.25%),贫铝、铁、钙、钠(w(A l2O3)10.32%~12.21%、w(∑FeO)1.07%~1.86%、w(CaO)0.30%~0.62%、w(Na2O)1.36%~2.07%).该火山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大陆边缘活动带,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十堰—武当地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和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发育的变质岩可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该地区含石榴子石片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变质作用条件。结果表明: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方滩—王家山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的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44 ℃~410 ℃和368 ℃~431 ℃,属于低绿片岩相; 由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十堰—大木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22 ℃~440 ℃和535 ℃~540 ℃,属于低—高绿片岩相。结合区域变质变形研究成果,认为十堰—武当地区中低级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构造带印支期洋盆闭合伴生的俯冲-增生过程有关,它使得不同变质级别的岩石发生并置然后一起抬升。  相似文献   

11.
萨勒布尔、黑山头地区岩石存在浊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低绿片岩相变质;断裂带内发育糜棱岩化─片理化和碎裂岩化;岩体边缘发育低压型钠长─绿帘角岩相;在该区首次划分出断陷变质区.黑山头主干断裂的糜棱岸化带及热液蚀变带是剪切蚀变型金矿化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已经证明它们为华南板块新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岩石经三叠纪深俯冲变质成因。基于此,开展了北大别榴辉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别榴辉岩表现出与北大别片麻岩相似的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特征,并具有更低的N(208Pb)/N(204Pb)值;其初始Pb同位素组成分别为N(206Pb)/N(204Pb)i=15.217~17.522,N(207Pb)/N(204Pb)i=15.077~15.540和N(208Pb)/N(204Pb)i=35.219~38.082,表现出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3个含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岩片中最低的Pb同位素组成,这进一步证明北大别榴辉岩的原岩来自于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北大别榴辉岩表现出较宽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其中最低的Pb同位素组成源自于具有低w(U)/w(Pb)值、低w(Th)/w(U)值演化特征的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而相对较高的Pb同位素组成则继承于新元古代底侵的幔源岩浆,表明北大别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是幔源岩浆混染古老镁铁质下地壳的结果。与大别山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Pb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早白垩纪拆沉再循环的陆壳物质中不仅含有镁铁质下地壳岩石,还含有长英质下地壳物质,大别山深部的长英质下地壳随镁铁质下地壳一起拆沉并再循环进入地幔。  相似文献   

13.
金厂峪金矿床的围岩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和角闪岩类岩石,其遭受动力变质后形成片岩带与矿体密切相关。以探矿者软件为工作平台,建立了该矿床的三维数字矿床模型。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区的地质图、地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建立地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控矿要素,构建主要控矿地质体的三维实体模型。从模型中清晰可见矿体主要赋存在片岩带中,且严格受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从而证实了三维数字矿床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北宫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县清水沟一百经寺地区,主要由裂谷火山岩,蛇绿的构造混要岩,变质沉积岩和高压变质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各岩单位均以构造岩片形式产出,构成北由向的逆冲叠瓦式结构形式,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构造序列及变质作用特征,揭示了北连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云南大红山含矿岩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新平大红山型铜铁矿床的发现,被为誉我国古海相火山岩型铜铁矿床的一个新突破,并引起了全国地学界的注目,成为了1974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火山岩地区铁铜矿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对该矿区含矿岩系的认识,初期被称为海相变质富钠质火山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资料的积累,被进一步确定为海相细碧——角斑岩系,认为大红山是由一个包括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枕状熔岩和熔岩等组成的完整的古火山机构,各种类型矿床围绕喷发中心展布,配套出现,构成了古海底火山喷发成矿系列,并逐步地建立起一个大红山式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洲早—中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为以熔岩为主的海相火山岩,是凭祥—崇左印支期中酸性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稀土分布型式均显示S型岩石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杂岩主要由蓝闪石片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主要包括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钠质角闪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以及为数不多的榍石、钛铁矿和黑硬绿泥石。其中,钠质角闪石包括蓝闪石和镁质钠闪石。变质条件的压力(P)-温度(T)评价条件为400~425℃和0.69~0.86MPa,对应岩相为绿帘-蓝闪石片岩相。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是可与洋岛型(OIB)玄武岩和一些洋中脊型(E-MORB)玄武岩相对比的大洋玄武岩,这说明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玄武岩原岩是在海底山或者在大洋隆起条件下由富集源形成的;具有洋岛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变质玄武岩以及富锰的变质燧石、大理石、变质硬砂岩和蛇绿岩鳞片的加入证明黑龙江杂岩是消减—增生杂岩,它含有变形洋壳的碎块和在被改造的前震旦纪佳木斯岩体西边缘上形成于侏罗纪的增生楔岩石;黑龙江杂岩在原岩成分上可与活动大陆边缘许多增生的杂岩相当。  相似文献   

19.
桂北上无古界-下古生界变质构造层中发育有4类韧性变形带:丹洲群中的层状韧性变形带主要发育于中、下部,与丹洲群沿下不整合面的总体向东滑脱有关;三门街组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变形带是一种典型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是纯剪变形向单剪变形转化的产物;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接触带的内侧,具有明显的左旋单剪效应;变质地层中的陡倾韧性剪切带则具有韧性向脆-韧性过渡特征。韧性变形带最早发育始于雪峰期,但其主变形期则与广西运动有关,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顺序发展的结果,其变形变质相总体为低绿片岩相,花岗岩体中的部分剪切带可达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20.
东沟坝地区位于陕南“勉略阳三角地带”北缘。出露地层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上部的一套浅变质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主要共生矿物组合有绿纤石+绿泥石+阳起石+绿帘石+钠长石(士绢云母);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变质相达到绿纤石-阳起石相至低温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高峰变质期与韧性剪切变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