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发展进程中跌宕起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和洗礼,直到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塑造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创立与时代联系的发展理论模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内生性动力潜质向内生性动力的逐步转化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促成因素,它不仅内在地包含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构造要素,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一种广义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而生成,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世情、国情变化的需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精神,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时刻保持对时代问题的关注、着眼于实践中的理论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进步,并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期、新的时代诉求,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走向深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重要使命,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断为广大人民大众所认知和理解,并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并把时代化与中国化和大众化并列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革命的针对性、实践的确定性和科学的系统性三维统一;理论创新需要,回答时代问题及借鉴国外政党经验教训最终促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坚持四举并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民族化和时代化,分别形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个理论形态,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而实现的,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留下的历史轨迹 ,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只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坚持理论创新 ,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民族化和时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民族化和时代化,分别形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个理论形态,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而实现的,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深入探讨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深刻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深刻内涵。高职院校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13.
西方经济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正反作用,表现为双重效应。它们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以坚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题、培育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体、解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载体各个方面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两次成功结合,证明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历史证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在新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失败”,反而得到了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和人生出彩的时代,既需要更高层次人才,又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大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人才战略的聚焦点。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民族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中坚依靠力量,必须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可持续性创新成长与发展,使自己更有能力更有担当。这是发展,更是责任。责任是人与人相区分的根本标志,是人之为社会性人的基本标识,是一理性认识和行为,其实质是付出,基本特性是必须,内在必然要求是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行动指南再到党的指导思想转变的进程中,李大钊、陈独秀居功至伟。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在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发展中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运用逆向思维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建立了"持久战"的重要军事理论,创造了"迂回包围,先兜后歼"的战略战术,提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毛泽东的逆向思维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内容上的批判性,效果上的突破性等特征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逆向思维的源泉,对立统一规律是毛泽东逆向思维的哲学基础,大无畏精神是毛泽东逆向思维的品格基础。认真研究毛泽东逆向思维,对于我党不断创新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感是学生的创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美感的心理过程出发,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把“美感”这一审美心理作为论证基础,从认知领域、伦理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美感和创新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美感是创新动力的结论.提出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检验创新的理论成果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