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Pa)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Pw)分别进行基础免疫,再用DTPa或DTPw加强免疫,一年后对免疫儿童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各类抗体均较加强免疫后一个月明显下降,3个组中抗—FHA虽有所下降,但均在保护水平以上(>20EU/ml),抗—PT抗体只有DTPa组大于20EU/ml。3个组中的大多数儿童的百日咳凝集抗体均<1:320,而抗白喉类毒素(抗—DT)、抗破伤风类毒素(抗—TT)抗体均在保护水平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O细胞簇集试验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HO细胞簇集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CHO细胞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簇集活性。将豚鼠随机分为进口疫苗Lot 1~3实验组、国产疫苗Lot 4实验组、参考疫苗对照组,同时设未免疫对照组。分别于第0和21天,经豚鼠腹部皮下注射0.5 ml疫苗。于初免后第28天,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T抗体滴度,CHO细胞簇集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PT对不同来源的CHO细胞簇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来自ATCC的CHO细胞的簇集最敏感。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在豚鼠动物模型上均能诱导较好的PT抗体免疫反应,进口疫苗与参考疫苗及国产疫苗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74。结论证实了CHO细胞簇集试验用于百日咳疫苗纯化过程中质量控制和PT免疫原性分析的适用性,为加强和完善我国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经无细胞百白破(APDT)或全细胞百白破疫苗(WPDT)基础免疫的儿童,一年后分三个组,进行加强免疫,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APDT组和W.APDT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低于WPDT组,而且差异显著(P<0.05);抗-PT和抗-FHA的水平明显高于WPDT组(P<0.01)。加强免疫后抗体增长的程度与基础免疫所用疫苗类型无关。三个试验组皆能产生高滴度的白喉和破伤风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模拟振动后组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nd acellular component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cP)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3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DTacP,根据国家标准GB/T 4857.23-2012规定的方法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对振动前后的3批样品进行上清中抗原含量测定、Zeta电位测定、电镜观察、效价测定、鉴别试验、物理检查(外观、装量、渗透压摩尔浓度)、化学检定(pH、铝含量、游离甲醛含量)、无菌检查、特异性毒性检查及毒性逆转试验,评价疫苗的稳定性。结果 振动前后,3批DTacP上清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及黏附素(pertactin,PRN)抗原含量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1.73,P均> 0.05),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及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均未检测到絮状反应;Zeta电位均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CHO细胞)联合疫苗(DTaP-HBV)的中试工艺。方法通过不同的配比条件,探索DTaP-HBV联合疫苗的最佳中试工艺。以此工艺制备3批DTaP-HBV,进行各项指标的检定及稳定性试验。结果配方以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18μgPN/ml,精制白喉类毒素25Lf/ml,精制破伤风类毒素7Lf/ml,重组乙肝疫苗原液20μg/ml为宜;DTaP-HBV的稀释液选用0.85%NaCl溶液吸附效果较好,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不同配合方式对四联疫苗的效力影响不大。3批DTaP-HBV的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且稳定性良好。结论已筛选出DTaP-HBV联合疫苗的最佳中试工艺,以此工艺制备的疫苗安全、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体外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活性PT的ADP核糖基化酶活性,设计并合成一段荧光标记的合成肽Gαi3C20,以其为底物,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毒性,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最低定量检测限为8 ng,线性范围为8400 ng/ml,区间内线性系数为0.999;用建立的方法对同一份样品平行测定10次,变异系数小于10%;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4.9%;联合疫苗中的其他主要成分,如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黏附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干扰。结论建立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体外检测方法,该方法有望替代现行的动物检查法,可加强我国百白破联合疫苗的质量控制,提高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用羊脑狂犬病疫苗和地鼠肾狂犬病疫苗,加福氏不完全佐剂或AI(OH)3佐剂,对60匹马进行超免后,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羊脑狂犬病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5726.95±2.365~10028.77±1.559,n=38)显著高于地鼠肾狂犬病疫苗(728.50±2.558~2265.75±1.554,n=32)(p<0.01)。以羊脑狂犬病疫苗作为抗原,加福氏不完全佐剂,血清中和抗体滴度(5726.9±2.365~10028.27±1.259,n=56)明显高于以1%Al(OH)3为佐剂者(655.39±1.357~5369.7±1.606n=60)(P<0.01).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羊脑疫苗抗原用量减少1/2,而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可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BRD-2株冻干风疹疫苗的反应性及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RD-2疫苗株制备的三批风疹疫苗(滴度分别为5.25、5.75、5.50TCID50/0.5ml),分别在风疹抗体阴性的799名2~6岁儿童和167名女青年中做了临床反应性和免疫原性观察。在儿童中,三批疫苗的发热率分别为2.43%、0%和2.17%,对照组为2.78%,无高热反应。在女青年中发热率分别为0%、1.72%和2.08%,对照组为2.0%,未出现高于38℃的中热反应,未见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咽喉红肿、关节痛等反应。在儿童中,三批疫苗的抗体阳转率为100%、98.67%和100%,GMT±SD分别为57.67±2.347,102.54±2.33和110.41±1.94。在女青年中,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28%和100%,GMT±SD分别为58.44±2.17、65.55±2.46和65.88±2.1。疫苗稀释100倍后,在儿童中其抗体阳转率可达91.91%,GMT46.9±3.543,疫苗稀释1万倍后(约32TCID50)其抗体阳转率仍有61.7%。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活性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方法。方法优化APV中PT残余含量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抗原稀释液对该方法的影响,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验证。分析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着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即50μg/ml、16μg/ml、25 Lf/ml、7 Lf/ml)对PT与胎球蛋白结合的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并对不同厂家的8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进行解析附后,检测PT含量,计算CV。结果在胎球蛋白包被浓度为5μg/ml时,使用p H 8.5含1%胎牛血清白蛋白(BSA)Tris缓冲液对样品进行稀释后,直接用酶标抗PT抗体进行检测,建立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剂量反应曲线线性良好(r均0.99);试验内CV为13.74%~5.85%,试验间CV为2.75%~10.39%,灵敏度可达4 ng/ml,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降低了PTd的干扰作用,特异性较好。FHA、Prn、DT、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对PT与胎球蛋白的结合无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为Tris-柠檬酸钠溶液(4%,w/v)(p H 8.5);各批疫苗3次检测结果的CV值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较好。结论优化后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PV中残余PT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四联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计划免疫程序,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7批,经各项检定均能通过rHB-DTP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四联疫苗中的4种抗原间无干扰作用;四联疫苗中DTP产生的抗体水平与单独DTP一致,乙肝抗-HBs明显高于单价苗的抗-HBs水平;37℃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四联疫苗中的乙肝疫苗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血清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T蛋白(0.1~105.5 ng/mL)和105个/mL的CHO细胞悬浮液加入96孔板,均100 μL/孔,37℃孵育24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簇集程度,确定中和试验中PT的最适终浓度.将待检血清(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兽用灭活纯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建立BHK21C13细胞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狂犬病病毒疫苗株LEP-Flury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并进行鉴定。优化悬浮培养工艺参数,并分析病毒原液浓缩、纯化和灭活过程中抗原及成品的稳定性。结果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无外源因子污染,细胞形态、生长良好;狂犬病病毒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无外源因子污染,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7.8logLD50/ml。采用15L生物反应器,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细胞密度可达4.5×106个/ml,病毒按0.3MOI接种,灌流培养5次,病毒滴度平均可达106.8logLD50/ml。病毒原液合并后,经750KD中空纤维柱30倍浓缩,Sepharose Fast Flow6层析柱纯化,1/4000β-丙内酯灭活,期间加入稳定剂,纯化疫苗效价平均达(5.03±1.84)IU/头份,纯化的抗原量达(11.75±0.70)μg/头份,在4℃可保存24个月,在37℃可保存30d,在45℃可保存12h。结论优化的兽用灭活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可提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滴眼液,并进行稳定性检测。方法在rhaFGF中添加复方保护剂,并以透明质酸钠作为保湿剂,制备rhaFGF滴眼液,对其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效学检测,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制备的3批滴眼液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可促进碱烧伤家兔角膜细胞和鸡胚绒毛膜血管增殖。在4℃保存12个月,-20℃保存18个月,(25±2)℃保存6个月,滴眼液各项质量指标与0月基本一致。结论制备的rhaFGF滴眼液稳定性良好,可促进损伤角膜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冻干参考品,用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效力评价。方法选取检定合格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原液,经协作标定表面抗原蛋白含量后,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和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备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冻干参考品,并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进行各项检定。经10次独立试验测定冻干参考品小鼠效力,采用Reed-Münch计算ED50值;将冻干参考品置4℃(8周)、37℃(4和8周)后分别检测疫苗效力,分析其稳定性,依据Q10法进行效期推测;并对2个生产企业10批疫苗进行效力测定,分析其适用性。结果制备的冻干参考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小鼠ED50均值为0.183μg,CV为50.5%;该CHO细胞效力冻干参考品蛋白含量定为20μg/ml,规格为10μg/0.5 ml;冻干保护剂、冻干工艺对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效力影响较小,冻干参考品在37℃放置不同时间,效力变化不明显,表明冻干参考品稳定性较好,有效期约为7年;10批疫苗中,不合格率为10%,表明该参考品可用于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效力质控。结论制备的冻干参考品可作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效力检定的质控参考品。  相似文献   

15.
牛布氏杆菌抗独特型杂交瘤细胞的悬浮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布氏杆菌抗独特型杂交瘤细胞F9株能稳定地分泌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其Ig类型为IgG2a,并具有抗原“内影象”和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细胞培养在Techne-T104型1.5L细胞培养装置中,最适连续培养条件是pH7.1~7.5;36.5±0.5℃,搅拌速度35~45r/min。在连续悬浮培养时,细胞密度维持在3.2×105~8.2×105/ml,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浓度可达1.04mg/ml,培养上清ELISA捕获法效价达1:160。  相似文献   

16.
人胎盘血水解液的一般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均与人红细胞水解波接近。用其作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的保护剂,在疫苗冻干前、冻干后及37℃1周后病毒滴度均能达到规程要求。用于制备麻疹和风疹疫苗共200余批,成品病毒滴度和37℃1周后病毒滴度均优于人红细胞水解液,说明人胎盘血水解液完全可以代替人红细胞水解液作为保护剂用于制备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17.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HBsAg免疫刺激复合物 (immunostimulatingcomplexes简称ISCOMS)。用放免法 (RIA)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 ;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 (3H Td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 ;CTLL 细胞株 XTT法检测IL 2活性。结果 经电镜观察ISCOMS颗粒呈蜂窝状 ,直径为 30~ 4 0nm左右。SDS PAGE分析 ,制备的ISCOMS颗粒HBsAg蛋白均由P2 3、GP2 7和GP30组成。用Bradfords法测定ISCOMS蛋白回收率为 4 1 5 0 %。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ISCOMS重组乙肝疫苗和铝佐剂疫苗的ED50 分别为 10 3 2 2 5 5和 2 5 80 6 4 ;ISCOMS组的相对效力是铝佐剂组的 4倍。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78± 2 32和 3 12± 0 5 4。IL 2水平分别是 10 2IU ml± 2 12IU ml和 4 95IU ml± 0 86IU ml。结论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稳定性好 ,免疫原性强 ,抗体产生早 ,滴度高 ,并且能激起细胞免疫 ,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疫苗。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20℃、2~8℃和11~20℃,保存3个月的冻干皮内卡介苗活菌残存数分别为6.70×106/mg、1.26×107/mg、7.3×106/mg,接种492名新生儿,阳转率分别为83.56%、83.44%和82.46%,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5.8、6.70和6.02mm,卡痕平均直径分别为4.68、4.11和4.27mm,表明冻干皮内卡介苗在-20℃冰柜中和11~20℃常温下保存3个月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婴儿同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Hib-TT)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后的反应。方法按照开放、随机的原则,将472名11~17周龄的健康男女婴儿分为2组,即DTPw组(234名)和DTPw+Hib组(238名)。DTPw组接种0.5mlDTPw疫苗,DTPw+Hib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0.5mlHib结合疫苗,2组分别于3、4、5月龄各接种1针。在免疫接种后4d内,观察2组接种对象所有症状(征集与非征集的)的发生情况,对接种当日和随后30d报告的非征集性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接种疫苗后4d内,DTPw+Hib组与DTPw组所有症状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9.1%和46.0%;在31d内,2组中出现非征集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9%和9.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是最常见的非征集性症状;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婴儿同时接种DTPw疫苗和Hib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