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3,(6):100-104
分析了某座椅加强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座椅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9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汽车后侧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包含5个弯曲工步成形的排样方案;介绍了后侧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依次展示了5个弯曲工步的模具断面图,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自动卸料、出料和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2工位级进模合理可行,使弯曲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可以满足汽车后侧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3.
张耀  吴斌方  吴春凌  祝联聪  钟飞 《锻压技术》2019,44(11):116-120
根据前扶手加强板的结构特点及实际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由于前扶手加强板零件结构不对称,故其排样设计采用单排结构,导正孔设计采用零件本身靠近对称轴处的工艺孔,保证板料冲裁、折弯时的强度,确保送料精度,同时采用导正销确定步距。该前扶手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采用顺装结构,使工件与废料自然分离,有利于减少人工成本。同时,由于折弯次数较多,为保证板料成形精度,故设计了空工位,以避免成形零件发生回弹等影响零件精度。生产结果表明,该前扶手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能满足产品生产要求,模具的材料利用率高达55. 57%,节省了材料。  相似文献   

4.
智能卡板的冲压工艺与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介绍了智能卡板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智能卡板的冲裁设计,确定了该钣金工件的生产工序及工艺方案.同时,还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排样方案和成形特点,以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实验表明,该模具生产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模具工业》2016,(7):29-32
通过对左、右纵梁加强板的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分析,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汽车左、右纵梁加强板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与托料板解决托料问题。采用1副级进模进行生产,保证了零件的成形精度,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降低了模具工装生产的冲次及人工费用,通过实际生产验证,该冲压工艺及模具保证了零件成形精度和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刘占军  王冲  谭平宇 《模具工业》2006,32(10):20-23
分析了右内筒支撑板的冲压工艺性,介绍了其级进模总体设计结构和排样方案。实践证明:模具结构清晰、可靠,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鼓包屏蔽板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包屏蔽板级进模设计甘肃工业大学(甘肃兰州730050)畅国帏白银市磷肥厂李英1排样设计图1所示鼓包屏蔽板,材料08F钢,料厚0.8mm,精度等级IT12级。该零件采用级进模生产,排样设计见图2,共分5个工位,分别为:①冲导正孔、槽孔;②导正;③压鼓...  相似文献   

8.
关意鹏 《锻压技术》2015,40(2):123-126
分析了后门限位扣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后门限位扣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解决了零件定位精度等问题。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成形工序中打薄圆角过渡处后,实现了在直壁上切断,解决了分离切断的问题。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支撑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支撑板零件的工艺性,详细介绍了其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和排样方案,阐述了关键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灵活、可靠,并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零件的排样设计,介绍了激光拼焊板高速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利用CATIA软件进行工序仿真,设计的微调刃口镶拼结构可调节模具装配与加工误差,有效保证模具的冲裁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