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杂空心铝型材的等温挤压过程.以最大挤压力和生产效率确定挤压速度范围.以二次相的较优固溶温度为目标温度,获得实现等温挤压的挤压速度-行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等速挤压过程中,随着挤压行程的增加,型材出模口横截面的平均温度先迅速升高后缓慢上升.随着挤压速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铝挤压机模拟等温挤压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铝挤压制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出了模拟等温挤压控制.介绍了铝挤压机模拟等温挤压电气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控制原理及程序设计,对铝型材挤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温挤压技术对提高铝型材的质量与产量均具有重大影响,是我国铝型材业界一直存在的一个难题.采用Matlab仿真技术,基于挤压过程中实测到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针对等温挤压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串级控制的方法,它能克服挤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铝挤压制品的出口温度保持恒定,波动范围在±5℃之内.  相似文献   

4.
伺服压力机是目前成形装备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为了提高其位置控制的响应特性,针对其非线性、时变性、滞后性,提出了基于模糊算法和PID算法的模糊PID控制器,在C++ Builder中开发模糊PID控制器以实现PID参数的在线修正.阶跃响应和正弦跟随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能够有效的提高响应速度、降低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模糊PID控制器拥有比传统PID控制器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伺服压力机位置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张丽萍  马立新  金珍珍 《热加工工艺》2012,41(14):234-236,229
电阻炉温度系统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炉温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基于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适应性差,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采用模糊算法与PID控制相结合的自适应PID控制,利用计算机把人对系统的调整经验形式化、模型化,构成查询表,根据系统当前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运用模糊推理和决策,实现PID参数自整定,提高控制精度。基于Matlab平台构建炉温控制系统仿真电路,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PID控制的优点,同时鲁棒性和抗干扰性明显优于PID控制,且超调量小,动、静态性能良好,响应时间短,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策略在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在介绍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比较该系统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和PID控制对正弦信号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比PID控制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PID的气动伺服手爪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动伺服手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防喘振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空气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系统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控制方案,并加以比较,得出现有控制方案存在的优缺点.着重介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优点,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案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即保证了其有效的节能,又能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等温反挤压时产生抱模现象的原因 ,并从工艺和模具结构方面探讨了排除抱模的措施和防止抱模方法 ,对反挤压模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高精度转台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控制框架与策略,提出基于模糊PID的直接闭环控制方法。建立步进电机模糊PID控制模型,对系统进行MATLAB仿真分析,验证了模糊PID控制在步进电机直接闭环控制系统中的优越性;为了解决传统控制方式中步进电机丢步、转台启动抖动和运行漂移等问题,以绝对光栅尺位置误差和误差率作为输入量进行了闭环模糊PID控制,进一步减小了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回转定位精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对送丝速度精确稳定的控制是自动焊机焊接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送丝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硬件系统性能和控制算法.利用TMS320F2812的QEP模块可以直接接收正交脉冲信号的特性,能够提高硬件系统的响应速度,也简化了硬件电路.采用积分分离的单神经元PID算法对送丝速度进行数字化控制,相对于传统PID算法具有更好的稳态和暂态特性,且遗传特性和简易程度更优于流行的模糊PI控制,配合总线连接上位机,更易于实现在线控制和送丝系统的全面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对四轴飞行器的结构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并针对其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模糊PID与传统PID混合的串级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四轴飞行器是在空间上具有6个活动自由度而仅有4个控制自由度的欠驱动系统,因此该系统通过直接控制飞行器的空间坐标系上的线位移x, y, z和偏航角Ψ,从而间接控制滚转角φ和俯仰角θ,实现飞行器的全控制.使用模糊自适应PID与传统PID混合控制使得飞行器在加入扰动后具有更强的鲁棒性,从而提升了机体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路面激励而产生振动,针对这一问题,以行驶平顺性和操作平衡性为目标,以1/4车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在B级、C级路面激励条件下,把轮胎动载荷、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同时,把模糊推理与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策略应用于主动悬架系统中,对PID参数进行实时在线整定,使之适应实际路面环境的不断变化;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典型路面激励条件下汽车的振动幅度和速度,大幅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优PID控制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8098单片机编程来实现最优PID控制的直流脉宽(PWM)调速系统,并且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控制方法、结构、参数计算、程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经实践应用证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性能价格比高,真正实现了直流调速系统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泮进明 《锻压技术》2022,47(3):142-145+168
传统液压机并式同步控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稳态误差,不能实现液压机的高精度同步控制。为了提高液压机的工作效率,开发了一种液压机双缸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并给出活塞杆伸出和缩回两种状态下的控制方案。将同步误差补偿数据传输至液压缸2,使其更快地完成动态响应,从而显著减小液压缸2的位移差,实现同步控制精度的显著提升。通过误差反馈方式实现同步控制,从而达到对双液压缸同步运行过程的精确控制,通过遗传算法整定PID参数,显著提升了双缸液压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误差反馈同步控制方式与并式控制方式相比,最大误差依低了68.71%;进入稳态误差所需的时间减少了18.52%,因此,可以通过同步控制结构来实现对液压机的精确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春  黄波  李志荣  胡勇 《电焊机》2011,41(12):6-8,38
焊接电流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焊接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焊接速度,因此送丝系统的控制电路、调速方案和稳定性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占椐着重要的位置.针对当前送丝电机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基于灰色PID速度控制的调速系统.首先分析送丝系统的硬件组成,并给出双闲环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灰色PID控制原理,最后通过Simulink对上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片机采用PID算法的电机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辉  王丛岭 《机床电器》2006,33(1):51-5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着重对数字PID控制算法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工业铝型材等温挤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铝合金等温挤压的原理及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不同等温挤压方法的特点;阐述等温挤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form-3D有限元分析,建立分段变速挤压模型对方管铝合金型材的挤压工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挤压速度越高,型材在模具出口处温度越高,温度差也越大,采取7,5和3 mm·s-1的分段变速挤压能有效实现模具出口处温度差恒定于8℃左右的等温挤压。在等温挤压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值为47.4 MPa,最大等效应变值为7.92,最大损伤程度为1.70,比中间速度5 mm·s-1等速挤压模型的相应值分别下降了10%、23.8%和48.5%,且型材表面质量好,金相组织细致均匀,力学性能高。  相似文献   

20.
以S7-300 PLC作为核心搭建液压机溢流补偿型同步平衡控制系统的试验平台,通过将模具安装在工作平台偏心的位置使液压机偏载活动横梁产生偏斜,当对角偏差量大于某一设定值时启动同步平衡系统纠偏,调整PID模块的控制参数使溢流补偿型同步平衡控制系统达到最优的纠偏效果,对比分析活动横梁对角偏差以及纠偏缸上下腔的压力和流量的试验曲线。结果显示,其同步平衡系统精度能达到0.030 mm.m-1,调节时间小于2.9 s,满足同步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