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60 MW机组为例,分析计算了纯凝机组再热器热段抽汽供热、再热器冷段抽汽供热、抽汽加装压力匹配器供热这3种方案对锅炉、汽轮机、辅助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抽汽加装压力匹配器供热效果最佳,并验证了供热对降低蒸汽冷源损失,提高机组经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电站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最大。当燃用中、高硫燃料,为防止尾部热面发生低温腐蚀和堵灰,一般都装设暖风器,从而进一步增加排烟热损失;随着单台锅炉容量的增大,该项热损失的绝对值也越来越大。所以,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有效回收锅炉排烟余热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利用热管换热器回收锅炉排烟余热加热热系统的凝结水或加热冷空气,从而可较大幅度的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电厂经济性、节约能源。同时也可有效的防止尾部热面低温腐蚀和堵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结构、传热特性及工作原理。借助某电站锅炉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和经济性分析,提出了余热回收的节能新方案,该方案可以降低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减少锅炉的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4.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2种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是其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为了给火电厂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供技术参考,根据某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不同降低排烟温度方法的计算模型,分析并比较了低压省煤器与前置式空气预热器等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介质空气预热器,利用烟气余热加热锅炉送风是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综合效益最好的方式,采用该种方式投资回收期约为1.53年.由于能够控制进水温度,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锅炉的低温腐蚀.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烟温度较高,排烟热损失较大的问题,提出在锅炉尾部烟道上加装部分低压省煤器,来实现降低排烟温度并回收部分烟气余热。结合等效焓降法与热平衡法对低压省煤器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采用等效焓降法分析低压省煤器在其回热系统中5种设计方案的热经济性。结果表明:低压省煤器与6#低压加热器并联的连接方式热经济性最佳,机组效率可提高0.808%,标准煤耗可降低2.265g/(kW·h);且随着负荷的升高,热经济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6.
将高温烟气滚筒干燥装置与机组锅炉系统耦合,建立了高温烟气干燥褐煤理论分析计算模型,提出了预干燥所需高温烟气流量与机组经济性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烟气预干燥技术可将水分为38%的褐煤分别干燥到水分为27%,20%和14%,机组发电标准煤耗分别降低1.39,2.10,0.96g/(kW·h);烟气预干燥褐煤机组排烟温度每降低1℃,发电标准煤耗约减少1.3g/(kW·h);褐煤预干燥程度应结合锅炉排烟热损失与干燥机热损失综合考虑,以实现机组最佳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容量大力发电厂都采用具有蒸汽中间再热的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用以提高经济性。因为采用的抽汽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这部分抽汽不再排入凝汽器中,因而可减少在凝汽器中的冷源损失。同时给水回热加热提高了热力循环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使换热温差减少,单位蒸汽在锅炉中的吸热量降低了。所以可有效提高机组的经济性。给水温度,给水最终加热温度的高低对机组的经济性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降低锅炉各项热损失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有效方法,而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占锅炉热损失的60%~70%.由于煤质的变化、燃烧组织不合理、炉膛和制粉系统的漏风、受热面污染等因素,不少锅炉长期在排烟温度超设计值状态下运行.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电厂锅炉排烟温度偏高是目前锅炉经济运行中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文中分析了华电国际十里采发电厂300 MW机组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并介绍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 大型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为130~150℃,由此引起的锅炉排烟热损失一般为5~6%。目前大型电站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均高达90%左右,可见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的最主要部分。因此,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的主要思路之一便是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893-IDCN网络在潍坊电厂1号炉运行特性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可实时监测锅炉各项热损失、热效率和煤耗等参数,有效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风机运行经济性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液力耦合器和变频器的变速调节代替节流调节,降低烟风阻力损失的方法.在锅炉设计时,合理选取部件结构,从根本上降低送风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型机组,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以及运行的经济性,对蒸汽的清洁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汽包式自然循环锅炉均有连续排污装置。锅炉连续排污不仅带来工质损失,而且还伴随有热量损失。连续排污不仅数量大,而且温度、压力高,是一种高能位的工质。因此,应当充分予以回收利用,以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空气分级低NO_x燃烧技术的运行费用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春昌 《中国电力》2011,44(7):49-52
将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所造成的各种锅炉热损失视之为该技术的运行费用,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通过与烟气脱硝设备的运行费用的比较,提出了空气分级技术的临界分级热损失等概念,从基础理论与运行费用两方面阐述了合理选择空气分级深度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设备相比,已不再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势,在考虑锅炉NOx减排方案时,应以临界分级热损失为依据,对空气分级技术、烟气脱硝设备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切忌过分追求空气分级深度,或强求采用烟气脱销技术。机组投产后,应围绕NOx减排进行空气分级深度专项调整试验,求得最佳空气分级深度值以指导锅炉运行,使锅炉NOx减排的运行总费用达到最低,并为后续的进一步NOx减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排烟损失是电站锅炉最大的一项损失,其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热经济性。从华东电网历次125机组评比资料来看,400t/h锅炉的排烟温度普遍高于设计值。以1986年第一季度为例,其偏离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以某330 MW机组1018 t/h锅炉作为监测对象,以锅炉热经济性能计算模型、汽轮机热经济性能计算模型为基础,构建电站锅炉可控运行参数偏离最优值而引起标准煤耗偏差的能耗计算模型;开发了由数据采集预处理模块、性能计算模块、能耗诊断分析模块、结果显示模块构成的电站锅炉运行能耗评估分析系统,实现了锅炉可控运行参数能量损耗在线分析监测,使运行人员实时掌握主要运行参数偏差造成的供电煤耗损失数值,并提供锅炉节能运行优化指导方案,确保机组在接近最佳煤耗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降低燃煤锅炉烟气热量损失的主要技术种类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锅炉运行状况的匹配性以及技术种类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结论:(1)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入口烟气流量非平衡控制技术以及空预器转子反转措施应作为常规技术在大容量锅炉中予以推广;(2)增加空预器面积应作为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的首选技术,其次为增加省煤器面积;(3)低压省煤器技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起到节能作用,且应在增加省煤器面积措施可行时与其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4)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只适应冷风掺入量较大的制粉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一台75 t/h垃圾焚烧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运行性能进行测试,得到锅炉床温、床压降、循环量、飞灰含碳量、底渣含碳量、排烟热损失、锅炉热效率随垃圾掺烧量的变化规律。随垃圾掺烧量的增大,床温降低,床压降和循环量升高,飞灰含碳量、底渣含碳量、排烟热损失增大,锅炉热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锅炉热效率是火力发电厂热力试验中常规项目之一,也是衡量、比较设备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锅炉热效率即锅炉单位时间的有效利用热占消耗燃料的全部发热量的百分数。反平衡法:  相似文献   

19.
对一台7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不同运行氧量时的炉内流动、燃烧、传热与污染物排放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测量值较符合。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氧量降低,煤粉燃尽被延迟,炉膛火焰中心上移,屏底烟气温度上升,主、再热蒸汽温度上升,且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的温度偏差减小;变氧量运行没有改变主燃区的强还原性气氛,运行氧量降低时,炉膛出口NOx排放量明显减少;排烟热损失和风机电耗降低,其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大于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略微增加的影响,机组供电煤耗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掺烧劣质煤对锅炉的影响,对某厂贫煤锅炉进行了掺烧高硫劣质煤试验。通过观测燃烧贫煤、掺烧20%、40%、60%及80%高硫劣质煤后锅炉各项运行参数,分析了相应工况下锅炉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环保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烧劣质煤后,烟气中SO_2浓度升高,而NO_x浓度随劣质煤掺烧比例增大而降低;掺烧后锅炉排烟温度降低,排烟热损失下降,同时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所以锅炉整体效率变化不大。掺烧40%高硫劣质煤后,通过燃烧调整,能够保证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在安全范围内波动,未发生低温腐蚀现象,磨煤机出力也能够达到满负荷下要求,炉膛结焦不严重,劣质煤掺烧比例40%时供电成本最小,说明该配煤方案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