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可谓中国手机市场巨变之年,一方面国产手机份额迅猛增长,一方面洋品牌不甘寂寞,不断有惊世作品推出。尽管2003年的帷幕即将落下,但三大厂商的收官之作还是引来无数惊叹,这也从一个侧面预示出2004年手机市场竞争之激烈。  相似文献   

2.
国产手机在2007年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在洋品牌的强势压力下,众多国产手机厂商都遇到了产品销售低迷的问题.而手机牌照核准制的取消,更是使国内手机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尽管电视直销曾给国产手机带来了那么一线光明,但很快又因为这种销售模式涉嫌欺骗消费者而备受人们质疑.  相似文献   

3.
秦立超 《数字通信》2004,(23):106-108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2004年下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再次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与2005年的此时相比,国产手机少了些锐气,多了些消沉。取而代之的是洋品牌手机厂商的杀声阵阵,重新崛起,国产手机五彩的光环在渐渐地散去,曾经赖以制胜的法宝也逐渐失灵。国产手机再次遭遇明日危机,陷入困境。临近岁末,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国产手机何以杀出重围,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4.
日前,相关专家独家透露,备受关注的“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有了重大进展:17家国产手机厂商的21款通用手机充电器完成检测即将面市。据悉,尚有部分洋品牌手机对这一便民措施持观望态度,预计上述国产手机的统一举动将给这些洋品牌手机以巨大压力。另有业内专家透露,  相似文献   

5.
《数字通信》2005,(10):12-13
时值五月,经历了短暂平静的手机市场又进入了销售的黄金旺季。在经历了去年国产手机销量的全面惨败之后。今年的国产手机手机厂商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与洋品牌决一死战。随着信产部“审批制”转“核准制”,奥克斯、华为、江苏高通.海信和大显成为了首批新获得手机牌照的厂商,国产手机行业竞争也因此愈演愈烈。在洋品牌的危险依然存在。国产品牌的新军又汹涌而入的情况下.中国的手机市场逐渐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购买手机?本刊记者于近日对奥克斯通讯事业部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周斌 《移动信息》2003,(3):79-79
从1995年开始,以厦华为首的国内厂商开始进军手机领域,历经“七年之痒”,在2002年终于取得辉煌成绩。国产手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也迫使洋品牌不得不拿出更多最新的产品投放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消费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际手机巨头在榨干一款手机的全部利润之后,才肯推出其它新机。因此2002年对国产手机和手机消费者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年,在逆境中起步的国产手机在这一年中所施展的各种出奇制胜的市场攻略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三个层面渐渐拉开竞争档次 近期,诸如TCL、厦新、波导这样的知名国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新品,伴随着国产手机新机型发布的频率越来越迅速,国内厂商的产品线也逐渐由贫乏单一向丰富多样过渡,同时用户也正在改变着对国产手机“质次价低”的恶劣印象。现在,国产手机已经由过去的一味主打低端市场转而开始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与洋品牌全面争锋。事实证明,国产手机也确实基本具备了挑战洋品牌的实力——根据一项对2002年第一季度手机销售情况的统计,厦新的一  相似文献   

8.
《电子科技》2002,(23):25-25
仅仅在一两年前,握着国产手机还是一件面子上不太过得去的事情。如今,国产品牌已经掘取了手机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TCL甚至已蹿到第四名的位置。如果要说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有何绝招,销售渠道的另辟蹊径首当其冲。如果说国产品牌有什么是正在被洋品牌学习的,那也一定是渠道模式。国产手机改写渠道规则一直以来,国内手机渠道便形成了层次繁多的多级分销体系。从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再到终端零售商,手机要经过四、五层渠道的“接力”传送,到用户手中已经价格不菲。打破洋品牌的一统江山,国产手机就是拿渠道“开刀…  相似文献   

9.
王臣勇 《移动通信》2003,27(9):104-106
1 前言 经历过2002年激烈的市场角逐和竞争,中国的手机制造领域和销售市场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土化的中国手机制造商由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底的37家,并且正有新的厂家跃跃欲入;手机市场占有率也由原来的洋品牌一统天下变为国产手机与洋手机平分天下。一方面是国产手机企业扛起“民族大旗”高声  相似文献   

10.
《数码》2003,(7):60-60
在洋品牌摄像手机风行的国内手机市场上,国产手机终于开始有了动作。厦新的这款带有旋转摄像头的DA8手机,带有3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以进行照片和动画的拍摄。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是中国手机年。定下这个基调原因有二,一是国产手机在是年迅速崛起,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首的洋品牌独霸国内市场的坚冰首度被打破。二是在2001年的时候,国产手机还集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国产手机奋起直追,终于使销售额超过了整体市场份额的50%,第一次超过了洋品牌。最新市场调研显示,2004年国内手机市场总容量将达到6900万,巨大诱惑让刚刚从“市场大清洗”盛世危言中挺过来的国产手机厂商欣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争抢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IT时代周刊》2006,(21):24
2006年10月25日消息,在洋品牌的冲击下,国产手机在国内一级城市的市场份额已严重萎缩,二三级市场成为其最后一块阵地。不过,这种局面即将再次发生改变。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平均每年以2006左右的速度增长。但一级市场已日趋饱和,而二三级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洋品牌也对二三级市场动了春心。  相似文献   

14.
《通信世界》2006,(45B):32-32
2006年,超薄概念手机成为时尚手机市场的新宠。尽管摩托罗拉、三星等洋品牌在超薄领域如鱼得水,但周产占占牌在这方面也动作频出,国产手机大户康佳电子对超薄手机的热情便丝毫不落人后,在本年度一口气推出了12款超薄手机,其中便包括我们最近获得的D263,此款手机不仅机身采用了双面超薄设计,而且还具有令屏手写功能,在时下手机新品当中颇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5.
《通信世界》2002,(1):22-22
WTO来了,会给国产手机带来什么?是机遇、是挑战,应该说,国产手机并不惧怕竞争。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是在强势洋品牌的重压下成长起来的,已习惯了市场竞争的态势。而且我国的手机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已相当高,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同时入世后整个手机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将更加规范化,竞争自由而公平,良好的产业经营秩序将得以建立,会有更多的海外发展机会。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企业早已为这一时刻作好了准备。就像东方通信一样,更多的国内移动通信企业会张开双臂去喜迎WTO的到来,而不是忧虑和恐慌。  相似文献   

16.
《数字通信》2005,(14):12-13
炎炎夏日到来,气温日渐升高。然而在经历了国产手机严冬的2004年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品牌依然处于“冬眠”状态。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像之前放出的豪言壮语中期待的那样一路攀升,依然毫无起色并再度下跌。近来各洋品牌的低价手机攻略更为国产手机厂商的处境雪上加霜。置身如此窘境.本刊记者近日对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杭州东方通信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康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经历过2002年激烈的市场角逐和竞争,中国的手机制造领城和销售市场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土化的中国手机制造商由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底的37家,并且正有新的厂家跃跃欲人;手机市场占有率也由原来的洋品牌一统天下变为国产手机与洋手机分庭抗争:一方面是国产手机企业扛起"民族大旗"高声呐喊,一方面是洋品牌以"本土化"策略百变应对,双方的对峙和抗衡必将持续几年甚至更久.或许不久的将来,"电视机国产化"的手机版本即将上演.除了手机式样的推陈出新和强劲的广告轰炸外,手机制造商的市场功略又该有那些新举措?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本土策略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对各大手机厂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产手机首次超越洋品牌、行业整体利润趋薄、市场整合初露端倪……下一步棋到底该怎样走?沉寂了近两个月的中国手机市场正酝酿着更大的动静。主动出击 自主品牌首次征战欧洲2003年虽然国产品牌手机在市场占有率上首次整体超越洋品牌,波导这个“国字号”企业也登上了市场销售冠军的宝座,但是形势似乎并不乐观。波导董事长徐立华却认为:中国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国产品牌手机在国内完成了规模、技术、经验的积累,能超过洋品牌就意味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内企业走…  相似文献   

19.
李明达 《通信世界》2008,(20):I0009-I0010
国前,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洋品牌在占领高端市场后又将目标锁定在中低端用户,同时,消费者对手机款式的挑剔程度、产品功能应用上的需求、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甚至比许多发达国家都要高。面对近乎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匿产手机厂商开始逐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在产品品质管理、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在一步步地积蓄着力量,经过了大起大落、变得塌实起来的国产厂商们开始懂得逐渐积累用户信任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乐观盲目行事。而这种力量的释放,需要市场的新机会。2008年,中国移动终端用户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G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国产手机迎来了崭耘的发展机遇。如何解决匿扰业界已久的品牌形象问题?如何充分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谋求发展?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业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割析国产手机的癌疾所在,为国产手机的发震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洋牌手机大获全胜 无论从市场占有率,还是用户满意度,洋品牌手机都是2005年里最大的赢家。 2005年,仅诺基亚就掌握了近两成的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摩托罗拉和三星。尽管自国家发改委手机生产核 准制施行以来,截至第三季度,已有3批共13家企业获得核准,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传统IT企业和家电企业,但这股新生力量在 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突出。赛迪顾问预计,2005年国产品牌份额同比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为什么让国产手机谈“黑”色变的黑手机没有冲击到洋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呢?业内人士分析,“黑手机”主要泛滥区 域还是三,四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并不大,由于强大的品牌优势,“黑手机”很难动摇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 牌的市场基础。洋品牌将国产手机和“黑手机“挤到了中低端市场中去,最终导致国产手机与“黑手机”直接对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