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并针对高3624区块的储层特性进行了钻孔参数设计,同时分析了以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为基础在稠油井实施蒸汽吞吐联作的技术可行性,最终完成了国内首次砂砾岩油藏实施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工艺联作的现场试验,并获得成功,增产幅度高达200%,该试验表明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联合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姚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2,(25):448-448
油管传输射孔与测试联作就是将油管传输射孔工具与测试工具有效地组合成一套管柱,一次下井完成射孔和测试两项作业,简称TCP与测试联作工艺。TCP与测试联作工艺,我国1985年从美国引进,1986年开始试验推广,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油田得到普通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一项在石油勘探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成熟技术。此工艺技术集大孔径深穿透负压射孔技术、地层测试技术的优点为一体,减少了洗压井次数和起下作业次数。经多井次的现场应用证实,该联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的、有利于保护油气层的试油(测试)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稠油热采测试技术的应用现状,对于热采监测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就如何发挥测试工作在稠油热采中的作用、提高测试资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测试资料可以指导区块注汽方案,发现低效井及异常井。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风城稠油油田的开采中,油井采出液带有大量泥砂,采出液在进入原油处理系统后首先进入原油沉降罐沉降,大量的泥砂沉积到沉降罐的底部,给后端的污水处理系统带去较大的负荷,因此,沉降罐排泥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就负压排泥技术在风城油田一号稠油联合处理站的应用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地层进行测试,可以取得地层的产量及压力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取得地层参数,从而为油气田的后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在粘度不高的产稀油井、产水井、产气井的试油测试工具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现有的工艺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但在稠油井的测试抽汲中,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地层测试中,抽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油产量及试油资料的优质率,影响着油气井产能的确定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本文针对因原油粘度高,密度大造成油稠井测试抽汲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分析稠油物性人手,针对杜75井现场测试中应用的一套适合稠油井测试工具、管柱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测试工艺技术,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稠油测试抽汲及资料录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缩短了稠油井的试油周期,为以后的稠油井试油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稠油井多轮次的注汽吞吐后,油层亏空严重,层问矛盾及层内矛盾突出,注汽压力低,蒸汽热效率低,且常规高强度固结材料调堵技术对高渗透层封堵强度高,容易对油层造成伤害,后期油井液量较低,甚至不供液的问题,提出了蒸汽吞吐暂堵技术研究。该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高强度凝胶,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汽剖面,而当温度降低或采取其它相应的工艺措施,所形成的凝胶体变为低粘度流体,解除堵塞,打开大孔道,恢复产液剖面,既可以解决汽窜问题,又保障了油井产能,达到暂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良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524-524
地层测试与其他作业联作可以使多道工序在一趟试油管柱中完成,有利于取全、取准各项资料数据,能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由于减少了起、下管柱和洗压井次数,可以有效地对地层进行保护,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这种作业方式是油气井测试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这里介绍了地层测试联作工艺技术的组成、工艺原理、具体施工步骤、地层测试联作工艺在试油(气)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射孔起爆瞬间产生巨大能量对井下测试工具如RTTS封隔器、压力计、测试阀造成失效或损坏,致使复合射孔-测试联作施工在印尼jambi油田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本文作者针对这种现象,对测试管柱加以改善,使得复合射孔测试联作施工变成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1.
稠油在我国已探明的储量中占比50%以上,而它的高密度、高黏度等特征使得其开采和运输的难度极大,因此,稠油降黏意义重大。超声波技术在稠油降黏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现场大规模应用。为探究超声波在稠油降黏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基于室内实验设计了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流变仪、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等仪器组成的超声稠油降黏评价测试平台。在测试平台上,观测了超声波发生器的电功率、超声作用时间以及油样初始黏度对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超声波技术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说明了超声波技术对于稠油降黏以及油井的增产增注具有适用性。目前看来,超声波降黏技术在油田现场实际井中的应用及其降黏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人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3.
向礼琴  赵晓鹏 《功能材料》2002,33(5):479-481
研究试制了乳状电流变基液,以二甲基硅油为基体,二甲基亚砜作添加剂,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使二甲基亚砜分散于硅油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测试了该乳液的介电常数,电导率及介电损耗。以此乳液作基液,与稀土改性TiO2和BaTiO3等固体颗粒配成电流变液,并对其流变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该乳液作基液配制的电流变液化用纯硅油作基液配制的电流变液介电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电流变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采后期,稠油井的开发和利用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重点分析砂岩油藏稠油井生产特点,分析井下作业防砂技术工艺措施,合理控制稠油油井出砂,降低稠油井出砂危害,采取多种机械和化学防砂工艺,进行先期地层防砂处理,增强稠油井注汽采油效果和生产周期,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重点阐述了油田的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射孔测试联作试油技术,对于扩大油气储量及提高已发现油气藏的勘探价值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油井测试技术———稠油加热井直读测试技术和测量数据的校准方法———分段插值补偿温漂。将井下仪器采集的温度和压力信号 ,通过可加热、测试的双功能电缆实时传输到地面 ,地面控制系统实时接收、显示及存储数据 ,实现稠油加热井生产过程中井底流温、流压数据的直读测试。介绍了直读测试原理和测试系统的具体结构 ,设计了加热测试双功能电缆 ,给出了测量数据的校准模型。进行了系统测试实验 ,给出了实验结果 :压力测量的最大平均值误差δ =0 0 0 3MPa ,最大标准偏差σ =0 0 19MPa。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稠油助产剂,原油与水形成O/W型乳化体系,使期间形成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达到降低粘度,降低粘阻,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渤海湾相继发现40多亿t地质储量的原油,但这些原油多为稠油和重油,难以开发,在陆上油田开发经验不能用于海上,又无国际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基于海上稠油开发历程及现状,深入分析了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集成、创新了适合于海上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逐步建立完善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思路和技术体系.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并成功地开发了被国际石油公司称为"21世纪挑战"的海上最大稠油油田.成功研发了开发海上边际油田的"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应用于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实践,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渤海油田产量进一步增长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经过长期技术探索与矿场实践,大胆提出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即模糊一、二、三次采油界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集成,使油田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高速开采,始终保持旺盛生产能力;采取多枝导流、控制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等技术;通过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多枝导流技术、电潜螺杆泵举升技术和地面除砂工艺等技术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出更多的原油,达到最大采收率.基于高效开发新模式思想,成功开发了迄今为止世界海上最稠的渤海南堡35-2油田,并已在多个油田进行应用.这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不仅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世界海上油田,特别是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油田新投区块及老区改造地区地面集输多采用环状、支状流程,单井计量主要采用功图法计产,本文对比功图法计量方式与玻璃管计量方式的测试结果,分析功图计量误差原因,研究表明在产液量小于lOt井上,功图计产结果误差较大,在稠油结蜡严重的敖南区块功图计产测试结果偏高。低产井功图计产方式需采取移动计量设备合理标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稠油采出液脱水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化学脱水技术(主要包括热化学沉降脱水、电化学脱水和掺稀释剂脱水三种)、物理脱水工艺和超声脱水工艺,各类稠油脱水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通过电化学方法对稠油脱水的缺点是难以建立稳定的电场,即使在建立电场后,对其场强的控制也较难;而掺入原油稀释剂脱水的方法会受到原油资源的限制,增大了稠油脱水成本,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一般将多种脱水方法联合应用,扬长避短,达到高效、经济的脱水效果,例如目前有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易于管理和操作,在脱水时间和沉降时间的控制方面也比较方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