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Macaronichnus遗迹组构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形成于河流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上部环境 ;同时 ,对这两种含Macaronichnus的遗迹组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遗迹组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遗迹组构与关键地层界面的识别,不同的遗迹组构区分出了9种关键地层界面,这些关键地层界面上下由于流体运动、缺失、侵蚀、固结、成岩、沉降、上升等作用会发生变化,但可通过生物群落的再殖居表现出来;对复杂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包括遗迹化石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造迹生物行为习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期造迹生物对底质的多重叠加改造;对一些复杂遗迹组构来说,搞清遗迹化石造迹过程、造迹方式、造迹深度及与其他遗迹的世代阶层关系等,特别需要对遗迹组构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践证明,遗迹化石研究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在油气生产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遗迹组构能以多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地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0口钻井岩心的仔细观察和系统描述,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中发现遗迹化石21个遗迹属,26个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围岩特征, 可以划分出四个遗迹化石群落,即①Skolithos遗迹群落,主要由居住迹和进食迹组成,它们常被解释这形成于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滨湖、河道沉积和浊积扇的上扇部分; ②Mermoides遗迹群落,以牧食迹或觅食拖迹为主,常含少量消化迹,该遗迹群落可被解释为产出于半深湖沉积环境;③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拖迹和耕作迹组成,它们均产出于深湖沉积环境;④Macaronichnus遗迹群落,由觅食迹、居住迹和古植物根迹等组成,反映了中等能量和低能水体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0口钻井岩心的仔细观察和系统描述,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中发现遗迹化石21个遗迹属,26个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围岩特征,可以划分出四个遗迹化石群落,即①Skolithos遗迹群落,主要由居住迹和进食迹组成,它们常被解释这形成于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滨湖、河道沉积和浊积扇的上扇部分;②Mermoides遗迹群落,以牧食迹或觅食拖迹为主,常含少量消化迹,该遗迹群落可被解释为产出于半深湖沉积环境;③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拖迹和耕作迹组成,它们均产出于深湖沉积环境;④Macaronichnus遗迹群落,由觅食迹、居住迹和古植物根迹等组成,反映了中等能量和低能水体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现代滦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应用新遗迹学,研究了滦河三角洲的现代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滦河三角洲沉积中,造迹生物种类及其遗迹的分布在三角洲平原环境中主要受淡水影响,而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中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该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新遗迹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还能为地史时期三角洲沉积环境中生物遗迹群落及其形成背景研究乃至古生态环境重建提供现实实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旧千年172年(1828—2000)的发展历程中,遗迹学经历了从对遗迹化石的认知、属种描述→遗迹相概括→遗迹组构精细研究的三大发展阶段。不论是在古环境再造、高频海平面变化的识别和划分、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示踪以及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和层序地层划分等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油气、煤田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等应用领域,遗迹学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过去,立足现在,规划和展望新千年新世纪遗迹学发展的未来,无疑是遗迹学研究者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经多方协商,拟于今年下半年召开遗迹学专题研讨会,欢迎有关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   会议发起单位和组织:焦作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大学(华东),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河南、湖北古生物学会。   会议召集人:胡 斌教授(焦作工学院)  姜在兴教授(石油大学)         龚一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 崔智林教授(西北大学)   会议议题:遗迹相-遗迹组构与古环境再造        遗迹化石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油气、煤田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中的遗迹学研究        后生动物起源和演化的遗迹化石示踪        新理论和新技术方法在遗迹学研究中的应用        精美遗迹化石展示、交流与市场   会议地点:焦作工学院   会议时间:拟于2001年第四季度   会议安排:会议拟邀请国际著名遗迹学家做主题报备;会议期间将组织考察河南济源中生代和焦作附近石炭纪遗迹组构研究剖面;本次会议将联系一个国内知名刊物或出版社出版论文摘要或论文专集。   会议联系人:胡 斌 齐永安    联系地址:焦作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南省焦作市解放路) 邮编:454000 联系电话:0391-2930039 传真:0391-2923353 Email:hub@jzit.edu.cn或qiya@jzit.edu.cn  相似文献   

7.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2):194-201
为了研究寒武纪的食物网特征,采用沉积学及遗迹学特征,在豫西寒武系第二、三统馒头组共识别出了潮间环境中的遗迹化石14属18种,并在遗迹化石的基础上结合其造迹生物的营养类型,建立了基于遗迹化石的潮间食物网。总结出寒武纪潮间食物网的特征:(1)节肢动物在潮间环境中占主导地位;(2)寒武纪潮坪环境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3)较小的生存压力。寒武纪潮坪中大量丰富的节肢动物遗迹化石的出现,显示了节肢动物对潮坪环境的入侵,揭示了节肢动物对潮间环境的较早殖居,显示出了海洋生物典型的生态空间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讨华北西部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不同古氧相遗迹化石组合特征,选取河南焦作、河南禹州、山西附城和太原西山4条露头较好的太原组剖面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运用遗迹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遗迹化石及其围岩进行研究,并划分出不同古氧相遗迹组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遗迹化石可划分为4种不同古氧相遗迹组合。具有红色潜穴充填物的Zoophycos-Planolites遗迹组合为贫氧相遗迹组合,产生于较闭塞海湾潟湖底部的贫氧环境;具有灰白色潜穴充填物的Zoophycos-Skolithos遗迹组合为常氧相遗迹组合,出现于浅海上部或海湾潟湖上部的常氧环境;具有灰色潜穴充填物的Zoophycos-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为弱氧相遗迹组合,形成于浅海中部的弱氧环境;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为厌氧相遗迹组合,产生于浅海下部的厌氧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华北盆地太原组沉积期古环境研究及地层精细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气油勘探积累的大量钻井、地质、物化、遗迹化石等信息资料,建立了钻井、地质、物化、遗迹化石数据库,利用VR-GIS技术设计了塔中地区油气勘探与生物遗迹地质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录入、存储、更新、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地图显示和输出等功能;利用此系统完成了钻井柱状图、连井对比图的自动绘制和研究区典型的单体遗迹化石、遗迹相及遗迹化石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成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资料的管理和勘探远景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遗迹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13日至3月2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胡斌、张国成、齐永安以及我校特聘教授龚一鸣等4位教授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参加了第八届国际遗迹学遗迹组构专题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